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旱地区黑木耳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41215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旱地区黑木耳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种;(2)耳木准备;(3)接种;(4)场地管理;(5)出耳管理;(6)收集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产量高、管理容易的优点,并且,适宜种植在干旱地区,其种植成本低,通过科学的黑木耳种植方法,增加黑木耳的成活率,及成熟速度,使黑木耳的推广更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旱地区黑木耳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木耳种植
,具体是指一种干旱地区黑木耳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目前我国对其栽培的技术方法已成熟,木耳栽培广为人知,依托于现在技术物流发展壮大,很多干旱地区也吃上木耳,但是为了能节省成本,开始尝试在干旱地区种植本地生木耳,像新疆南部等这种缺水地区对木耳进行栽培种植就是一件难事,现有技术中的木耳栽培装置大多是在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实现的,不能很好的适用于水资源缺乏的干旱地区,无法实现经济的最大化,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干旱地区黑木耳栽培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干旱地区黑木耳栽培方法,所述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种:选择菌种培养料,原料按照重量份数为:锯木屑25-35份,玉米芯20-30份、棉籽壳20-30份、麦皮10-20份、蔗糖1-3份、石膏粉1-3份、尿素0.5-2份,将原料打碎后充分混合搅拌,高温灭菌后自然晾干,按照每千克的原料加水100-120千克后,接入母种,调节温度在20-30℃进行菌丝生长;(2)耳木准备:选择耳木种类常用的完斗科和桦木材的树种,砍伐后截成1m长段,选择避北风、向阳地、资源好,水源近,有树荫,多石砾,偏酸性的缓坡地,砍低留高,清理场地后,修盖大棚或圈地管理,将耳木间距20-30cm均匀插入选择好的场地;(3)接种:接种用的工具应预先用乙醇消毒,先在耳木上用电钻以穴距7cm垂直打深1.5cm的穴,将菌种培养料填满穴,每穴的接种量为穴深的80%,按紧后盖好预制的树皮盖,用锤敲平;(4)场地管理:接种后,菌丝尽快伸入到耳木中,进行保温保湿,空气湿度60-70%,温度为15-25℃,菌丝成活定植后,每隔2-3周进行浇水保湿,在自然条件下栽培的木耳,要尽量防止杂菌和害虫的为害,结合消毒,除去周围的杂草,调节空气和水分,以保证木耳菌丝的迅速生长;(5)出耳管理:观察耳色的颜色变淡、舒展开来的时候会变软、肉质比较肥厚、耳根的部分会收缩,腹面会产生一些白色的孢子粉,收货成熟木耳;采摘前,至少喷水1-2次,使耳片稍微干燥,表面上的水量减少,采摘不容易破碎且容易晾晒,剩下耳根用刀去除表面老化菌丝,让菌丝再次生长;(6)收集管理:采摘后的木耳,放在阳光底下晒1-2天,不要翻动的过多,而使木耳碎裂或者形成卷曲,如遇阴雨天,用35℃温度烘干,保证质量。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制种时间选择为3月份或9月份。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木屑采用白木或白杨的木屑,密度小质量轻,吸水锁水效果好。进一步的,所述栽培方法中所使用的水位过滤后的雨水或生活用水,节约用水,可以实现干旱地区更节省水种植。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中方法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干燥地区农作物栽培中需要稳定的湿度环境,让一些对湿度有要求的黑木耳可以正常在本地区生长发育;本方法中只要温度合适,方法得当,就能种植出高质量高产量的黑木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一种干旱地区黑木耳栽培方法,所述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种:制种时间选择为3月份或9月份,选择菌种培养料,原料按照重量份数为:锯木屑25份,玉米芯20份、棉籽壳20份、麦皮10份、蔗糖1份、石膏粉1份、尿素0.5份,木屑采用白木或白杨的木屑,将原料打碎后充分混合搅拌,高温灭菌后自然晾干,按照每千克的原料加水100千克后,所述栽培方法中所使用的水位过滤后的雨水或生活用水,接入母种,调节温度在20-30℃进行菌丝生长;(2)耳木准备:选择耳木种类常用的完斗科和桦木材的树种,砍伐后截成1m长段,选择避北风、向阳地、资源好,水源近,有树荫,多石砾,偏酸性的缓坡地,砍低留高,清理场地后,修盖大棚或圈地管理,将耳木间距20cm均匀插入选择好的场地;(3)接种:接种用的工具应预先用乙醇消毒,先在耳木上用电钻以穴距7cm垂直打深1.5cm的穴,将菌种培养料填满穴,每穴的接种量为穴深的80%,按紧后盖好预制的树皮盖,用锤敲平;(4)场地管理:接种后,菌丝尽快伸入到耳木中,进行保温保湿,空气湿度60%,温度为15℃,菌丝成活定植后,每隔2周进行浇水保湿,在自然条件下栽培的木耳,要尽量防止杂菌和害虫的为害,结合消毒,除去周围的杂草,调节空气和水分,以保证木耳菌丝的迅速生长;(5)出耳管理:观察耳色的颜色变淡、舒展开来的时候会变软、肉质比较肥厚、耳根的部分会收缩,腹面会产生一些白色的孢子粉,收货成熟木耳;采摘前,至少喷水1次,使耳片稍微干燥,表面上的水量减少,采摘不容易破碎且容易晾晒,剩下耳根用刀去除表面老化菌丝,让菌丝再次生长;(6)收集管理:采摘后的木耳,放在阳光底下晒1天,不要翻动的过多,而使木耳碎裂或者形成卷曲,如遇阴雨天,用35℃温度烘干,保证质量。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一种干旱地区黑木耳栽培方法,所述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种:制种时间选择为3月份或9月份,选择菌种培养料,原料按照重量份数为:锯木屑35份,玉米芯30份、棉籽壳30份、麦皮20份、蔗糖3份、石膏粉3份、尿素2份,木屑采用白木或白杨的木屑,将原料打碎后充分混合搅拌,高温灭菌后自然晾干,按照每千克的原料加水120千克后,所述栽培方法中所使用的水位过滤后的雨水或生活用水,接入母种,调节温度在20-30℃进行菌丝生长;(2)耳木准备:选择耳木种类常用的完斗科和桦木材的树种,砍伐后截成1m长段,选择避北风、向阳地、资源好,水源近,有树荫,多石砾,偏酸性的缓坡地,砍低留高,清理场地后,修盖大棚或圈地管理,将耳木间距30cm均匀插入选择好的场地;(3)接种:接种用的工具应预先用乙醇消毒,先在耳木上用电钻以穴距7cm垂直打深1.5cm的穴,将菌种培养料填满穴,每穴的接种量为穴深的80%,按紧后盖好预制的树皮盖,用锤敲平;(4)场地管理:接种后,菌丝尽快伸入到耳木中,进行保温保湿,空气湿度70%,温度为25℃,菌丝成活定植后,每隔3周进行浇水保湿,在自然条件下栽培的木耳,要尽量防止杂菌和害虫的为害,结合消毒,除去周围的杂草,调节空气和水分,以保证木耳菌丝的迅速生长;(5)出耳管理:观察耳色的颜色变淡、舒展开来的时候会变软、肉质比较肥厚、耳根的部分会收缩,腹面会产生一些白色的孢子粉,收货成熟木耳;采摘前,至少喷水2次,使耳片稍微干燥,表面上的水量减少,采摘不容易破碎且容易晾晒,剩下耳根用刀去除表面老化菌丝,让菌丝再次生长;(6)收集管理:采摘后的木耳,放在阳光底下晒2天,不要翻动的过多,而使木耳碎裂或者形成卷曲,如遇阴雨天,用35℃温度烘干,保证质量。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一种干旱地区黑木耳栽培方法,所述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种:制种时间选择为3月份或9月份,选择菌种培养料,原料按照重量份数为:锯木屑30份,玉米芯25份、棉籽壳25份、麦皮15份、蔗糖2份、石膏粉2份、尿素1份,木屑采用白木或白杨的木屑,将原料打碎后充分混合搅拌,高温灭菌后自然晾干,按照每千克的原料加水110千克后,所述栽培方法中所使用的水位过滤后的雨水或生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旱地区黑木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种:选择菌种培养料,原料按照重量份数为:锯木屑25‑35份,玉米芯20‑30份、棉籽壳20‑30份、麦皮10‑20份、蔗糖1‑3份、石膏粉1‑3份、尿素0.5‑2份,将原料打碎后充分混合搅拌,高温灭菌后自然晾干,按照每千克的原料加水100‑120千克后,接入母种,调节温度在20‑30℃进行菌丝生长;(2)耳木准备:选择耳木种类常用的完斗科和桦木材的树种,砍伐后截成1m长段,选择避北风、向阳地、资源好,水源近,有树荫,多石砾,偏酸性的缓坡地,砍低留高,清理场地后,修盖大棚或圈地管理,将耳木间距20‑30cm均匀插入选择好的场地;(3)接种:接种用的工具应预先用乙醇消毒,先在耳木上用电钻以穴距7cm垂直打深1.5cm的穴,将菌种培养料填满穴,每穴的接种量为穴深的80%,按紧后盖好预制的树皮盖,用锤敲平;(4)场地管理:接种后,菌丝尽快伸入到耳木中,进行保温保湿,空气湿度60‑70%,温度为15‑25℃,菌丝成活定植后,每隔2‑3周进行浇水保湿,在自然条件下栽培的木耳,要尽量防止杂菌和害虫的为害,结合消毒,除去周围的杂草,调节空气和水分,以保证木耳菌丝的迅速生长;(5)出耳管理:观察耳色的颜色变淡、舒展开来的时候会变软、肉质比较肥厚、耳根的部分会收缩,腹面会产生一些白色的孢子粉,收货成熟木耳;采摘前,至少喷水1‑2次,使耳片稍微干燥,表面上的水量减少,采摘不容易破碎且容易晾晒,剩下耳根用刀去除表面老化菌丝,让菌丝再次生长;(6)收集管理:采摘后的木耳,放在阳光底下晒1‑2天,不要翻动的过多,而使木耳碎裂或者形成卷曲,如遇阴雨天,用35℃温度烘干,保证质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旱地区黑木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种:选择菌种培养料,原料按照重量份数为:锯木屑25-35份,玉米芯20-30份、棉籽壳20-30份、麦皮10-20份、蔗糖1-3份、石膏粉1-3份、尿素0.5-2份,将原料打碎后充分混合搅拌,高温灭菌后自然晾干,按照每千克的原料加水100-120千克后,接入母种,调节温度在20-30℃进行菌丝生长;(2)耳木准备:选择耳木种类常用的完斗科和桦木材的树种,砍伐后截成1m长段,选择避北风、向阳地、资源好,水源近,有树荫,多石砾,偏酸性的缓坡地,砍低留高,清理场地后,修盖大棚或圈地管理,将耳木间距20-30cm均匀插入选择好的场地;(3)接种:接种用的工具应预先用乙醇消毒,先在耳木上用电钻以穴距7cm垂直打深1.5cm的穴,将菌种培养料填满穴,每穴的接种量为穴深的80%,按紧后盖好预制的树皮盖,用锤敲平;(4)场地管理:接种后,菌丝尽快伸入到耳木中,进行保温保湿,空气湿度60-70%,温度为15-25℃,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辛集市万隆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