一种蒸箱装丝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281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4:40
一种蒸箱装丝车,包括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底部前端的两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轮,所述底部支架底部后端的两侧设置有两个万向轮;所述底部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两条平行的滑轨,滑轨上表面设置有圆弧形的凸起部,滑轨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定位轴,定;所述滑轨上设置有小车本体,小车本体底部两侧均设有至少两个能够在滑轨上滚动的滚轮,所述底部支架和小车本体通过锁定机构连接,锁定机构包括L形锁定杆、套筒和限位杆,其中套筒固定设置在底部支架上,限位杆呈U形设置,L形锁定杆从上至下依次穿入限位杆和套筒的内部。总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蒸箱的上下料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箱装丝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生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蒸箱装丝车。
技术介绍
为了增强纺织原料在纺织之前的张力和强度,满足工艺要求,便于后续加工,需要对纺织原料进行润湿处理以增加纺织原料的湿度。目前的加湿处理装置都是在纺织品原料表面喷洒蒸汽,从而使纺织品原料具有一定的湿度,电加热蒸锅就是一种专用于在纺织品上喷洒蒸汽的装置,但现在的蒸箱在喷洒蒸汽时每次蒸的纺织品原料较少,每次生产和加工时都需要人工把缠满纺织品原料的纺织辊从运输小车上拿下来放到蒸箱里,蒸完后还要把纺织辊从蒸箱里取出重新放到运输小车上,这样上下料都会浪费大量时间,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难以用于大规模的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蒸箱装丝车,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可以直接放入蒸箱的装丝车,简化蒸箱的上下料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蒸箱装丝车,包括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底部前端的两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轮,所述底部支架底部后端的两侧设置有两个万向轮;所述底部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两条平行的滑轨,滑轨从底部支架的前端延伸至后端,滑轨上表面设置有圆弧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从滑轨的前端延伸至后端,滑轨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定位轴,定位轴平行于滑轨且伸出底部支架的前端面;所述滑轨上设置有小车本体,小车本体底部两侧均设有至少两个能够在滑轨上滚动的滚轮,即滚轮外轮面上设置有与滑轨上的凸起部适配的凹槽;所述底部支架和小车本体通过锁定机构连接,锁定机构包括L形锁定杆、套筒和限位杆,其中套筒固定设置在底部支架上,套筒的轴线沿竖直方向,限位杆呈U形设置,且限位杆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小车本体上,L形锁定杆从上至下依次穿入限位杆和套筒的内部并支撑在限位杆上。优选地,所述小车本体包括平行设置的呈矩形的顶框和底框,顶框和底框之间通过若干根立柱相连,中间形成长方体形的容腔,底框底部两侧均设有至少两个能够在滑轨上滚动的滚轮。优选地,所述定位轴的前端设置有倒角。优选地,所述底部支架后端固定设置有推手。优选地,所述导向轮和万向轮外轮面上包裹有塑胶材料。优选地,所述导向轮和万向轮外轮面上包裹有橡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底部支架和小车本体采用可分离设置,在蒸箱外采用底部支架运输,进入蒸箱内时可以直接将装满纺织品原料的小车本体通过滑轨送入蒸箱内部,方便了上下料,节省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锁定机构结构简单,方便底部支架和小车本体的连接和拆卸;设置定位轴以及在定位轴前端设置倒角可以与蒸箱上的定位孔配合,在小车本体进入蒸箱前对小车本体进行预定位,不仅方便小车本体准确进入蒸箱,而且提高了稳定性;导向轮和万向轮外轮面包裹有塑胶材料,不仅可以防止底部支架在运输时导向轮和万向轮破坏纺织车间的地面,也可以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提高运行的平稳性。总之,本技术简化了蒸箱的上下料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锁定机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底部支架,2、滑轨,3、导向轮,4、定位轴,5、滑轮,6、小车本体,7、把手,8、万向轮,9、L形锁定杆,10、套筒,11、限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蒸箱装丝车,包括底部支架1,所述底部支架1后端固定设置有推手7,底部支架1底部前端的两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轮3,所述底部支架1底部后端的两侧设置有两个万向轮,所述导向轮3和万向轮8外轮面上包裹有塑胶材料,本实施例中导向轮3和万向轮8外轮面上包裹有橡胶,不仅可以防止底部支架1在运输时导向轮3和万向轮8破坏纺织车间的地面,也可以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提高运行的平稳性。所述底部支架1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两条平行的滑轨2,滑轨2从底部支架1的前端延伸至后端,滑轨2上表面设置有圆弧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从滑轨2的前端延伸至后端;所述滑轨2上设置有小车本体6,所述小车本体6包括平行设置的呈矩形的顶框和底框,顶框和底框之间通过若干根立柱相连,中间形成长方体形的容腔,底框底部两侧均设有至少两个能够在滑轨2上滚动的滚轮5,即滚轮5外轮面上设置有与滑轨2上的凸起部适配的凹槽,滑轨2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定位轴4,定位轴4平行于滑轨2且伸出底部支架1的前端面,定位轴4的前端设置有倒角,蒸箱开口处设置有与定位轴4配合的定位孔,在小车本体6进入蒸箱前定位轴4插入到蒸箱上的定位孔内,从而对小车本体6进行预定位,不仅方便小车本体6准确进入蒸箱,而且提高了稳定性。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底部支架1和小车本体6通过锁定机构连接,锁定机构包括L形锁定杆9、套筒10和限位杆11,其中套筒10固定设置在底部支架1上,套筒10的轴线沿竖直方向,限位杆11呈U形设置,且限位杆11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小车本体6上,L形锁定杆9从上至下依次穿入限位杆11和套筒10的内部并支撑在限位杆11上,底部支架1和小车本体6采用可分离设置,在蒸箱外采用底部支架1运输,进入蒸箱内时拔出L形锁定杆9,可以直接将装满纺织品原料的小车本体6通过滑轨2送进蒸箱,蒸箱内部同样设置有滑轨2对应的导轨,这样小车本体6可以通过滑轨2与设置在蒸箱内部的导轨直接进入到蒸箱内部,无需再对小车本体6上的纺织原料进行拆卸,方便了上下料,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锁定机构结构简单,方便底部支架1和小车本体6的连接和拆卸。本技术提供的蒸箱装丝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小车本体6安装在滑轨2上,再把L形锁定杆9从上至下依次穿入限位杆11和套筒10的内部并支撑在限位杆11上,接着把缠满纺织品原料(丝线)的纺织辊放入顶框和底框之间形成的长方体形的容腔内,然后推动底部支架1到蒸箱口处,将定位轴4插入到蒸箱上的定位孔内,从而对小车本体6进行预定位,同时将滑轨2与蒸箱内部的导轨对齐,然后拔出L形锁定杆9,推动小车本体6到蒸箱内部,拉走底部支架1,对小车本体6上的纺织品原料(丝线)进行润湿处理,处理完成后再推动底部支架1到蒸箱口处,将定位轴4插入到蒸箱上的定位孔内,同时将滑轨2与蒸箱内部的导轨对齐,拉出小车本体6,插上L形锁定杆9,拉走底部支架1即可。总之,本技术简化了蒸箱的上下料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箱装丝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支架(1),所述底部支架(1)底部前端的两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轮(3),所述底部支架(1)底部后端的两侧设置有两个万向轮(8);所述底部支架(1)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两条平行的滑轨(2),滑轨(2)从底部支架(1)的前端延伸至后端,滑轨(2)上表面设置有圆弧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从滑轨(2)的前端延伸至后端,滑轨(2)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定位轴(4),定位轴(4)平行于滑轨(2)且伸出底部支架(1)的前端面;所述滑轨(2)上设置有小车本体(6),小车本体(6)底部两侧均设有至少两个能够在滑轨(2)上滚动的滚轮(5),即滚轮(5)外轮面上设置有与滑轨(2)上的凸起部适配的凹槽;所述底部支架(1)和小车本体(6)通过锁定机构连接,锁定机构包括L形锁定杆(9)、套筒(10)和限位杆(11),其中套筒(10)固定设置在底部支架(1)上,套筒(10)的轴线沿竖直方向,限位杆(11)呈U形设置,且限位杆(11)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小车本体(6)上,L形锁定杆(9)从上至下依次穿入限位杆(11)和套筒(10)的内部并支撑在限位杆(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箱装丝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支架(1),所述底部支架(1)底部前端的两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轮(3),所述底部支架(1)底部后端的两侧设置有两个万向轮(8);所述底部支架(1)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两条平行的滑轨(2),滑轨(2)从底部支架(1)的前端延伸至后端,滑轨(2)上表面设置有圆弧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从滑轨(2)的前端延伸至后端,滑轨(2)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定位轴(4),定位轴(4)平行于滑轨(2)且伸出底部支架(1)的前端面;所述滑轨(2)上设置有小车本体(6),小车本体(6)底部两侧均设有至少两个能够在滑轨(2)上滚动的滚轮(5),即滚轮(5)外轮面上设置有与滑轨(2)上的凸起部适配的凹槽;所述底部支架(1)和小车本体(6)通过锁定机构连接,锁定机构包括L形锁定杆(9)、套筒(10)和限位杆(11),其中套筒(10)固定设置在底部支架(1)上,套筒(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濮素凡斌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刚辉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