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对中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9879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9:31
为了解决目前的对中治具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对中治具,其包括:电机1、正反向丝杆2、对中载台、同步带5,其特征在于:电机1的电机轴11与第一正反向丝杆21的一端相连,第一正反向丝杆21上设有第一组对中载台3;电机1的电机轴11上套设有同步带5,同步带5的另外一端套接在轴承6上,轴承6与第二正反向丝杆22的一端相连,第二正反向丝杆22上设有第二组对中载台4。

A new centering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对中治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自动化
,较为具体的,涉及到一种新型对中治具。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常常会需要保证被加工的物件在生产线的正中间,通常,当被加工的物件比较长的时候,就很难保证被加工的物件一直保持在整个生产线的正中间,所以就需要用到对中治具。而目前的对中治具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目前的对中治具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对中治具,其通过使用伺服电机控制第一正反向丝杆运动,使得被加工的物件在生产线的入口出被对中;同时,采用同步带,并将同步带的一端套接在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上,另外一端套接另外一个轴承上,该轴承与第二正方向丝杆连接,从而使得伺服电机带动第二正反向丝杆也产生同步运动,可以完成被加工的物件的对中调整。该对中治具结构相对简单,并且容易安装,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一种新型对中治具,其包括:电机1、正反向丝杆2、对中载台、同步带5,其特征在于:正反向丝杆2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正反向丝杆21和第二正反向丝杆22,电机1的电机轴11与第一正反向丝杆21的一端相连,第一正反向丝杆21上设有第一组对中载台3,第一组对中载台3中包含第一对中载台31和第二对中载台32,且第一对中载台31和第二对中载台32沿着第一正反向丝杆21的法线呈轴对称,第一对中载台31与第二对中载台32相对的面分别为第一对中面311和第二对中面321,第一对中面311和第二对中面321在第一正反向丝杆21的作用下可以完全贴合;电机1的电机轴11上套设有同步带5,同步带5的另外一端套接在轴承6上,轴承6与第二正反向丝杆22的一端相连,第二正反向丝杆22上设有第二组对中载台4,第二组对中载台4中包含第三对中载台41和第四对中载台42,且第三对中载台41和第四对中载台42沿着第二正反向丝杆22的法线呈轴对称,第三对中载台41与第四对中载台42相对的面分别为第三对中面411和第四对中面421,第三对中面411和第四对中面421在第二正反向丝杆22的作用下可以完全贴合。进一步的,电机1为伺服电机,因为采用伺服电机可以将对中距离控制得更加精准。进一步的,当电机1正向转动时,第一正反向丝杆21上的第一组对中载台3向中间靠拢;第二组正反向丝杆22上的第二组对中载台4向中间靠拢;当电机1反向转动时,第一正反向丝杆21上的第一组对中载台3远离中间位置;第二组正反向丝杆22上的第二组对中载台4远离中间位置。进一步的,当电机1反向转动时,第一正反向丝杆21上的第一组对中载台3向中间靠拢;第二组正反向丝杆22上的第二组对中载台4向中间靠拢;当电机1正向转动时,第一正反向丝杆21上的第一组对中载台3远离中间位置;第二组正反向丝杆22上的第二组对中载台4远离中间位置。进一步的,在第一正反向丝杆21的下方设有第一导轨71,其使得第一对中载台31和第二对中载台32可以在第一导轨71上往第一正反向丝杆21的中心靠拢或者远离。进一步的,在第二正反向丝杆22的下方设有第二导轨72,其使得第三对中载台41和第四对中载台42可以在第二导轨72上往第二正反向丝杆22的中心靠拢或者远离。进一步的,导轨7被锁紧在固定背板上。进一步的,被加工的物件为金属铜片,且需要在金属铜片的中心位置焊接金属银。本技术的新型对中治具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被加工的物件放在第一对中载台31、第二对中载台32、第三对中载台41和第四对中载台42的中间,然后调节电机1,使得第一对中载台31和第二对中载台32向中间靠拢,同时,在同步带5的作用下,第第三对中载台41和第四对中载台42同步向中间靠拢,这样使得被加工的物件完成对中。附图说明图1为新型对中治具的俯视图。图2为新型对中治具的立体图。图3为新型对中治具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机1电机轴11正反向丝杆2第一正反向丝杆21第二正反向丝杆22第一组对中载台3第一对中载台31第一对中面311第二对中载台32第二对中面321第二组对中载台4第三对中载台41第三对中面411第四对中载台42第四对中面421同步带5轴承6导轨7第一导轨71第二导轨72被对中的铜片8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案例1:如图1所示,为新型对中治具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为新型对中治具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为新型对中治具的立体图。一种新型对中治具,其包括:电机1、正反向丝杆2、对中载台、同步带5,其特征在于:正反向丝杆2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正反向丝杆21和第二正反向丝杆22,电机1的电机轴11与第一正反向丝杆21的一端相连,第一正反向丝杆21上设有第一组对中载台3,第一组对中载台3中包含第一对中载台31和第二对中载台32,且第一对中载台31和第二对中载台32沿着第一正反向丝杆21的法线呈轴对称,第一对中载台31与第二对中载台32相对的面分别为第一对中面311和第二对中面321,第一对中面311和第二对中面321在第一正反向丝杆21的作用下可以完全贴合;电机1的电机轴11上套设有同步带5,同步带5的另外一端套接在轴承6上,轴承6与第二正反向丝杆22的一端相连,第二正反向丝杆22上设有第二组对中载台4,第二组对中载台4中包含第三对中载台41和第四对中载台42,且第三对中载台41和第四对中载台42沿着第二正反向丝杆22的法线呈轴对称,第三对中载台41与第四对中载台42相对的面分别为第三对中面411和第四对中面421,第三对中面411和第四对中面421在第二正反向丝杆22的作用下可以完全贴合。电机1为伺服电机,因为采用伺服电机可以将对中距离控制得更加精准。当电机1正向转动时,第一正反向丝杆21上的第一组对中载台3向中间靠拢;第二组正反向丝杆22上的第二组对中载台4向中间靠拢;当电机1反向转动时,第一正反向丝杆21上的第一组对中载台3远离中间位置;第二组正反向丝杆22上的第二组对中载台4远离中间位置。在第一正反向丝杆21的下方设有第一导轨71,其使得第一对中载台31和第二对中载台32可以在第一导轨71上往第一正反向丝杆21的中心靠拢或者远离。在第二正反向丝杆22的下方设有第二导轨72,其使得第三对中载台41和第四对中载台42可以在第二导轨72上往第二正反向丝杆22的中心靠拢或者远离。导轨7被锁紧在固定背板上。被加工的物件为金属铜片,且需要在金属铜片的中心位置焊接金属银。具体实施案例2:一种新型对中治具,其包括:电机1、正反向丝杆2、对中载台、同步带5,其特征在于:正反向丝杆2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正反向丝杆21和第二正反向丝杆22,电机1的电机轴11与第一正反向丝杆21的一端相连,第一正反向丝杆21上设有第一组对中载台3,第一组对中载台3中包含第一对中载台31和第二对中载台32,且第一对中载台31和第二对中载台32沿着第一正反向丝杆21的法线呈轴对称,第一对中载台31与第二对中载台32相对的面分别为第一对中面311和第二对中面321,第一对中面311和第二对中面321在第一正反向丝杆21的作用下可以完全贴合;电机1的电机轴11上套设有同步带5,同步带5的另外一端套接在轴承6上,轴承6与第二正反向丝杆22的一端相连,第二正反向丝杆22上设有第二组对中载台4,第二组对中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对中治具,其包括:电机(1)、正反向丝杆(2)、对中载台、同步带(5),其特征在于:正反向丝杆(2)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正反向丝杆(21)和第二正反向丝杆(22),电机(1)的电机轴(11)与第一正反向丝杆(21)的一端相连,第一正反向丝杆(21)上设有第一组对中载台(3),第一组对中载台(3)中包含第一对中载台(31)和第二对中载台(32),且第一对中载台(31)和第二对中载台(32)沿着第一正反向丝杆(21)的法线呈轴对称,第一对中载台(31)与第二对中载台(32)相对的面分别为第一对中面(311)和第二对中面(321),第一对中面(311)和第二对中面(321)在第一正反向丝杆(21)的作用下可以完全贴合;电机(1)的电机轴(11)上套设有同步带(5),同步带(5)的另外一端套接在轴承(6)上,轴承(6)与第二正反向丝杆(22)的一端相连,第二正反向丝杆(22)上设有第二组对中载台(4),第二组对中载台(4)中包含第三对中载台(41)和第四对中载台(42),且第三对中载台(41)和第四对中载台(42)沿着第二正反向丝杆(22)的法线呈轴对称,第三对中载台(41)与第四对中载台(42)相对的面分别为第三对中面(411)和第四对中面(421),第三对中面(411)和第四对中面(421)在第二正反向丝杆(22)的作用下可以完全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对中治具,其包括:电机(1)、正反向丝杆(2)、对中载台、同步带(5),其特征在于:正反向丝杆(2)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正反向丝杆(21)和第二正反向丝杆(22),电机(1)的电机轴(11)与第一正反向丝杆(21)的一端相连,第一正反向丝杆(21)上设有第一组对中载台(3),第一组对中载台(3)中包含第一对中载台(31)和第二对中载台(32),且第一对中载台(31)和第二对中载台(32)沿着第一正反向丝杆(21)的法线呈轴对称,第一对中载台(31)与第二对中载台(32)相对的面分别为第一对中面(311)和第二对中面(321),第一对中面(311)和第二对中面(321)在第一正反向丝杆(21)的作用下可以完全贴合;电机(1)的电机轴(11)上套设有同步带(5),同步带(5)的另外一端套接在轴承(6)上,轴承(6)与第二正反向丝杆(22)的一端相连,第二正反向丝杆(22)上设有第二组对中载台(4),第二组对中载台(4)中包含第三对中载台(41)和第四对中载台(42),且第三对中载台(41)和第四对中载台(42)沿着第二正反向丝杆(22)的法线呈轴对称,第三对中载台(41)与第四对中载台(42)相对的面分别为第三对中面(411)和第四对中面(421),第三对中面(411)和第四对中面(421)在第二正反向丝杆(22)的作用下可以完全贴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对中治具,其特征在于:电机(1)为伺服电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对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振华陈功朱强水孙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诺百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