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柔软型耐挠曲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0978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柔软型耐挠曲电缆,包括内导体,内导体外部依次包覆有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和外护套,内导体为若干根直径为2.2mm至2.9mm的硬铜线通过绞合紧压并烘烤成型的软铜线芯导体结构,第二绝缘层和第三绝缘层分别为发泡聚丙烯树脂层和聚丙烯树脂层并通过粘接剂粘接成一体,所述第一屏蔽层为若干根直径为0.25mm至0.35mm的铝合金单丝螺旋缠绕构成,所述第二屏蔽层由镀锡铜箔丝和镀锡铜单丝互为逆向螺旋缠绕编织构成且螺旋角度不同。其保持良好屏蔽噪音干扰的基础上,在低温环境下仍然具有优异的耐挠曲特性,不易出现屏蔽层断线及敷设开裂的情况。

Low soft flex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温柔软型耐挠曲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电线
,特别涉及一种低温柔软型耐挠曲电缆。
技术介绍
普通的电缆产品中一般不规定电缆的最低使用温度,在电缆设计和施工规范中对电缆的最低使用温度、最低敷设温度和施工条件规定也不够具体。在户外寒冷地区或室内冷冻场所等存在着低温下敷设施工及使用电缆产品出现电缆开裂的情况。普通电缆未明确最低使用温度、敷设温度及电缆的容许弯曲半径,然而,普通电缆的弯曲性能在低温环境下会有所降低,电缆敷设的弯曲处易于开裂,在经受弯曲及扭曲变形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屏蔽层断线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温柔软型耐挠曲电缆,其保持良好屏蔽噪音干扰的基础上,在低温环境下仍然具有优异的耐挠曲特性,不易出现屏蔽层断线及敷设开裂的情况。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低温柔软型耐挠曲电缆,包括内导体,所述内导体外部依次包覆有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和外护套,所述内导体为若干根直径为2.2mm至2.9mm的硬铜线通过绞合紧压并烘烤成型的软铜线芯导体结构,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三绝缘层分别为发泡聚丙烯树脂层和聚丙烯树脂层并通过粘接剂粘接成一体,所述第一屏蔽层为若干根直径为0.25mm至0.35mm的铝合金单丝螺旋缠绕构成,所述第二屏蔽层由镀锡铜箔丝和镀锡铜单丝互为逆向螺旋缠绕编织构成且螺旋角度不同。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绝缘层为PTFE、FEP或PFA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为0.05mm至0.1mm。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三绝缘层分别为发泡聚丙烯树脂层和聚丙烯树脂层并通过粘接剂粘接成一体,所述第二绝缘层为发泡率30%至40%的发泡聚丙烯树脂层,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抗拉强度大于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大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厚度比为1:1至1.5: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三绝缘层的密度均为0.9g/cm3至0.95g/cm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三绝缘层的总共厚度为1.65mm至2.2mm。作为优选,所述外护套为PVC或PU护套,所述外护套的厚度为1.3mm至1.6mm。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屏蔽层的镀锡铜箔丝和镀锡铜单丝的直径比为1.5:1至2.5:1。作为优选,所述镀锡铜箔丝为聚酯纤维铜箔丝。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屏蔽层和所述第二屏蔽层的螺旋角度为45度至60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采用硬铜线经绞合紧压并烘烤成型的软铜线芯导体结构的内导体,柔韧性更好,耐挠曲性优异,具有极强的弯曲绕折及扭转绕折的应用性。2.在内导体外部挤出成型的第一绝缘层与内导体之间形成有间隙,在电缆承受弯曲时,第一绝缘层比内导体承受更大的拉伸力,第一绝缘层与内导体之间互为独立,减少内导体承受的拉伸力,从而提高了耐弯曲和抗扭转性能。3.第二绝缘层与第一绝缘层之间为非粘接状态,各自独立,第二绝缘层比第一绝缘层承受更大的拉伸力,减少第一绝缘层承受的拉伸力,从而提高了耐弯曲及耐挠曲性。4.第三绝缘层作为第二绝缘层的补强结构层,共同粘接成一体,第三绝缘层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大于第二绝缘层,在经受长时间的弯曲、扭转后,第三绝缘层也不易出现撕裂现象,在保持柔软性的同时,对内部的绝缘层形成了有效的保护。5.第一屏蔽层通过直径为0.25mm至0.35mm的铝合金单丝螺旋缠绕构成,这样的编织线层在承受弯曲变形时,具有极强的耐弯曲特性,有效的减少单丝断线的现象发生,同时提供良好的屏蔽特性,且具有轻质化效果。6.屏蔽采用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的双重屏蔽层结构相互支撑补偿,提供更好的屏蔽效果。第一屏蔽层的电阻低,屏蔽效果优异,第二屏蔽层较第一屏蔽层具有更好的耐弯曲性和耐扭转特性,耐久使用性好,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以下附图旨在便于描述较佳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导体,2-第一绝缘层,3-第二绝缘层,4-第三绝缘层,5-第一屏蔽层,6-第二屏蔽层,7-外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低温柔软型耐挠曲电缆,包括内导体1,所述内导体1外部依次包覆有第一绝缘层2、第二绝缘层3、第三绝缘层4、第一屏蔽层5、第二屏蔽层6和外护套7。所述内导体1为若干根直径为2.2mm至2.9mm的硬铜线通过绞合紧压并烘烤成型的软铜线芯导体结构,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导体1采用直径2.6mm共35根所述硬铜线绞合紧压呈圆形截面结构。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导体1采用直径2.5mm共37根所述硬铜线绞合紧压呈圆形截面结构。这样的软铜线芯导体结构也是该电缆柔韧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使其在低温环境下具有出色的柔韧性。所述第一绝缘层2可采用PTFE、FEP或PFA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2的厚度为0.05mm至0.1mm。所述第二绝缘层3和所述第三绝缘层4分别为发泡聚丙烯树脂层和聚丙烯树脂层并通过粘接剂粘接成一体,具体的说,所述第二绝缘层3和所述第三绝缘层4分别为发泡聚丙烯树脂层和聚丙烯树脂层并通过粘接剂粘接成一体,所述第二绝缘层3为发泡率30%至40%的发泡聚丙烯树脂层,所述第二绝缘层3的抗拉强度大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所述第三绝缘层4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大于所述第二绝缘层3。第三绝缘层作为第二绝缘层的补强结构层,共同粘接成一体,在连续经受弯曲、扭转后,也不易出现断线现象,并且,在保持柔软性的同时,对内部的绝缘层形成了有效的保护。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层2、所述第二绝缘层3和所述第三绝缘层4的密度均为0.9g/cm3至0.95g/cm3。在这样的密度条件下,使得绝缘层在零度左右的低温环境下具有高柔韧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绝缘层4和所述第二绝缘层3厚度比为1:1至1.5:1,在保持强度的基础上,保证良好的柔韧度。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层2、所述第二绝缘层3和所述第三绝缘层4的总共厚度为1.65mm至2.2mm,实现细径化,降低成本。所述外护套7为PVC或PU护套,所述外护套7的厚度为1.3mm至1.6mm,这样的厚度范围,使得该电缆在零度左右的低温环境下具有更好的扭转及弯曲柔韧性,弯曲半径小,不易出现开裂现象。所述第一屏蔽层5为若干根直径为0.25mm至0.35mm的铝合金单丝螺旋缠绕构成,在承受弯曲变形时,具有极强的耐弯曲特性,有效减少单丝断线的现象发生,同时提供良好的屏蔽特性。所述第二屏蔽层6由镀锡铜箔丝和镀锡铜单丝互为逆向螺旋缠绕编织构成且螺旋角度不同。比如,所述镀锡铜箔丝为聚酯纤维铜箔丝。优选的,所述第二屏蔽层6的镀锡铜箔丝和镀锡铜单丝的直径比为1.5:1至2.5:1,小于1.5倍则提高耐弯曲性和耐挠曲性的效果不明显,高于2.5倍则导致阻值增大,屏蔽效果变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屏蔽层5和所述第二屏蔽层6的螺旋角度为45度至60度。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低温柔软型耐挠曲电缆,其特征是:包括内导体(1),所述内导体(1)外部依次包覆有第一绝缘层(2)、第二绝缘层(3)、第三绝缘层(4)、第一屏蔽层(5)、第二屏蔽层(6)和外护套(7),所述内导体(1)为若干根直径为2.2mm至2.9mm的硬铜线通过绞合紧压并烘烤成型的软铜线芯导体结构,所述第二绝缘层(3)和所述第三绝缘层(4)分别为发泡聚丙烯树脂层和聚丙烯树脂层并通过粘接剂粘接成一体,所述第一屏蔽层(5)为若干根直径为0.25mm至0.35mm的铝合金单丝螺旋缠绕构成,所述第二屏蔽层(6)由镀锡铜箔丝和镀锡铜单丝互为逆向螺旋缠绕编织构成且螺旋角度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低温柔软型耐挠曲电缆,其特征是:包括内导体(1),所述内导体(1)外部依次包覆有第一绝缘层(2)、第二绝缘层(3)、第三绝缘层(4)、第一屏蔽层(5)、第二屏蔽层(6)和外护套(7),所述内导体(1)为若干根直径为2.2mm至2.9mm的硬铜线通过绞合紧压并烘烤成型的软铜线芯导体结构,所述第二绝缘层(3)和所述第三绝缘层(4)分别为发泡聚丙烯树脂层和聚丙烯树脂层并通过粘接剂粘接成一体,所述第一屏蔽层(5)为若干根直径为0.25mm至0.35mm的铝合金单丝螺旋缠绕构成,所述第二屏蔽层(6)由镀锡铜箔丝和镀锡铜单丝互为逆向螺旋缠绕编织构成且螺旋角度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柔软型耐挠曲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绝缘层(2)为PTFE、FEP或PFA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2)的厚度为0.05mm至0.1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柔软型耐挠曲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绝缘层(3)和所述第三绝缘层(4)分别为发泡聚丙烯树脂层和聚丙烯树脂层并通过粘接剂粘接成一体,所述第二绝缘层(3)为发泡率30%至40%的发泡聚丙烯树脂层,所述第二绝缘层(3)的抗拉强度大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平黄建卫王成旺高旭皓邵千俊王登峰王毅吴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元通线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