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蜡泥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2346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药蜡泥的固定装置,其包括:容纳药蜡泥的容纳袋、保温固定带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温固定带上的固定绳;所述容纳袋包括上层面和下层面,所述保温固定带与所述上层面相连,所述上层面与下层面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上层面和/或下层面设有防止药蜡泥流动的防流动结构,所述下层面具有多个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定效果好、防止患者烫伤和过敏、促进药蜡泥发挥疗效、避免患者着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蜡泥的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药蜡泥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蜡泥通常是以蜂蜡为基础,加上秦艽、川芎、当归、木瓜、桂枝、苍术、独活、威灵仙、炙黄芪、牛膝、干姜、细辛、肉桂等中药,与火山泥研发加工而成。临床治疗统计表明:在对椎间盘脱出,骨质增生,风湿病,颈椎病,肩周炎等,颈肩腰,腿痛类疑难顽固性疾病的治疗中,中药蜡疗疗效具有普遍性,见效快,疗效好。而且中药蜡疗作为一种天然治疗法,疗效出众,且无毒副作用,因而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目前使用药蜡泥的操作方法是:先将蜡泥用微波炉加热3-5分钟,中火加热或者微波50火力加热,将蜡泥大部分化开,最好的融化程度是大部分融化还有小部分没有融化时最好,用勺子搅拌均匀成芝麻糊状,先用勺取一点在自己身上试一下温度,然后摊敷在患处疼痛部位(阿是穴),盖上保鲜膜,30-40分钟后揭去保鲜膜,拿下蜡泥,1-2小时内防止受风,蜡泥操作结束。但是这样的操作有几点缺点:1、药蜡泥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一方面容易烫伤,另一方面部分患者容易对药蜡泥过敏。2、如果天气寒冷,患者容易着凉,加重病情。3、药蜡泥冷却时间快,不能充分发挥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固定效果好、防止患者烫伤和过敏、促进药蜡泥发挥疗效、避免患者着凉的药蜡泥的固定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药蜡泥的固定装置,其包括:容纳药蜡泥的容纳袋、保温固定带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温固定带上的固定绳;所述容纳袋包括上层面和下层面,所述保温固定带与所述上层面相连,所述上层面与下层面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上层面和/或下层面设有防止药蜡泥流动的防流动结构,所述下层面具有多个气孔。作为优选,所述下层面内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设有可拆卸的防烫伤层。在最开始使用时,可以先加入一层可拆卸的防烫伤层,等患者觉得温度能够接受时,再去掉防烫伤层。进一步优选,所述插槽内还设有温度警报器。设置一个患者能够接受的温度,当高于此温度时,温度警报器就发出警报,当到达此温度时,温度警报器就停止警报。这样设计能够更加智能地提醒患者和医护人员。作为优选,所述防流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层面和/或下层面上凸起的网状小格。可以是方格、圆格、各种不规则格子。作为优选,所述保温固定带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设有加热器。当患者感到治疗时间还不够或者患者比较严重时,可以通过加热器来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层面的第一密封条和设置在所述下层面与所述第一密封条相匹配的第二密封条。先将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分开,将加热后的药蜡泥铺在上层面或者下层面,之后密封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这样设置操作简便、药蜡泥铺设均匀。作为优选,所述下层面与患者接触的一面设有多个凹槽。增大下层面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增大疗效。作为优选,所述保温固定带与所述上层面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方便容纳袋的拆卸、清洗、更换。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保温固定带上的粘面魔术贴和设置在所述上层面上的毛面魔术贴。拆卸方便,更换也方便。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保温固定带的设置,可以防止蜜蜡快速冷却,使得患者在合适的治疗温度下持续更长的时间,增大疗效。2.第一连接结构的设置,在使用时,将上层面与下层面相连,在添加药蜡泥时,将上层面与下层面分离,方便更加均匀地在上层面或者下层面铺设药蜡泥。3.防流动结构的设置,可以在铺设药蜡泥后,防止融化的药蜡泥流动而出现不均匀的情况,避免影响疗效。4.下层面设置气孔,可以让药蜡泥中的有效成分进入患者的患处,提高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下层面的剖视图;图3为下层面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容纳袋,11、上层面,12、下层面,121、气孔,122、插槽,1221、可拆卸的防烫伤层,123、凹槽,2、保温固定带,21、内腔,3、固定带,4、第一连接结构,5、防流动结构,6、第二连接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到3所示的一种药蜡泥的固定装置,包括容纳药蜡泥的容纳袋1、保温固定带2和设置在保温固定带2上的固定绳3。保温固定带的设置,可以防止蜜蜡快速冷却,使得患者在合适的治疗温度下持续更长的时间,增大疗效容纳袋1包括上层面11和下层面12,保温固定带3与上层面11相连,上层面11与下层面1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结构4,第一连接结构的设置,在使用时,将上层面与下层面相连,在添加药蜡泥时,将上层面与下层面分离,方便更加均匀地在上层面或者下层面铺设药蜡泥。上层面11和/或下层面12设有防止药蜡泥流动的防流动结构5,防流动结构可以在铺设药蜡泥后,防止融化的药蜡泥流动而出现不均匀的情况,避免影响疗效。下层面12具有多个气孔121,气孔可以让药蜡泥中的有效成分进入患者的患处,提高治疗效果。优选地,下层面12内设有插槽122,插槽122内设有可拆卸的防烫伤层1221。在最开始使用时,可以先加入一层可拆卸的防烫伤层,等患者觉得温度能够接受时,再去掉防烫伤层。插槽122内还设有温度警报器。设置一个患者能够接受的温度,当高于此温度时,温度警报器就发出警报,当到达此温度时,温度警报器就停止警报。这样设计能够更加智能地提醒患者和医护人员。防流动结构5包括设置在上层面11和/或下层面12上凸起的网状小格。可以是方格、圆格、各种不规则格子。本实施例选用方格。第一连接结构4包括设置在上层面11的第一密封条和设置在下层面12与第一密封条相匹配的第二密封条。先将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分开,将加热后的药蜡泥铺在上层面或者下层面,之后密封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这样设置操作简便、药蜡泥铺设均匀。下层面12与患者接触的一面设有多个凹槽123。增大下层面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增大疗效。保温固定带2与上层面11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结构6。方便容纳袋的拆卸、清洗、更换。第二连接结构6包括设置在保温固定带2上的粘面魔术贴和设置在上层面11上的毛面魔术贴。拆卸方便,更换也方便。实施例2:如图2到4所示的一种药蜡泥的固定装置,包括容纳药蜡泥的容纳袋1、保温固定带2和设置在保温固定带2上的固定绳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更加优选地:保温固定带2设有内腔21,内腔设有加热器。当患者感到治疗时间还不够或者患者比较严重时,可以通过加热器来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蜡泥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药蜡泥的容纳袋(1)、保温固定带(2)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温固定带(2)上的固定绳(3);所述容纳袋(1)包括上层面(11)和下层面(12),所述保温固定带(2)与所述上层面(11)相连,所述上层面(11)与下层面(1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结构(4),所述上层面(11)和/或下层面(12)设有防止药蜡泥流动的防流动结构(5),所述下层面(12)具有多个气孔(1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蜡泥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药蜡泥的容纳袋(1)、保温固定带(2)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温固定带(2)上的固定绳(3);所述容纳袋(1)包括上层面(11)和下层面(12),所述保温固定带(2)与所述上层面(11)相连,所述上层面(11)与下层面(1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结构(4),所述上层面(11)和/或下层面(12)设有防止药蜡泥流动的防流动结构(5),所述下层面(12)具有多个气孔(1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蜡泥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面(12)内设有插槽(122),所述插槽(122)内设有可拆卸的防烫伤层(12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药蜡泥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122)内还设有温度警报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蜡泥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流动结构(5)包括设置在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杰丘东海林丽娟杨亚龙俞其烨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