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百米定长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037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定长仪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百米定长仪,包括壳体,壳体的右端上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一端同轴心固定连接有圆盘,圆盘的右端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支撑杆,壳体的右端上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壳体的左端下侧通过通孔滑动套接有横杆,横杆的杆壁上固定连接有排线装置,壳体的左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直线导轨,直线导轨与壳体的后端内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匀速的缠绕纱线,而且能够精准停机和对纱线进行张紧,避免纱线过松影响定长精度,同时也能够减少操作工序。

A new 100 meter length m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百米定长仪
本技术涉及定长仪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百米定长仪。
技术介绍
定长仪是评价纱线、纤维长丝等线密度技术指标的仪器之一,一些国外用户还要做纱线强力的试样制备,广泛使用于纺织企业、检测机构、质检执法单位和科研机构的中心实验室,定长仪每绕取一圈纱线就得到一圈的长度,定长仪启动后会将纱线绕成设定的圈数,工作者会按照圈数乘以圈长来计算长度,再根据已知长度称重(一般是按照标准要求温度烘燥后的恒重)计算线密度。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百米定长仪采用凸轮机构定长,在定长之前,需将机器回零,操作不便,且采用机械凸轮机构判断定长是否结束,若定长结束电机断电停转,此时,电机会由于惯性继续旋转,因此定长长度并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定长仪定长之前,需将机器回零,操作不便,电机会由于惯性继续旋转,定长长度并不准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百米定长仪。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百米定长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右端上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同轴心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右端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支撑杆,所述壳体的右端上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左端下侧通过通孔滑动套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杆壁上固定连接有排线装置,所述壳体的左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与壳体的后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左端穿过通孔并与直线导轨的滑台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左端内壁连接有控制装置。优选的,所述排线装置包括固定在横杆上的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一侧内壁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上端通过轴销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所述矩形框的一侧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内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矩形框的一侧通过螺纹孔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穿过螺纹孔并与第一齿轮的下端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ARM单片机,所述壳体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显示屏和按键板,所述显示屏和按键板均通过导线与ARM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ARM单片机的控制端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有第一电机控制器和第二电机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一电机的电力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二电机的电力输入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滚轮的侧壁开设有弧形凹槽。优选的,多个所述支撑杆远离圆盘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的上端位于两个滚轮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百米定长仪,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新型百米定长仪,通过设置在壳体上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转动带动转轴使圆盘转动,圆盘转动带动支撑杆使限位板转动,从而能够匀速的缠绕纱线,第二电机转动带动直线导轨往复移动,直线导轨移动带动横杆使矩形框移动,矩形框移动能够对纱线进行疏导,用手转动第二齿轮使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滚轮围绕轴销的轴心线摆动,用扳手拧动螺栓,螺栓与螺纹孔相互作用对第一齿轮进行定位,从而使得摆动后的两个滚轮相互配合对纱线进行张紧,避免纱线过松影响定长精度。2、该新型百米定长仪,通过设置在壳体内的ARM单片机,能够自动将定长仪进行归零,可将圆盘上的任意一个支撑杆作为零点,省去了人工回零的工序,且在定长完毕之前可控制电机智能减速,最终达到精准停机的目的,有效的提高了定长精度,设有的按键板能够控制电机的启动和暂停,暂停后检测仪将记录当前电机位置信息,当按下启动键检测仪将继续未完成的检测任务,设有显示屏可智能显示纱线定长长度,结束时蜂鸣提示,便于人工监控检测过程。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能够匀速的缠绕纱线,而且能够精准停机和对纱线进行张紧,避免纱线过松影响定长精度,同时也能够减少操作工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百米定长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百米定长仪中矩形框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百米定长仪的控制装置原理框图。图中:1壳体、2支撑杆、3圆盘、4第一电机、5控制装置、6第二电机、7直线导轨、8横杆、9矩形框、10按键板、11显示屏、12滚轮、13第一齿轮、14螺栓、15第二齿轮、16ARM单片机、17第一电机控制器、18第二电机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一种新型百米定长仪,包括壳体1,壳体1的右端上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一端同轴心固定连接有圆盘3,圆盘3的右端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支撑杆2,多个支撑杆2远离圆盘3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对纱线进行限位,壳体1的右端上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与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壳体1的左端下侧通过通孔滑动套接有横杆8,横杆8的杆壁上固定连接有排线装置,壳体1的左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6,第二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直线导轨7,直线导轨7与壳体1的后端内壁固定连接,横杆8的左端穿过通孔并与直线导轨7的滑台固定连接,壳体1的左端内壁连接有控制装置5。排线装置包括固定在横杆8上的矩形框9,矩形框9的一侧内壁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3,第一齿轮13的上端位于两个滚轮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板,减少第一齿轮13对纱线的摩擦,第一齿轮13转动带动滚轮12围绕轴销的轴心线摆动,摆动后两个滚轮12逐渐靠近矩形框9的中心线,进而能够对纱线进行张紧,第一齿轮13的上端通过轴销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12,滚轮12的侧壁开设有弧形凹槽,矩形框9的一侧开设有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内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15,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5啮合,矩形框9的一侧通过螺纹孔螺纹连接有螺栓14,螺栓14的一端穿过螺纹孔并与第一齿轮13的下端滑动连接,控制装置5包括ARM单片机16,ARM单片机16采用了新型的32位ARM核处理器,能够自主设置生成指令系统和总线结构,同时ARM单片机在芯片内部集成了大量的片内外设,有利于控制器信息的输出,此技术在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固不再做过多的赘述,壳体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显示屏11和按键板10,显示屏11和按键板10均通过导线与ARM单片机16的输出端电性连接,ARM单片机16的控制端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有第一电机控制器17和第二电机控制器18,第一电机控制器17的输出端与第一电机4的电力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电机控制器18的输出端与第二电机6的电力输入端电性连接。本技术中,使用时,第一电机4转动带动转轴使圆盘3转动,圆盘3转动带动支撑杆2使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百米定长仪,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右端上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同轴心固定连接有圆盘(3),所述圆盘(3)的右端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支撑杆(2),所述壳体(1)的右端上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与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左端下侧通过通孔滑动套接有横杆(8),所述横杆(8)的杆壁上固定连接有排线装置,所述壳体(1)的左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6),所述第二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直线导轨(7),所述直线导轨(7)与壳体(1)的后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杆(8)的左端穿过通孔并与直线导轨(7)的滑台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左端内壁连接有控制装置(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百米定长仪,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右端上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同轴心固定连接有圆盘(3),所述圆盘(3)的右端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支撑杆(2),所述壳体(1)的右端上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与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左端下侧通过通孔滑动套接有横杆(8),所述横杆(8)的杆壁上固定连接有排线装置,所述壳体(1)的左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6),所述第二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直线导轨(7),所述直线导轨(7)与壳体(1)的后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杆(8)的左端穿过通孔并与直线导轨(7)的滑台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左端内壁连接有控制装置(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百米定长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装置包括固定在横杆(8)上的矩形框(9),所述矩形框(9)的一侧内壁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3)的上端通过轴销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12),所述矩形框(9)的一侧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内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鹤张玉华李路可王权赵豪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