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螺旋叶片式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1456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级螺旋叶片式输送装置,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动力机构,第一输料筒,第二输料筒,与第一输料筒连通并用于导入物料的料斗,以及被第一动力机构所驱动并连续纵向贯穿第一输料筒及第二输料筒的转动轴,第二输料筒的底部设置出料管;位于第一输料筒中的转动轴的外表面依次间隔配置带式螺旋体与捏合盘体,位于第二输料筒的转动轴的外表面依次间隔配置片式螺旋体与成型螺旋体。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揭示的多级螺旋叶片式输送装置,实现了对粘性较大的物料以及易结块的物料实现高效输送,并提高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螺旋叶片式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料输送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多级螺旋叶片式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螺旋输送装置是一种利用螺旋叶片推送散伏物料沿管状的金属槽向前输送物料的机械装置,并具有结构简单、横截面尺寸小、密封性能好等优点,并可以中间多点装料和卸料,具有操作安全方便,工作可靠以及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化工、电力、冶金、煤矿炭、制药、建材、粮食等领域中。公告号为CN20270442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铸锭铣床的螺旋输送机。该现有技术指出螺旋叶片边沿上分别设有螺旋剪切刃和反向剪切刃。通过螺旋剪切刃和反向剪切刃不仅起到了输送作用,还能够对铝屑实现剪切、破碎功能,使铝屑更容易排出,解决了铝屑堆积问题。但是,申请人指出上述类似的螺旋输送机主要用于输送水平或倾斜输送粉状、粒状和小块状物料,如煤矿、灰、渣、水泥、粮食等,但难以适宜输送粘性大的和易结块的物料,且在输送过程中物料易被破碎,螺旋及料槽易磨损。现有技术中所揭示的螺旋输送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效果仍然不甚理想。其他类以的现有技术还包括公告号为CN208413034U,其通过在沿纵长延伸设置的输送箱的内部设置导流板与搅拌杆,以解决物料在输送箱内部推进过程中堵塞输送箱的技术效果,然而该现有技术所揭示的输送装置依然无法对粘性大的和易结块的物料执行螺旋输送,且其所指出的技术效果也有待商榷,因为该现有技术所揭示的导流板会对第一螺旋输送叶片在推进物料的过程中造成径向方向上的干涉,并不利于粘性较大的物料以及易结块的物料在水平方向上执行螺旋输送。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螺旋输送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多级螺旋叶片式输送装置,用以实现对粘性较大的物料以及易结块的物料实现高效输送,并避免输送装置的内壁面出现磨损,以提高该输送装置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级螺旋叶片式输送装置,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动力机构,第一输料筒,第二输料筒,与第一输料筒连通并用于导入物料的料斗,以及被第一动力机构所驱动并连续纵向贯穿第一输料筒及第二输料筒的转动轴,所述第二输料筒的底部设置出料管;位于第一输料筒中的转动轴的外表面依次间隔配置带式螺旋体与捏合盘体,位于第二输料筒的转动轴的外表面依次间隔配置片式螺旋体与成型螺旋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料斗包括:与第一输料筒连通的支管,与支管呈一体式结构并向上具投料口的进料筒,第二驱动机构,以及置于进料筒的内部并同轴上下装配在搅拌轴上的搅拌盘及三叶桨;其中,所述搅拌盘的上表面环形等依次间距的设置若干搅拌棒与搅拌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叶桨的每个桨叶的末端形成垂直向上的折弯部,且三叶桨的每个桨叶沿俯视角度上呈螺旋弯曲形态布置;所述搅拌棒与搅拌块均径向向外延伸出搅拌盘的圆形边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管以倾斜方式与第一输料筒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由第一电机、减速器及第一联轴器组成;所述转动轴与联轴器同轴设置,并在转动轴的两端设置油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所装配主动轮,驱动垂直贯穿料斗的搅拌轴的一端装配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设置皮带,以通过第二电机驱动搅拌轴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料斗的底部设置供搅拌轴垂直贯穿的机械密封,所述搅拌轴与从动轮之间设置第二联轴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输料筒中设置支撑杆,支撑杆面向转动轴的末端设置支撑座,所述转动轴水平贯穿支撑座,并在支撑座与转动轴之间设置轴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输料筒的顶部设置盖板,所述盖板开设人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多级螺旋叶片式输送装置,实现了对粘性较大的物料以及易结块的物料实现高效输送,并避免了该多级螺旋叶片式输送装置中的第一输料筒与第二输料筒的内壁面出现磨损,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级螺旋叶片式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向的剖视图;图3为沿图1中B-B向的剖视图;图4为沿图1中C-C向的剖视图;图5为沿图1中D-D向的剖视图;图6为沿图1中F-F向的剖视图;图7为沿图1中G-G向的剖视图;图8为沿图1箭头E向并仅示出支管、进料筒及部分第一输料筒的俯视图;图9为沿图8中H-H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正方向”、“负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请参图1至图9所揭示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多级螺旋叶片式输送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所揭示的多级螺旋叶片式输送装置不仅能够对颗粒状的金属或者塑料沿水平方向实现螺旋输送,尤其能够对粘性较大的物料以及易结块的物料执行水平输送。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多级螺旋叶片式输送装置,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动力机构,第一输料筒22,第二输料筒15,与第一输料筒22连通并用于导入物料的料斗,以及被第一动力机构所驱动并连续纵向贯穿第一输料筒22及第二输料筒15的转动轴3,第二输料筒15的底部设置出料管20。位于第一输料筒22中的转动轴3的外表面依次间隔配置带式螺旋体24与捏合盘体23,位于第二输料筒15的转动轴3的外表面依次间隔配置片式螺旋体12与成型螺旋体13。具体的,该第一动力机构由第一电机1、减速器37及第一联轴器2组成;所述转动轴3与联轴器2同轴设置,并在转动轴3的两端设置油壶,即图1中转动轴3分别纵向延伸出第一输料筒22与第二输料筒15两端端部所设置的油壶17与油壶4。转动轴3的两端分别被轴承座18所收容,轴承座18的内部嵌设轴承5,以通过的油壶17与油壶4对轴承座18所嵌设的轴承5通过缓慢的导入润滑油,以起到持久的润滑作用。第一输料筒22与第二输料筒15呈一体式结构,且转动轴3延伸出第一输料筒22的一端设置法兰25,转动轴3垂直贯穿法兰25,并在法兰25的圆心处设置填料密封26。同理所述,转动轴3延伸出第二输料筒15的一端设置法兰16,转动轴3垂直贯穿法兰16,并在法兰16的圆心处设置填料密封21,从而通过填料密封26与填料密封21保证了转动轴3水平转动时,避免位于第一输料筒22与第二输料筒15中的物料发生泄漏或者卡死转动轴3。同时,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输料筒15的顶部设置盖板11,所述盖板11开设人孔14。通过打开人孔14或者盖板11可对发生堵塞的第二输料筒15进行清理或者检修。第二输料筒15中设置支撑杆38,支撑杆38面向转动轴3的末端设置支撑座50,所述转动轴3水平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级螺旋叶片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动力机构,第一输料筒(22),第二输料筒(15),与第一输料筒(22)连通并用于导入物料的料斗,以及被第一动力机构所驱动并连续纵向贯穿第一输料筒(22)及第二输料筒(15)的转动轴(3),所述第二输料筒(15)的底部设置出料管(20);位于第一输料筒(22)中的转动轴(3)的外表面依次间隔配置带式螺旋体(24)与捏合盘体(23),位于第二输料筒(15)的转动轴(3)的外表面依次间隔配置片式螺旋体(12)与成型螺旋体(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螺旋叶片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动力机构,第一输料筒(22),第二输料筒(15),与第一输料筒(22)连通并用于导入物料的料斗,以及被第一动力机构所驱动并连续纵向贯穿第一输料筒(22)及第二输料筒(15)的转动轴(3),所述第二输料筒(15)的底部设置出料管(20);位于第一输料筒(22)中的转动轴(3)的外表面依次间隔配置带式螺旋体(24)与捏合盘体(23),位于第二输料筒(15)的转动轴(3)的外表面依次间隔配置片式螺旋体(12)与成型螺旋体(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螺旋叶片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包括:与第一输料筒(22)连通的支管(30),与支管(30)呈一体式结构并向上具投料口的进料筒(7),第二驱动机构,以及置于进料筒(7)的内部并同轴上下装配在搅拌轴(9)上的搅拌盘(8)及三叶桨(10);其中,所述搅拌盘(8)的上表面环形等依次间距的设置若干搅拌棒(38)与搅拌块(3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螺旋叶片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叶桨(10)的每个桨叶的末端形成垂直向上的折弯部(101),且三叶桨(10)的每个桨叶沿俯视角度上呈螺旋弯曲形态布置;所述搅拌棒(38)与搅拌块(39)均径向向外延伸出搅拌盘(8)的圆形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螺旋叶片式输送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亮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