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服液生产用配料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243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服液生产用配料罐,包括机架以及固定于机架内的罐体,所述罐体内设有取样柱,所述机架顶端与封盖之间设有第一文丘里管,所述柱形入口段穿出机架顶端与主液进料管相接,所述柱形喉道段的圆周向壁面上连通有负压管,该负压管穿出机架顶端与辅助液进料管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这种口服液生产用配料罐,除了有传统的搅拌混合方式之外,还能将药液在进料管部段进行初步的混合,提高配料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服液生产用配料罐
本技术属于医药饮片生产设备
,具体来说是一种口服液生产用配料罐。
技术介绍
医疗保健用类口服液产品的成分主要包括各类药材提取液、糖浆、各类辅助制剂等,不同类目的药液进行混配后制成成品口服液,即可进行灌装储存。由于不同类型的配液之间质量比存在差异,因此在口服液的混合配料过程中需要对各类配液进行充分的混合。中国专利文件CN201711316943公开了一种药液用配料罐装置,该专利技术专利主要对配料罐中的搅拌装置进行了改进,将搅拌头设计成半球状结构,该半球状结构的搅拌头由多个扇形板组成,扇形板上设置通孔,该方案存在的缺点在于搅拌的优化方式单一,扇形板的搅拌依然会在罐内形成涡流,降低了搅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口服液生产用配料罐,除了有传统的搅拌混合方式之外,还能将药液在进料管部段进行初步的混合,提高配料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口服液生产用配料罐,包括机架以及固定于机架内的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底端面呈圆锥形,所述罐体底端面的圆锥顶点处设有出液口,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封盖,所述罐体内设有取样柱,该取样柱为中空柱体设置,所述取样柱的两端分别与封盖和罐体底端面相固定,所述所述取样柱的壁面上设取样孔,该取样孔贯通取样柱的两侧壁面,所述取样孔一端与罐体壁面相对,所述取样孔设有多个并依次沿取样柱的高度方向分布,所述取样柱内设有导液柱,该导液柱为实心柱体状,所述导液柱的圆周面上设有与取样孔对应设置的引流孔道,所述导液柱可转动的套设在取样柱内,所述导液柱的一端穿出封盖并与转动电机相接,所述转动电机与正反转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取样孔与罐体壁面相对的一端上固定有出样管,该出样管连通至罐体外;所述机架顶端与封盖之间设有第一文丘里管,该第一文丘里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柱形入口段、锥形收缩段、柱形喉道段、锥形扩散段,所述柱形入口段穿出机架顶端与主液进料管相接,所述柱形喉道段的圆周向壁面上连通有负压管,该负压管穿出机架顶端与辅助液进料管相接,所述封盖上设有进料口,该进料口上设有第二混合管,该第二混合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锥形段、第二柱形段、第三锥形段,所述第一锥形段与第一文丘里管的锥形扩散段相接,所述第三锥形段穿过进料口伸入罐体内,所述第二柱形段的侧面上设有导气管,导气管的一端穿出封盖,所述封盖上设有出气管,该出气管的一端伸入罐体内,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经增压泵连通至导气管。在本技术中,所述机架的侧面上固定有搅拌电机,所述罐体内设有搅拌轴,该搅拌轴垂直固定在罐体的侧壁面上,所述搅拌轴的一端穿出罐体与搅拌电机通过传动轴相接。在本技术中,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搅拌叶,该搅拌叶的转动轨迹与罐体锥形底面的顶点处相靠近。在本技术中,所述罐体的外壁面上设有导热夹套。与现有技术相比,实施本技术中的这种口服液生产用配料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主药液和辅助药液通过第一文丘里管的初步混合后在经过第二混合管再次混合才进入到罐体内,提高了药液的混合质量,同时取样柱能采取罐体内不同高度位置的液体样品,提高取样数据的精准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一文丘里管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3所示的这种口服液生产用配料罐,包括机架1以及固定于机架1内的罐体2,罐体2的底端面呈圆锥形,罐体2底端面的圆锥顶点处设有出液口21,罐体2的顶部设有封盖22,罐体2内设有取样柱23,该取样柱23为中空柱体设置,取样柱23的两端分别与封盖22和罐体2底端面相固定,取样柱23的壁面上设取样孔24,该取样孔24贯通取样柱23的两侧壁面,取样孔24一端与罐体2壁面相对,取样孔24设有多个并依次沿取样柱23的高度方向分布,取样柱23内设有导液柱25,该导液柱25为实心柱体状,导液柱25的圆周面上设有与取样孔24对应设置的引流孔道26,导液柱25可转动的套设在取样柱23内,导液柱25的一端穿出封盖22并与转动电机27相接,转动电机27与正反转控制单元271电连接,取样孔24与罐体2壁面相对的一端上固定有出样管28,该出样管28连通至罐体2外。在取样时只需要控制转动电机27进行正反转即可使得引流孔道26与取样孔24相连通,继而将不同高度位置的液体通过出样管28采集出来进行检测。机架1顶端与封盖22之间设有第一文丘里管3,该第一文丘里管3包括依次连接的柱形入口段31、锥形收缩段32、柱形喉道段33、锥形扩散段34,柱形入口段31穿出机架1顶端与主液进料管相接,柱形喉道段33的圆周向壁面上连通有负压管35,该负压管35穿出机架1顶端与辅助液进料管相接,封盖22上设有进料口,该进料口上设有第二混合管,该第二混合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锥形段41、第二柱形段42、第三锥形段43,第一锥形段41与第一文丘里管3的锥形扩散段34相接,第三锥形段43穿过进料口伸入罐体2内,第二柱形段42的侧面上设有导气管44,导气管44的一端穿出封盖22,封盖22上设有出气管45,该出气管45的一端伸入罐体2内,出气管45的另一端经增压泵46连通至导气管44。主药液在第一文丘里管2内与辅助药液进行混合,柱形喉道段33出产生的负压能够让辅助药液加速流出,提高混合质量。第二混合管的同样属于文丘里管的类型,通过两根同类型的管道对主药液和辅助药液进行初步的混合,提高混合效率。在本方案中,机架1的侧面上固定有搅拌电机5,罐体2内设有搅拌轴51,该搅拌轴51垂直固定在罐体2的侧壁面上,搅拌轴51的一端穿出罐体2与搅拌电机5通过传动轴相接。在本方案中,搅拌轴51上设有搅拌叶52,该搅拌叶52的转动轨迹与罐体2锥形底面的顶点处相靠近。在本方案中,罐体2的外壁面上设有导热夹套。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服液生产用配料罐,包括机架以及固定于机架内的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底端面呈圆锥形,所述罐体底端面的圆锥顶点处设有出液口,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封盖,所述罐体内设有取样柱,该取样柱为中空柱体设置,所述取样柱的两端分别与封盖和罐体底端面相固定,所述取样柱的壁面上设取样孔,该取样孔贯通取样柱的两侧壁面,所述取样孔一端与罐体壁面相对,所述取样孔设有多个并依次沿取样柱的高度方向分布,所述取样柱内设有导液柱,该导液柱为实心柱体状,所述导液柱的圆周面上设有与取样孔对应设置的引流孔道,所述导液柱可转动的套设在取样柱内,所述导液柱的一端穿出封盖并与转动电机相接,所述转动电机与正反转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取样孔与罐体壁面相对的一端上固定有出样管,该出样管连通至罐体外;所述机架顶端与封盖之间设有第一文丘里管,该第一文丘里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柱形入口段、锥形收缩段、柱形喉道段、锥形扩散段,所述柱形入口段穿出机架顶端与主液进料管相接,所述柱形喉道段的圆周向壁面上连通有负压管,该负压管穿出机架顶端与辅助液进料管相接,所述封盖上设有进料口,该进料口上设有第二混合管,该第二混合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锥形段、第二柱形段、第三锥形段,所述第一锥形段与第一文丘里管的锥形扩散段相接,所述第三锥形段穿过进料口伸入罐体内,所述第二柱形段的侧面上设有导气管,导气管的一端穿出封盖,所述封盖上设有出气管,该出气管的一端伸入罐体内,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经增压泵连通至导气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服液生产用配料罐,包括机架以及固定于机架内的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底端面呈圆锥形,所述罐体底端面的圆锥顶点处设有出液口,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封盖,所述罐体内设有取样柱,该取样柱为中空柱体设置,所述取样柱的两端分别与封盖和罐体底端面相固定,所述取样柱的壁面上设取样孔,该取样孔贯通取样柱的两侧壁面,所述取样孔一端与罐体壁面相对,所述取样孔设有多个并依次沿取样柱的高度方向分布,所述取样柱内设有导液柱,该导液柱为实心柱体状,所述导液柱的圆周面上设有与取样孔对应设置的引流孔道,所述导液柱可转动的套设在取样柱内,所述导液柱的一端穿出封盖并与转动电机相接,所述转动电机与正反转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取样孔与罐体壁面相对的一端上固定有出样管,该出样管连通至罐体外;所述机架顶端与封盖之间设有第一文丘里管,该第一文丘里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柱形入口段、锥形收缩段、柱形喉道段、锥形扩散段,所述柱形入口段穿出机架顶端与主液进料管相接,所述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青傅保庚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广恩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