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延展性好的高弹防滑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220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延展性好的高弹防滑鞋底,属于鞋子技术领域,包括中底和大底,所述中底包括一个具有蜂窝透气孔的弹性层,且中底靠近大底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大底上设置有嵌入凹槽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外侧设置有与中底和大底粘合处形状相同的反光条,所述大底远离中底的一侧设置有横向切槽,且大底的中部设置有环形切槽,所述横向切槽与环形切槽相互交叉,且横向切槽从大底的鞋尖位置分布至足弓位置,相邻所述横向切槽之间设置有凸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大底的底面设置横向切槽和环形切槽,提高了运动的弯曲效果,从而满足不同的运动需求,且还具备良好的缓冲回弹性能,降低了运动过程中脚部受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延展性好的高弹防滑鞋底
本技术公开一种延展性好的高弹防滑鞋底,属于鞋子

技术介绍
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鞋的穿着要求已经从耐穿、耐用,逐渐转到美观大方、舒适,特别是质量轻、穿着舒适、耐磨的鞋底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而现在市场上存在一些产品,鞋底只由单层的发泡体构成,这样的产品虽然具备质轻、较好的弹性等优点,但由于采用一体发泡成型,其表面平整会导致防滑效果差,而简单的在发泡体的底面粘合一块防滑耐磨底,耐磨底会因为磨损容易出现脱落,同时其整体的弯折性也不能得到提升,无法满足行走和运动时的弯曲要求,而且穿着一段时间之后容易出现褶皱甚至断裂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延展性好的高弹防滑鞋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延展性好的高弹防滑鞋底,包括中底和大底,所述中底包括一个具有蜂窝透气孔的弹性层,且中底靠近大底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大底上设置有嵌入凹槽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外侧设置有与中底和大底粘合处形状相同的反光条,所述大底远离中底的一侧设置有横向切槽,且大底的中部设置有环形切槽,所述横向切槽与环形切槽相互交叉,且横向切槽从大底的鞋尖位置分布至足弓位置,相邻所述横向切槽之间设置有凸柱,所述凸柱的一侧设置有与大底外侧连通的排油槽,所述环形切槽的内侧设置有防滑凸块,所述防滑凸块与凸柱并排设置,所述大底对应后脚跟位置设置有减震区,所述减震区与凸柱分布在环形切槽的外侧。作为优选:所述减震区包括多个向足弓倾斜且层叠分布的减震片,所述减震片围绕环形切槽靠近鞋后跟的一端均匀分布。作为优选:所述减震区的内侧设置有贯穿大底的透气凹槽,所述透气凹槽与弹性层的蜂窝透气孔连通。作为优选:所述防滑凸块包括多个交错排列分布的V形块,所述V形块的开口朝向鞋尖或鞋后跟。作为优选:所述凸起包括向鞋尖倾斜的第一凸起以及向鞋后跟倾斜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的形状呈波浪形。作为优选:所述凸柱上设置有多条十字形通槽,所述十字形通槽与排油槽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中底与大底相互粘合的一侧设置有波浪形的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两者采用凹凸不平的接触面既可以留够缓冲回弹的空间,同时也增大了中底与大底的粘合面积,提高了两者的抗撕裂强度,避免运动过程发生剥离或者错位的现象,而且中底由具有蜂窝透气孔的弹性层制成,弹性层可以采用PU材料制成,不仅能减轻鞋底的重量,也保证了鞋底的缓冲回弹性能,此外大底将中底包覆,两者粘合的外周设置有反光条,反光条采用微棱镜反光带制成,可以起到提醒注意的作用,此外环形切槽与横向切槽将大底分为多个弯折区,从而保证大底的横向和纵向弯折性能,以此来提高运动的弯曲韧性,满足了各种运动对鞋底弯曲性能的要求,同时也避免出现弯曲过度引起鞋底断裂的现象,而且开口朝向鞋尖或鞋后跟的V形块,使得鞋底具备良好的防滑效果,可以在运动的时起到及时止滑的作用,减少向前或者向后滑到的可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延展性好的高弹防滑鞋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延展性好的高弹防滑鞋底的侧视图。附图标记:1、横向切槽;2、大底;3、排油槽;4、凸柱;5、十字形通槽;6、减震区;7、透气凹槽;8、环形切槽;9、防滑凸块;10、反光条;11、第一凸起;12、中底;13、第二凸起;14、减震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延展性好的高弹防滑鞋底,包括中底12和大底2,中底12包括一个具有蜂窝透气孔的弹性层,且中底12靠近大底2的一侧设置有凹槽,大底2上设置有嵌入凹槽的凸起,凸起包括向鞋尖倾斜的第一凸起11以及向鞋后跟倾斜的第二凸起13,第一凸起11与第二凸起13的形状呈波浪形,凸起的外侧设置有与中底12和大底2粘合处形状相同的反光条10,大底2远离中底12的一侧设置有横向切槽1,且大底2的中部设置有环形切槽8,横向切槽1与环形切槽8相互交叉,且横向切槽1从大底2的鞋尖位置分布至足弓位置,环形切槽8的内侧设置有防滑凸块9,防滑凸块9与凸柱4并排设置,防滑凸块9包括多个交错排列分布的V形块,V形块的开口朝向鞋尖或鞋后跟。中底12与大底2相互粘合的一侧设置有波浪形的第一凸起11与第二凸起13,两者采用凹凸不平的接触面既可以留够缓冲回弹的空间,同时也增大了中底12与大底2的粘合面积,提高了两者的抗撕裂强度,避免运动过程发生剥离或者错位的现象,而且中底12由具有蜂窝透气孔的弹性层制成,弹性层可以采用PU材料制成,不仅能减轻鞋底的重量,也保证了鞋底的缓冲回弹性能,此外大底2将中底12包覆,两者粘合的外周设置有反光条10,反光条10采用微棱镜反光带制成,可以起到提醒注意的作用,此外环形切槽8与横向切槽1将大底2分为多个弯折区,从而保证大底2的横向和纵向弯折性能,以此来提高运动的弯曲韧性,满足了各种运动对鞋底弯曲性能的要求,同时也避免出现弯曲过度引起鞋底断裂的现象,而且开口朝向鞋尖或鞋后跟的V形块,使得鞋底具备良好的防滑效果,可以在运动的时起到及时止滑的作用,减少向前或者向后滑到的可能。如图1所示,相邻横向切槽1之间设置有凸柱4,凸柱4的一侧设置有与大底2外侧连通的排油槽3,凸柱4上设置有多条十字形通槽5,十字形通槽5与排油槽3连通。凸柱4可以提高行走和运动时的抓地力,同时也能防止鞋底与地面发生侧滑,而且凸柱4上设置有与排油槽3连通的十字形通槽5,当踩到覆有油层的路面时,十字形通槽5能够起到破坏油层的效果,并将凸柱4底面的油层从排油槽3排出,可以避免出现滑到的现象,从而扩大鞋底的适用范围。如图1所示,大底2对应后脚跟位置设置有减震区6,减震区6与凸柱4分布在环形切槽8的外侧,减震区6包括多个向足弓倾斜且层叠分布的减震片14,减震片14围绕环形切槽8靠近鞋后跟的一端均匀分布,减震区6的内侧设置有贯穿大底2的透气凹槽7,透气凹槽7与弹性层的蜂窝透气孔连通。层叠分布的减震片14可以助跳和二级减震的作用,在起跳之前,减震片14因受力处于压缩状态,为起跳提供了一个反向脱离地面的回弹力,达到了助弹起跳的作用,而在跳跃落地时,减震片14由复位的原始状态因受力进行压缩,与弹性层共同作用,可以有效的减缓脚部受到的冲击力,保护跳跃时脚踝免受伤害,同时透气凹槽7与弹性层连通,在运动过程中弹性层因压缩回弹而产生吸气的效果,有利于鞋内空气的流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延展性好的高弹防滑鞋底,包括中底(12)和大底(2),其特征是:所述中底(12)包括一个具有蜂窝透气孔的弹性层,且中底(12)靠近大底(2)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大底(2)上设置有嵌入凹槽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外侧设置有与中底(12)和大底(2)粘合处形状相同的反光条(10),所述大底(2)远离中底(12)的一侧设置有横向切槽(1),且大底(2)的中部设置有环形切槽(8),所述横向切槽(1)与环形切槽(8)相互交叉,且横向切槽(1)从大底(2)的鞋尖位置分布至足弓位置,相邻所述横向切槽(1)之间设置有凸柱(4),所述凸柱(4)的一侧设置有与大底(2)外侧连通的排油槽(3),所述环形切槽(8)的内侧设置有防滑凸块(9),所述防滑凸块(9)与凸柱(4)并排设置,所述大底(2)对应后脚跟位置设置有减震区(6),所述减震区(6)与凸柱(4)分布在环形切槽(8)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延展性好的高弹防滑鞋底,包括中底(12)和大底(2),其特征是:所述中底(12)包括一个具有蜂窝透气孔的弹性层,且中底(12)靠近大底(2)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大底(2)上设置有嵌入凹槽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外侧设置有与中底(12)和大底(2)粘合处形状相同的反光条(10),所述大底(2)远离中底(12)的一侧设置有横向切槽(1),且大底(2)的中部设置有环形切槽(8),所述横向切槽(1)与环形切槽(8)相互交叉,且横向切槽(1)从大底(2)的鞋尖位置分布至足弓位置,相邻所述横向切槽(1)之间设置有凸柱(4),所述凸柱(4)的一侧设置有与大底(2)外侧连通的排油槽(3),所述环形切槽(8)的内侧设置有防滑凸块(9),所述防滑凸块(9)与凸柱(4)并排设置,所述大底(2)对应后脚跟位置设置有减震区(6),所述减震区(6)与凸柱(4)分布在环形切槽(8)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立光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均创鞋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