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220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透气鞋底,属于鞋子技术领域,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靠近鞋垫的前脚掌和后脚掌处分别设置有透气区一和透气区二,透气区一与透气区二为背向分布的手掌形凹槽结构,透气区一与透气区二的掌心位置均设置有气垫,气垫的顶面为高于鞋底本体且向上凸起的弧面结构,透气区一与透气区二的指尖位置设置有透气孔,鞋底本体的鞋后跟外侧和鞋尖外侧均环绕设置有与透气孔连通的圆形通孔,透气区一与透气区二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透气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相互连通的透气区一和透气区二,利用行走产生流动的空气来带走脚底的汗气,来保持脚底凉爽干燥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气鞋底
本技术公开一种透气鞋底,属于鞋子

技术介绍
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鞋的穿着要求已经从耐穿、耐用,逐渐转到美观大方、舒适,特别是能起排除鞋内汗气作用的保健鞋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是,目前市场上多数的排汗透气鞋由于在结构设计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其排汗透气效果不佳,如何提供一种透气效果好的鞋底是制鞋企业努力研究的一个方向,且传统的透气鞋底只在鞋底开设了几个透气孔,无法形成透气回路,不能利用流动的空气带走脚底的汗气,导致透气效果并不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透气鞋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透气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其特征是:所述鞋底本体靠近鞋垫的前脚掌和后脚掌处分别设置有透气区一和透气区二,所述透气区一与透气区二为背向分布的手掌形凹槽结构,所述透气区一与透气区二的掌心位置均设置有气垫,所述气垫的顶面为高于鞋底本体且向上凸起的弧面结构,所述透气区一与透气区二的指尖位置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鞋底本体的鞋后跟外侧和鞋尖外侧均环绕设置有与透气孔连通的圆形通孔,所述透气区一与透气区二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透气凹槽,所述透气区一、透气区二与透气孔、圆形通孔、透气凹槽形成一个完整的透气回路,所述鞋底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减震环,多个所述减震环从鞋底本体的鞋尖等间距分布至鞋底本体的鞋后跟位置,所述减震环位于圆形通孔的下方,且减震环与圆形通孔的外侧环绕有波浪形凸棱。作为优选:所述透气凹槽呈S形,且透气凹槽的高度从透气区二向透气区一的方向逐渐降低。作为优选:多个所述圆形通孔分别朝前脚掌与后脚掌的中心向上倾斜30°-60°。作为优选:所述鞋底本体对应鞋尖与鞋后跟的贴地侧均设置有耐磨垫,所述耐磨垫的底面设置有防滑凸起。作为优选:所述防滑凸起为六角形凸起结构,且防滑凸起的中心设置有圆形凹槽。作为优选:所述鞋底本体的贴地侧中间位置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侧设置有缓冲凸起,所述缓冲凸起的底面设置有横向分布的防滑条棱。作为优选:所述鞋底本体对应环形槽的两侧设置有防溅水槽,所述防溅水槽为向鞋底本体外侧倾斜的喇叭形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S形透气凹槽将透气区一和透气区二连通,其中透气区一与透气区二均利用圆形通孔与透气孔将鞋内与外界连通,可在穿着的时候形成一个透气回路,只需要采用蜂窝状结构的鞋垫,就可以保持鞋内空气的流通,同时圆形通孔设置有30°-60°倾角,且圆形通孔环绕分布在鞋底本体的鞋尖与后脚跟位置,可以在行走时产生流动的空气并入鞋内而达到透气效果,加速汗液的挥发,避免汗脚的产生,解决了传统鞋底透气性差的问题,可以广泛的运用在休闲鞋或运动鞋中,此外鞋底本体的鞋尖位置的高度低于鞋后跟的高度,且S形透气凹槽从鞋后跟向鞋尖位置的高度逐渐降低,使得鞋子进水后能达到快速排水的效果,而设置的减震环可以在运动的时候起到减震效果,配合气垫与圆形通孔,可以达到双重减震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透气鞋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透气鞋底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透气鞋底的后视图。附图标记:1、透气孔;2、透气区一;3、鞋底本体;4、透气区二;5、气垫;6、透气凹槽;7、耐磨垫;8、减震环;9、圆形通孔;10、波浪形凸棱;11、防滑条棱;12、环形槽;13、缓冲凸起;14、防溅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一种透气鞋底,包括鞋底本体3,鞋底本体3靠近鞋垫的前脚掌和后脚掌处分别设置有透气区一2和透气区二4,透气区一2与透气区二4为背向分布的手掌形凹槽结构,透气区一2与透气区二4的掌心位置均设置有气垫5,气垫5的顶面为高于鞋底本体3且向上凸起的弧面结构,透气区一2与透气区二4的指尖位置设置有透气孔1,鞋底本体3的鞋后跟外侧和鞋尖外侧均环绕设置有与透气孔1连通的圆形通孔9,透气区一2与透气区二4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透气凹槽6,透气区一2、透气区二4与透气孔1、圆形通孔9、透气凹槽6形成一个完整的透气回路,鞋底本体3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减震环8,多个减震环8从鞋底本体3的鞋尖等间距分布至鞋底本体3的鞋后跟位置,减震环8位于圆形通孔9的下方,且减震环8与圆形通孔9的外侧环绕有波浪形凸棱10,透气凹槽6呈S形,且透气凹槽6的高度从透气区二4向透气区一2的方向逐渐降低,多个圆形通孔9分别朝前脚掌与后脚掌的中心向上倾斜30°-60°。通过S形透气凹槽6将透气区一2和透气区二4连通,其中透气区一2与透气区二4均利用圆形通孔9与透气孔1将鞋内与外界连通,可在穿着的时候形成一个透气回路,只需要采用蜂窝状结构的鞋垫,就可以保持鞋内空气的流通,同时圆形通孔9设置有30°-60°倾角,且圆形通孔9环绕分布在鞋底本体3的鞋尖与后脚跟位置,可以在行走时产生流动的空气并入鞋内而达到透气效果,加速汗液的挥发,避免汗脚的产生,解决了传统鞋底透气性差的问题,可以广泛的运用在休闲鞋或运动鞋中,此外鞋底本体3的鞋尖位置的高度低于鞋后跟的高度,且S形透气凹槽6从鞋后跟向鞋尖位置的高度逐渐降低,使得鞋子进水后能达到快速排水的效果,而设置的减震环8可以在运动的时候起到减震效果,配合气垫5与圆形通孔9,可以达到双重减震的作用。如图3所示,鞋底本体3对应鞋尖与鞋后跟的贴地侧均设置有耐磨垫7,耐磨垫7的底面设置有防滑凸起,防滑凸起为六角形凸起结构,且防滑凸起的中心设置有圆形凹槽。通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耐磨垫7,可以增加鞋底的耐磨性,当行走在油层的路面时,利用六角形凸起中间的圆形凹槽与地面形成一定的真空效果,从而提高鞋底的防滑性能。如图3所示,鞋底本体3的贴地侧中间位置设置有环形槽12,环形槽12的内侧设置有缓冲凸起13,缓冲凸起13的底面设置有横向分布的防滑条棱11,鞋底本体3对应环形槽12的两侧设置有防溅水槽14,防溅水槽14为向鞋底本体3外侧倾斜的喇叭形状。通过在鞋底本体3上设置缓冲凸起13,缓冲凸起13与鞋底本体3一体成型,且环形槽12可以提高鞋底本体3的弯曲韧性,同时缓冲凸起13上的防滑条棱11能够增加鞋底本体3与光滑路面的摩擦力,扩大鞋底的使用范围,另外喇叭形状的防溅水槽14能够在踩到水面时,分散向外散出的水珠,达到防溅水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气鞋底,包括鞋底本体(3),其特征是:所述鞋底本体(3)靠近鞋垫的前脚掌和后脚掌处分别设置有透气区一(2)和透气区二(4),所述透气区一(2)与透气区二(4)为背向分布的手掌形凹槽结构,所述透气区一(2)与透气区二(4)的掌心位置均设置有气垫(5),所述气垫(5)的顶面为高于鞋底本体(3)且向上凸起的弧面结构,所述透气区一(2)与透气区二(4)的指尖位置设置有透气孔(1),所述鞋底本体(3)的鞋后跟外侧和鞋尖外侧均环绕设置有与透气孔(1)连通的圆形通孔(9),所述透气区一(2)与透气区二(4)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透气凹槽(6),所述透气区一(2)、透气区二(4)与透气孔(1)、圆形通孔(9)、透气凹槽(6)形成一个完整的透气回路,所述鞋底本体(3)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减震环(8),多个所述减震环(8)从鞋底本体(3)的鞋尖等间距分布至鞋底本体(3)的鞋后跟位置,所述减震环(8)位于圆形通孔(9)的下方,且减震环(8)与圆形通孔(9)的外侧环绕有波浪形凸棱(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鞋底,包括鞋底本体(3),其特征是:所述鞋底本体(3)靠近鞋垫的前脚掌和后脚掌处分别设置有透气区一(2)和透气区二(4),所述透气区一(2)与透气区二(4)为背向分布的手掌形凹槽结构,所述透气区一(2)与透气区二(4)的掌心位置均设置有气垫(5),所述气垫(5)的顶面为高于鞋底本体(3)且向上凸起的弧面结构,所述透气区一(2)与透气区二(4)的指尖位置设置有透气孔(1),所述鞋底本体(3)的鞋后跟外侧和鞋尖外侧均环绕设置有与透气孔(1)连通的圆形通孔(9),所述透气区一(2)与透气区二(4)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透气凹槽(6),所述透气区一(2)、透气区二(4)与透气孔(1)、圆形通孔(9)、透气凹槽(6)形成一个完整的透气回路,所述鞋底本体(3)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减震环(8),多个所述减震环(8)从鞋底本体(3)的鞋尖等间距分布至鞋底本体(3)的鞋后跟位置,所述减震环(8)位于圆形通孔(9)的下方,且减震环(8)与圆形通孔(9)的外侧环绕有波浪形凸棱(10)。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立光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均创鞋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