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弹簧压力和磁吸力实现位置稳定的双向自保持电磁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保持电磁铁,具体涉及基于弹簧压力和磁吸力实现位置稳定的双向自保持电磁铁。
技术介绍
电磁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电磁器件,普通的电磁铁基本上都是由电磁线圈、动铁芯、轭铁及动芯滑腔构成。传统的电磁铁一般不带永磁体,当工作时,其线圈必须连续通电,以产生磁场来维持电磁铁芯子部分的持续保持力或者在线圈的轴向设有永磁体,在某一位置靠永磁体吸力保持工作,而在另一位置同样需要靠线圈连续通电产生的磁场来保持。因此均为单稳态产品,无法实现双稳态工作,其主要缺陷是功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磁铁为单稳态产品,工作时需要给线圈连续通电,从而导致电磁铁功耗较大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基于弹簧压力和磁吸力实现位置稳定的双向自保持电磁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左推杆、左端盖、动芯、第一永磁体、轭铁、螺旋线圈、右推杆、右端盖、弹簧、第一后端盖和第二永磁体,左推杆、动芯和右推杆由左至右呈“一”字形设置并制成一体,第一永磁体为空心圆柱体,第一永磁体套装在动芯上,轭铁内设有空腔,螺旋线圈内嵌到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弹簧压力和磁吸力实现位置稳定的双向自保持电磁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左推杆(1)、左端盖(2)、动芯(3)、第一永磁体(4)、轭铁(5)、螺旋线圈(6)、右推杆(7)、右端盖(8)、弹簧(9)、第一后端盖(10)和第二永磁体(11),左推杆(1)、动芯(3)和右推杆(7)由左至右呈“一”字形设置并制成一体,第一永磁体(4)为空心圆柱体,第一永磁体(4)套装在动芯(3)上,轭铁(5)内设有空腔,螺旋线圈(6)内嵌到所述轭铁(5)的空腔内,弹簧(9)套装在右推杆(7)上,左端盖(2)套装在左推杆(1)上,右端盖(8)套装在右推杆(7)上,且左端盖(2)和右端盖(8)分别位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弹簧压力和磁吸力实现位置稳定的双向自保持电磁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左推杆(1)、左端盖(2)、动芯(3)、第一永磁体(4)、轭铁(5)、螺旋线圈(6)、右推杆(7)、右端盖(8)、弹簧(9)、第一后端盖(10)和第二永磁体(11),左推杆(1)、动芯(3)和右推杆(7)由左至右呈“一”字形设置并制成一体,第一永磁体(4)为空心圆柱体,第一永磁体(4)套装在动芯(3)上,轭铁(5)内设有空腔,螺旋线圈(6)内嵌到所述轭铁(5)的空腔内,弹簧(9)套装在右推杆(7)上,左端盖(2)套装在左推杆(1)上,右端盖(8)套装在右推杆(7)上,且左端盖(2)和右端盖(8)分别位于轭铁(5)的左、右两侧,第二永磁体(11)安装右端盖(8)的右侧且位于第一后端盖(1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弹簧压力和磁吸力实现位置稳定的双向自保持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芯(3)与左推杆(1)之间设有左动芯齿(31),动芯(3)与右推杆(7)之间设有右动芯齿(32),左动芯齿(31)与右动芯齿(32)之间形成动芯槽,第一永磁体(4)位于动芯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弹簧压力和磁吸力实现位置稳定的双向自保持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4)的壁厚低于动芯槽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弹簧压力和磁吸力实现位置稳定的双向自保持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4)包括a永磁体(41)、b永磁体(42)和c永磁体(43),所述a永磁体(41)、b永磁体(42)和c永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骞,郭言,李勇,江善林,刘承军,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