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插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2596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4:05
一种自动化插针机构,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转轴可转动地设于基座,转轴具有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第一转轮具有第一外弧段和第二外弧段,第一外弧段和第二外弧段之间由第一引导段连接。第二转轮具有第三外弧段和第四外弧段,第三外弧段和第四外弧段之间由第二引导段连接。第二外弧段和第三外弧段位于第一外弧段和第四外弧段之间。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均可滑动地设于基座,第一夹块具有第一切割部和第一抵接部,第二夹块具有第二切割部和第二抵接部。第一夹块具有用于同第一转轮配合的第一限位卡合部,第二夹块具有用于同第二转轮配合的第二限位卡合部。其结构趋于简单化,且精度较高,能够同时完成对针体的裁切和安插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插针机构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化插针机构。
技术介绍
在电子元器件的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执行针体元件的安插工作,但是现有的安插设备结构普遍比较复杂,使用和维护都不是很方便,而且成本也偏高。另一些结构较为简单的设备的精度和可靠度又比较低,无法满足生产的使用需求。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插针机构,其结构趋于简单化,且精度较高,能够同时完成对针体的裁切和安插操作,使用非常方便,易于使用和维护,能够满足生产上的使用需求。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化插针机构,其包括:基座、送料装置、裁切装置和插针装置。裁切装置包括转轴、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转轴可转动地设于基座并由第一驱动器驱动,转轴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第一转轮具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外弧段和第二外弧段,第一外弧段和第二外弧段二者所对应的圆心均位于第一转轮的转动轴心线。第一外弧段和第二外弧段之间由第一引导段连接。第二转轮具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外弧段和第四外弧段,第三外弧段和第四外弧段二者所对应的圆心均位于第二转轮的转动轴心线。第三外弧段和第四外弧段之间由第二引导段连接。第二外弧段和第三外弧段位于第一外弧段和第四外弧段之间。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均可滑动地设于基座,第一夹块具有第一切割部和第一抵接部,第二夹块具有第二切割部和第二抵接部。第一夹块具有用于同第一转轮配合的第一限位卡合部,第二夹块具有用于同第二转轮配合的第二限位卡合部。送料装置的送料通道垂直于转轴设置并位于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插针装置具有用于插针的顶杆。转轴转动过程中,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限位卡合部配合于第一外弧段,第二限位卡合部配合于第三外弧段,第二切割部和第二抵接部位于送料装置的送料通道中的料带的远离第一夹块的一侧,第一切割部和第一抵接部远离料带。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限位卡合部配合于第一引导段,第二限位卡合部配合于第三外弧段,第一切割部和第一抵接部持续朝料带靠拢,以使第一切割部同第二切割部切合,并使被裁切下来的针体由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夹持。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第一限位卡合部配合于第二外弧段,第二限位卡合部配合于第四外弧段,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夹持针体沿转轴的轴向移动,以将针体对准顶杆,从而使顶杆能够将针体从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之间顶出。进一步地,送料装置包括导料板、限位板、导轨和疏导轮。限位板盖设于导料板,限位板与导料板之间具有供料带通过的间隙。导轨沿导料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可滑动地配合有滑块,滑块由第二驱动器驱动,滑块具有拨料片,限位板开设有为拨料片让位的条形通孔。限位板的远离导料板的一侧具有立柱,立柱位于导轨的上游位置并铰接有连杆,疏导轮设于连杆的尾端,连杆的铰接部配合有扭簧,且限位板开设有为疏导轮让位的缺口,以使疏导轮能够同料带贴合。进一步地,送料装置还包括第一裁切座、第二裁切座、传动杆和第三驱动器。第一裁切座设于导料板的尾端,传动杆一端通过腰型孔铰接于基座,另一端同第三驱动器的驱动部传动连接。第二裁切座设于传动杆,以使在第三驱动器的驱动下,第一裁切座和第二裁切座能够切合和分离,以对空的料带进行切断。进一步地,转轴还具有凸轮,第二驱动器的驱动部还连接有定位杆,定位杆的端部具有抵接轮,抵接轮同凸轮的外轮面相贴合。转轴转动过程中,抵接轮沿凸轮的外轮面滚动,以限制滑块在第二驱动器的驱动下的活动范围。进一步地,基座具有缓冲杆,缓冲杆一端铰接于基座,另一端同第二驱动器的驱动部铰接。定位杆设于缓冲杆。其中,第二驱动器的驱动部沿导料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缓冲杆和定位杆均垂直于转轴设置。进一步地,插针装置还包括第四驱动器和U型推杆。U型推杆可滑动地设于基座,U型推杆一端同第四驱动器的驱动部传动连接,另一端同顶杆连接,转轴位于U型推杆的U型凹陷区。进一步地,第一驱动器为伺服电机,第二驱动器、第三驱动器和第四驱动器均为气缸。进一步地,滑块铰接有延伸臂,拨料片设于延伸臂。滑块和延伸臂之间还连接有弹性片,弹性片同滑块和延伸臂贴合,以将延伸臂推向导料板。进一步地,送料装置还包括两组引导片,引导片设于导料板的入口端。两组引导片中一者同导料板连接,另一者同限位板连接,两组引导片的远离导料板的一端均呈圆弧状并相互远离。进一步地,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之间还连接有同步杆。第一转轮的内侧具有沿其径向朝外凹陷形成的第一卡合部,第二转轮的内侧具有沿其径向朝外凹陷形成的第二卡合部。同步杆的一端卡接于第一卡合部,另一端卡接于第二卡合部。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插针机构的转轴在转动过程中,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限位卡合部配合于第一外弧段,第二限位卡合部配合于第三外弧段,第二切割部和第二抵接部位于送料装置的送料通道中的料带的远离第一夹块的一侧,第一切割部和第一抵接部远离料带。随着转轴继续转动,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会进入第二工作状态。此时,第一限位卡合部沿着第一转轮运动并由第一外弧段滑动至第一引导段,由于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之间具有相位差,此时第二限位卡合部仍然配合于第三外弧段。第一切割部和第一抵接部在第一引导段的驱使下持续朝料带和第二夹块靠拢,最终第一切割部同第二切割部切合并将针体从料带上裁切下来,而被裁切下来的针体由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夹持。转轴继续转动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则进入第三工作状态,此时,第一限位卡合部由第一引导段运动至第二外弧段,第二限位卡合部也经第二引导段滑动至第四外弧段,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整体移动,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夹持针体沿转轴的轴向移动,针体最终同顶杆对准,插针装置利用顶杆将针体从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之间顶出,实现针体的安插。自动化插针机构依靠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实现对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驱动,从而实现了裁切和针体的转移,最终由插针装置的顶杆完成安插。总体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插针机构结构趋于简单化,且精度较高,能够同时完成对针体的裁切和安插操作,使用非常方便,易于使用和维护,能够满足生产上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插针机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自动化插针机构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自动化插针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为图1中自动化插针机构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配合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插针机构的送料装置所在一侧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B区域的放大图;图8为图6中C区域的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插针机构的送料装置所在一侧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D区域的放大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插针机构的底部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插针机构的同步杆的安装示意图;图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插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送料装置、裁切装置和插针装置;所述裁切装置包括转轴、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基座并由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转轴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所述第一转轮具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外弧段和第二外弧段,所述第一外弧段和所述第二外弧段二者所对应的圆心均位于所述第一转轮的转动轴心线;所述第一外弧段和所述第二外弧段之间由第一引导段连接;所述第二转轮具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外弧段和第四外弧段,所述第三外弧段和所述第四外弧段二者所对应的圆心均位于所述第二转轮的转动轴心线;所述第三外弧段和所述第四外弧段之间由第二引导段连接;所述第二外弧段和所述第三外弧段位于所述第一外弧段和所述第四外弧段之间;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均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夹块具有第一切割部和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夹块具有第二切割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夹块具有用于同所述第一转轮配合的第一限位卡合部,所述第二夹块具有用于同所述第二转轮配合的第二限位卡合部;所述送料装置的送料通道垂直于所述转轴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之间;所述插针装置具有用于插针的顶杆;所述转轴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卡合部配合于所述第一外弧段,所述第二限位卡合部配合于所述第三外弧段,所述第二切割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位于所述送料装置的送料通道中的料带的远离所述第一夹块的一侧,所述第一切割部和所述第一抵接部远离所述料带;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卡合部配合于所述第一引导段,所述第二限位卡合部配合于所述第三外弧段,所述第一切割部和所述第一抵接部持续朝所述料带靠拢,以使所述第一切割部同所述第二切割部切合,并使被裁切下来的针体由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夹持;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卡合部配合于所述第二外弧段,所述第二限位卡合部配合于所述第四外弧段,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夹持所述针体沿所述转轴的轴向移动,以将所述针体对准所述顶杆,从而使所述顶杆能够将所述针体从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之间顶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插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送料装置、裁切装置和插针装置;所述裁切装置包括转轴、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基座并由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转轴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所述第一转轮具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外弧段和第二外弧段,所述第一外弧段和所述第二外弧段二者所对应的圆心均位于所述第一转轮的转动轴心线;所述第一外弧段和所述第二外弧段之间由第一引导段连接;所述第二转轮具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外弧段和第四外弧段,所述第三外弧段和所述第四外弧段二者所对应的圆心均位于所述第二转轮的转动轴心线;所述第三外弧段和所述第四外弧段之间由第二引导段连接;所述第二外弧段和所述第三外弧段位于所述第一外弧段和所述第四外弧段之间;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均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夹块具有第一切割部和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夹块具有第二切割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夹块具有用于同所述第一转轮配合的第一限位卡合部,所述第二夹块具有用于同所述第二转轮配合的第二限位卡合部;所述送料装置的送料通道垂直于所述转轴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之间;所述插针装置具有用于插针的顶杆;所述转轴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卡合部配合于所述第一外弧段,所述第二限位卡合部配合于所述第三外弧段,所述第二切割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位于所述送料装置的送料通道中的料带的远离所述第一夹块的一侧,所述第一切割部和所述第一抵接部远离所述料带;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卡合部配合于所述第一引导段,所述第二限位卡合部配合于所述第三外弧段,所述第一切割部和所述第一抵接部持续朝所述料带靠拢,以使所述第一切割部同所述第二切割部切合,并使被裁切下来的针体由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夹持;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卡合部配合于所述第二外弧段,所述第二限位卡合部配合于所述第四外弧段,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夹持所述针体沿所述转轴的轴向移动,以将所述针体对准所述顶杆,从而使所述顶杆能够将所述针体从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之间顶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插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包括导料板、限位板、导轨和疏导轮;所述限位板盖设于所述导料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导料板之间具有供料带通过的间隙;所述导轨沿所述导料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可滑动地配合有滑块,所述滑块由第二驱动器驱动,所述滑块具有拨料片,所述限位板开设有为所述拨料片让位的条形通孔;所述限位板的远离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永能
申请(专利权)人:励沃自动化设备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