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接触式测温传感器
本技术属于测温传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测温传感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采用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时,按所使用的传感器是否与被测物体接触可分为两大类: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的称为“接触”型;与被接触物体不接触,而是利用被测物体发出的热辐射来测量的称为“非接触”型;传统的非接触式测温传感器的供电通常采用电池,但现在已经有能接入市电进行电源输出的非接触式测温传感器,为保证测温传感器的正常供电,对测温传感器的供电进行保护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测温传感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接触式测温传感器,包括:与测温传感器供电连接的电源,所述电源耦接有电源电路,电源电路的直流输出端与负载的供电线路上设置有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七电阻、第八电阻、MOS管、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所述直流输出端串联连接有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接触式测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测温传感器供电连接的电源,所述电源耦接有电源电路,电源电路的直流输出端(V1)与负载的供电线路上设置有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三极管(T1)、第二三极管(T2)、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MOS管(P1)、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所述直流输出端(V1)串联连接有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地,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测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测温传感器供电连接的电源,所述电源耦接有电源电路,电源电路的直流输出端(V1)与负载的供电线路上设置有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三极管(T1)、第二三极管(T2)、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MOS管(P1)、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所述直流输出端(V1)串联连接有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地,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的公共端连接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直流输出端(V1)还连接MOS管(P1)的源极,MOS管(P1)的漏极为负载输出端(VOUT)连接负载,直流输出端(V1)还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通过第八电阻(R8)接地,MOS管(P1)的栅极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MOS管(P1)的漏极与地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的公共端连接第一三极管(T1)的基极,第十电阻(R10)的两端并联连接第三电容(C3),负载输出端(VOUT)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得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