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硼锆无取向高硅钢薄板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硼锆无取向高硅钢薄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轧钢工艺
技术介绍
根据我国“十三五”规划,增加优质电工钢的产量和研发是中国电工钢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当电工钢中Si含量提高到4.5%时,不仅铁损达到很低的水平,而且磁致伸缩系数也会减小到接近于零。无取向高硅钢被称为“钢铁艺术品”,其优异的软磁性能和磁致伸缩吸引着众多科技工作者进行大量的研究与开发,在高频软磁材料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粗大的晶粒尺寸、过多的Fe-Si共价键、较高的P-N力及高硅所引起的固溶强化作用使得高硅钢在室温下既硬又脆、变形抗力大,室温塑性极差、冷轧变形困难,难以通过常规轧制工艺生产符合要求的薄带或板材,从而制约了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高硅钢中的B2与DO3有序结构对其塑性变形能力影响极大,有序度越高,克服位错滑移运动的阻力就越大,越难以发生塑性变形。在轧制过程中减少B2与DO3有序结构,利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位错滑移阻碍有序相形成,降低有序度及反相畴界能,提高其塑性变形能力。当冷却速率较快时,温度会很快通过B2有序相区,B2有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硼锆无取向高硅钢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量为:Si 4.5~6.9%,B 0.03~0.05%,Zr 0.04~0.06%,C<0.01%,Mn<0.01%,P<0.01%,S<0.01%,N<0.003%,O<0.003%,余量Fe。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硼锆无取向高硅钢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量为:Si4.5~6.9%,B0.03~0.05%,Zr0.04~0.06%,C<0.01%,Mn<0.01%,P<0.01%,S<0.01%,N<0.003%,O<0.003%,余量Fe。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厚度为0.15~0.2mm。3.权利要求1所述含硼锆无取向高硅钢薄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冶炼、锻造、热轧、酸洗、温轧、中间退火、酸洗、深冷轧制、连续退火的步骤,其中,所述温轧的步骤为:将经热轧和酸洗处理后的板材利用四辊冷轧机进行温轧,温轧工艺过程为逐级降温轧制,其中,第一阶段将轧板加热至680~750℃,同步温轧至1.5~2.2mm,道次压下率10%~12%,轧制力为190~210kN,轧机的上下辊辊速恒定为0.08~0.1m/s;第二阶段将轧板加热至580~650℃,异步温轧至1.0~1.3mm,道次压下率为7%~9%,轧制力为150~170kN,在这一阶段对轧板进行异步温轧,异速比为1.1~1.3,下辊为慢速辊,辊速始终保持恒定,上辊为快速辊,根据异速比调整上辊辊速,下辊辊速为0.1~0.3m/s,上辊辊速为0.13~0.33m/s;第三阶段将轧板加热至480~550℃,同步温轧至0.4~0.6mm,道次压下率为4%~6%,轧制力为90~110kN,在这一阶段对轧板进行交叉温轧,即每隔两道次进行旋转90°横轧;每个道次结束后迅速将轧件放回加热炉中,保温1~3min;所述深冷轧制步骤为:将经中间退火和酸洗处理后的板材进行深冷轧制:利用四辊冷轧机进行8~10道次深冷轧制,压下率达到50~75%,轧至高硅钢薄板厚度为0.15~0.2mm;在深冷轧制之前,开启轧辊,零载荷轮转,利用轧机氮气冷却喷枪对轧机的上下工作辊进行冷却,实现轧辊表面温度-180~-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艳茹,蔡国君,薄文静,孙佳楠,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