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192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致动器以及触觉器件,即使不变更配置于支承体和可动体之间的防共振用的凝胶状部件的尺寸或材质,也能够优化可动体的共振频率。在致动器中,在支承体和可动体对置的部分配置有凝胶状部件。凝胶状部件通过第一粘接剂层及第二粘接剂层粘接于可动体及支承体上,凝胶状部件在比中间部分靠第一粘接剂层侧及第二粘接剂层侧具有硬度比中间部分的硬度高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当改变第一粘接剂层及第二粘接剂层的厚度时,凝胶状部件的弹簧常数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将第一粘接剂层及第二粘接剂层设为适当的厚度。凝胶状部件、第一粘接剂层及第二粘接剂层是加成反应类型,基础聚合物是相同类型的聚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致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可动体振动的致动器以及触觉器件(TACTILEDEVICE)。
技术介绍
作为通过振动通知信息的设备,已经提出一种致动器,具备:具有永磁体的可动体、和具有与永磁体对置的线圈的支承体。在所述致动器中,提出了一种技术,在支承体和可动体对置的部分配置有凝胶状部件,通过由凝胶状部件控制可动体位移时的共振频率,而抑制可动体的共振(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通过粘接剂将凝胶状部件固定于支承体及可动体上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1776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专利文献1等记载的致动器,在通过凝胶状部件控制可动体的共振频率的情况下,需要将凝胶状部件的弹簧常数设定为适当的值并将共振频率设定为适当的水平。为此,需要根据可动体的质量等,优化凝胶状部件的尺寸或材质。因此,在制造可动体的质量等规格不同的致动器时,存在需要准备能够对应于致动器的各规格的类型的凝胶状部件的问题点。鉴于以上问题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致动器,即使不变更配置于支承体和可动体之间的防共振用的凝胶状部件的尺寸或材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体;可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承体能移动;凝胶状部件,以与所述支承体及所述可动体的双方相接的方式,配置于与所述支承体和所述可动体对置的部分,且通过第一粘接剂层而粘接于所述支承体及所述可动体的一侧部件上;以及磁驱动电路,使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承体相对移动,其中,所述凝胶状部件在比所述支承体和所述可动体对置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靠所述第一粘接剂层的一侧具有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硬度高于所述中间部分的硬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4.19 JP 2018-0804891.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体;可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承体能移动;凝胶状部件,以与所述支承体及所述可动体的双方相接的方式,配置于与所述支承体和所述可动体对置的部分,且通过第一粘接剂层而粘接于所述支承体及所述可动体的一侧部件上;以及磁驱动电路,使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承体相对移动,其中,所述凝胶状部件在比所述支承体和所述可动体对置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靠所述第一粘接剂层的一侧具有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硬度高于所述中间部分的硬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凝胶状部件和所述第一粘接剂层中,基础聚合物是相同类型的聚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凝胶状部件及所述第一粘接剂层中,所述基础聚合物都是硅酮类。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状部件及所述第一粘接剂层都是加成反应类型。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状部件通过第二粘接剂层而粘接于所述支承体及所述可动体的另一侧部件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状部件在比所述中间部分靠所述第二粘接剂层的一侧具有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硬度高于所述中间部分的硬度。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状部件和所述第二粘接剂层的基础聚合物是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谷川靖柳沢一彦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