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纵梁积木式组合弯曲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9791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纵梁积木式组合弯曲成型模具,包括凸模、凹模和气垫板,凸模、凹模根据车辆纵梁的外形及爬坡位置及轴距、变形位置分段,形成多段凸模、凹模;凸模、凹模包括直线段、爬坡段、变形段;爬坡段的凸模两端需要预留直线段;变形位置的凸模两端需要预留直线段;各段凹模、凸模组合形成不同轴距的模具;气垫板设置在凹模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积木组合方式,即采用加减的模块数量或互换模块来满足多轴距纵梁生产,提高了车辆纵梁弯曲成型模具互换性和统一性,提高了模具的利用率和生产率,降低了模具的投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纵梁积木式组合弯曲成型模具
本技术属于车辆纵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纵梁积木式组合弯曲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车辆纵梁加工过程中通常采用“一种大梁用一套弯曲成型模具”,无法满足因轴距、爬坡位置变化的多种纵梁需要,造成纵梁弯曲成型模具没有互换性和统一性,因此存在模具种类繁多、制造周期长、制造成本增加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纵梁积木式组合弯曲成型模具,解决纵梁弯曲成型模具没有互换性和统一性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纵梁积木式组合弯曲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模、凹模和气垫板,凸模、凹模根据车辆纵梁的外形及爬坡位置及轴距、变形位置分段,形成多段凸模、凹模;凸模、凹模包括直线段、爬坡段、变形段;爬坡段的凸模两端需要预留直线段;变形位置的凸模两端需要预留直线段;各段凹模、凸模组合形成不同轴距的模具;气垫板设置在凹模内。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积木组合方式,即采用加减的模块数量或互换模块来满足多轴距纵梁生产,提高了车辆纵梁弯曲成型模具互换性和统一性,提高了模具的利用率和生产率,降低了模具的投入成本。用积木式方法设计的模具,可根据不同轴距和爬坡位置的纵梁通过优化模块种类达到互换性性和统一性。减少了模具种类和优化了现场管理。可推广应用到所有重卡、轻卡车架纵梁弯曲成型模具上。附图说明图1为轴距为3200+1350/6×4车型的“左侧鱼头梁”模具结构积木式组合示意图;图2为轴距为1700+2300/6×2车型的“左侧鱼尾梁”模具结构积木式组合示意图;图3为轴距为3500/4×2车型的“左侧鱼尾梁”模具结构积木式组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辆纵梁积木式组合弯曲成型模具,包括凸模、凹模和气垫板,凸模根据产品的外形及爬坡位置及轴距、变形位置分段,形成多个凸模、凹模;凸模、凹模均包括直线段、爬坡段、变形段;爬坡段的凸模两端需要预留直线段;变形位置的凸模两端需要预留直线段;每段凹模有两左右两部分组成;凹模的内表面与车辆纵梁外形相匹配;根据需要,将各凹模、凸模组合形成不同轴距的产品,通常以爬坡段为模具基准,从其两端安装其他分段模具;气垫板设置在凹模内。对于爬坡形状完全相同的车辆纵梁,可共用一组爬坡段的凸模、凹模;对于头部形状完全相同的车辆纵梁,可共用同一块,对于尾部形状完全相同的车辆纵梁,可共用同一块,节约了模具,减少了模具的投入成本的目的。如图1所示,轴距为3200+1350/6×4车型的“左侧鱼头梁”模具结构积木式组合示意图。大梁尾部为鱼头式变截面、局部加强衬梁结构。由凸模块5块(1-1~1-5),凹模块10块(3-1~3-10),气垫板3块(2-1~2-3)组成。如图2所示,轴距为1700+2300/6×2车型的“左侧鱼尾梁”模具结构积木式组合示意图。大梁尾部为鱼腹式变截面,头、尾部加局部衬梁结构。由凸模块5块(1-1~1-8),凹模块16块(3-1~3-15),气垫板6块(2-1~2-6)组成。其中凸模块1-1、1-3借用图一两块模块,凸模块1-6、1-7、1-8三块为新块。凹模块3-1~3-6借用图一六块模块,3-11~3-15五块为新块。气垫板2-1借用图一的模块,2-4~2-6三块为新块。如图3所示,轴距为3500/4×2车型的“左侧鱼尾梁”模具结构积木式组合示意图,大梁尾部为鱼腹式变截面、局部加强衬梁结构。此套模具组合图的模块均由图1和图2所示车型模具中的部分模块拼组而成,其中凸模块1-1、1-8分别借用图一、图二中的四块模块。凹模块3-1~3-15借用图一、图二中的九块模块。气垫板2-1~2-6借用图一、图二中的三块模块。故此该轴距的大梁无需再投入模具。如表1所示,为三种车型纵梁冲压模具所使用的模块一览表:上表中显示:(1)3200+1350/6×4车型与1700+2300/6×2车型的部分模块可通用。(2)3500/4×2车型的模块均为3200+1350/6×4车和与1700+2300/6×2车型所使用的模块,无需新添加模块。总结:通过对比可以发现6×4、6×2、4×2中间爬坡形状完全相同可共用同一块,6×4、4×2头部形状完全相同可共用同一块,6×2、4×2尾部形状完全相同可共用同一块,不同之处是6×4车型大梁尾部形状是鱼头式,而6×2、4×2车型是鱼腹式且轴距也不同,而6×4、4×2虽头部相同但尾部不同;6×2、4×2虽尾部相同但头部不同,6×4、6×2头部、尾部都不相同。综合上述分析在6×4(图1)基础上投入部分模块可实现6×2(图2)生产。而用6×4头部和6×2的尾部及中间爬坡部分模块可以组合成4X2车型的生产(图3),实现了节约一套模具,减少了模具的投入成本的目的。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纵梁积木式组合弯曲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模、凹模和气垫板,凸模、凹模根据车辆纵梁的外形及爬坡位置及轴距、变形位置分段,形成多段凸模、凹模;凸模、凹模包括直线段、爬坡段、变形段;爬坡段的凸模两端需要预留直线段;变形位置的凸模两端需要预留直线段;各段凹模、凸模组合形成不同轴距的模具;气垫板设置在凹模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纵梁积木式组合弯曲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模、凹模和气垫板,凸模、凹模根据车辆纵梁的外形及爬坡位置及轴距、变形位置分段,形成多段凸模、凹模;凸模、凹模包括直线段、爬坡段、变形段;爬坡段的凸模两端需要预留直线段;变形位置的凸模两端需要预留直线段;各段凹模、凸模组合形成不同轴距的模具;气垫板设置在凹模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纵梁积木式组合弯曲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每段凹模有两左右两部分组成;凹模的内表面与车辆纵梁外形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纵梁积木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向前张继胜吴新来邓华李强刘晓晨
申请(专利权)人: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