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丙丁烷除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9644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8:56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丙丁烷除臭装置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丙丁烷除臭装置,包括侧壁带孔的环流筒以及下端盖和出气管;其中,端盖设置在壳体的进气端;进气管、环流筒设置在端盖的中部并分列端盖设置在壳体的出气端;其中,分隔组件包括横向隔板和若干以罐体轴线均布的多个竖向隔板;带孔的横向隔板径向设置在罐体的内部与环流筒的底部连接;多个竖向隔板靠近罐体轴线的一边均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侧壁带孔的环流筒将带有杂质的丙丁烷气体经过第一过滤组件进行初过滤后,进入多个由竖向隔板形成的独立空间中进行过滤,减少第二过滤组件中过滤的气体量,从而能够更好的去除丙丁烷中的杂质,达到除臭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丙丁烷除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丙丁烷后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丙丁烷中含有的臭味进行吸收处理的除臭装置。
技术介绍
丙丁烷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可用作优质打火机气、可发性聚苯乙烯的发泡剂、聚乙烯片材的发泡剂、气雾推进剂,还可用作化工原料、民用燃料、清洁汽车燃料等。丙丁烷是从油田天然气凝析油或直馏汽油中分离精制得到的,不含烯烃,含硫量极低,在空气中无色,有毒性。为了警示人们,在具体使用中,加入硫醚、硫醇、硫化氢等介质,警示丙丁烷有泄漏。虽然上述有臭味的介质能够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在一些场合,如医疗领域,要求使用的丙丁烷高纯、无味。但是,现有购买的丙丁烷都是添加过臭味剂的,所以需要研发一种除臭装置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如申请号为201720610258.2专利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利用一端进气,一端出气的方式,通过进气端与出气端之间的除臭剂进行丙丁烷臭味去除。上述技术方案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丙丁烷臭味的问题,但是,由于含有杂质的丙丁烷气体在罐体中的气流总是沿着进气口向出气口方向运动,导致处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略大于进气口或出气口直径范围内的除臭剂过度使用,而远离进气口、出气口方向的除臭剂可能都未起到除臭的作用,造成除臭效果不佳。可见,现有的丙丁烷除臭装置结构不合理,造成除臭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丙丁烷除臭装置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丙丁烷除臭装置。所述的一种丙丁烷除臭装置,包括罐体、设置在罐体内靠近进气端的用于初过滤的第一过滤组件、设置在罐体内靠近出气端设置的用于再次过滤的第二过滤组件以及分隔组件,其技术方案在于:罐体包括壳体、端盖、进气管、侧壁带孔的环流筒以及下端盖和出气管;其中,端盖设置在壳体的进气端;进气管、环流筒设置在端盖的中部并分列端盖设置在壳体的出气端;出气管的一端设置在下端盖的一侧;其中,分隔组件包括横向隔板和若干以罐体轴线均布的多个竖向隔板;带孔的横向隔板径向设置在罐体的内部与环流筒的底部连接;多个竖向隔板靠近罐体轴线的一边均连接在一起;任一竖向隔板的另一边与壳体的侧壁连接,将横向隔板和下端盖之间的空间分隔成若干单独的区域;其中,端盖上设置有用于与进气管连通的通孔,使进气管与环流筒连通;其中,下端盖上设置有多个环形排列的无味气体出口;该无味气体出口设置的位置对应两竖向隔板之间的空间;其中,第一过滤组件设置在环流筒与壳体内侧壁之间的横向隔板上;第二过滤组件设置在下端盖上。所述的环流筒上均布设置有向横向隔板倾斜的斜孔;斜孔与罐体轴线的夹角为λ。所述的环流筒的内底面为向下凸起的弧形。所述的横向隔板包括隔板本体和设置在隔板本体上的若干搭块;其中,隔板本体与搭块通过台阶状结构相互搭接;其中,搭块的数量与竖向隔板形成的空间数一致;搭块的位置与竖向隔板形成的空间一一对应。所述的搭块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排气孔与罐体轴线的夹角为θ。所述的第一过滤组件包括支撑网和设置在支撑网上的活性炭层;其中,在支撑网上设置有拉环。所述的第二过滤组件包括设置在下端盖上的下支撑网和设置在下支撑网上的密致活性炭层。本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侧壁带孔的环流筒将带有杂质的丙丁烷气体经过第一过滤组件进行初过滤后,进入多个由竖向隔板形成的独立空间中进行过滤,减少第二过滤组件中过滤的气体量,从而能够更好的去除丙丁烷中的杂质,达到除臭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处截面图。图3为图1中的E处放大图。图4为图1中的F处放大图。图5为图1中的M处放大图。图6为四个竖向隔板时的A-A处截面图。图7为单一支撑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6,所述的一种丙丁烷除臭装置,包括罐体1、设置在罐体1内靠近进气端的用于初过滤的第一过滤组件2、设置在罐体1内靠近出气端设置的用于再次过滤的第二过滤组件3以及分隔组件4,其中,罐体1包括壳体101、端盖102、进气管103、侧壁带孔的环流筒104以及下端盖105和出气管106;其中,端盖102设置在壳体101的进气端;进气管103、环流筒104设置在端盖102的中部并分列端盖102的两侧;下端盖105设置在壳体101的出气端;出气管106的一端设置在下端盖105的一侧,通过;其中,分隔组件4包括横向隔板401和若干以罐体1轴线均布的多个竖向隔板402;带孔的横向隔板401径向设置在罐体1的内部与环流筒104的底部连接;其中,端盖102上设置有用于与进气管103连通的通孔102A,使进气管103与环流筒104连通,使带有杂质的丙丁烷的气流从进气管103进入,经过环流筒104上的孔进入环流筒104与壳体101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起到分散气流的作用;再将第一过滤组件2设置在环流筒104与壳体101内侧壁之间的横向隔板401上,使分散的气流经过过滤面积较大的第一过滤组件2,使过滤面积增加,增强除臭效果。其中,多个竖向隔板402靠近罐体1轴线的一边均连接在一起;任一竖向隔板402的另一边与壳体101的侧壁连接,将横向隔板401和下端盖105之间的空间分隔成若干单独的区域;下端盖105上设置有多个环形排列的无味气体出口105A;该无味气体出口105A设置的位置对应两竖向隔板402之间的空间;第二过滤组件3设置在下端盖105上。下端盖105上设置有多个环形排列的无味气体出口105A;该无味气体出口105A设置的位置对应两竖向隔板402之间的空间,无味气体出口105A与出气管106连通设置,用于排出无味的丙丁烷气体。可见,分散气流经过第一过滤组件2过滤后,过滤后的气体进入多个竖向隔板402形成的空间内,将过滤后的气体分量,使第二过滤组件3过滤单独对较少的气体进行过滤,同时,由于相邻竖向隔板402形成的轴向出口较小,对应的第二过滤组件3与相邻竖向隔板402形成的轴向出口大小对应,可以将从相邻竖向隔板402形成的空间内排出的气体进行最大面积的过滤,过滤效果较现有技术有较大提升。为了增加过滤气体与第一过滤组件2接触时间,所述的环流筒104上均布设置有向横向隔板401倾斜的斜孔104A;斜孔104A与罐体1轴线的夹角为λ。所述的环流筒104的内底面为向下凸起的弧形。这样的结构带来的好处是,气流从进气管103进入后,由于气流带有一定的压力,所以气流会先接触环流筒104的弧形底面,由弧形底面形成气流的反射,反射的气流在环流筒104形成环流,环流的气流从斜孔104A进入环流筒104与壳体101的空间内,由于斜孔104A与罐体1轴线的夹角为λ,进入环流筒104与壳体101空间内的气流在碰撞壳体101的内侧壁后发生旋转,形成气旋。气旋带动气流在第一过滤组件2表面略过,改变过滤气流与第一过滤组件2的过滤角度,不再是垂直方向,而是带有角度的倾斜过滤,增加了过滤面积,提高了过滤效果。在实际使用中,λ的值为15~30°,优选为18°。为了安装第一过滤组件2、第二过滤组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丙丁烷除臭装置,包括罐体(1)、设置在罐体(1)内靠近进气端的用于初过滤的第一过滤组件(2)、设置在罐体(1)内靠近出气端设置的用于再次过滤的第二过滤组件(3)以及分隔组件(4),其特征在于:罐体(1)包括壳体(101)、端盖(102)、进气管(103)、侧壁带孔的环流筒(104)以及下端盖(105)和出气管(106);其中,端盖(102)设置在壳体(101)的进气端;进气管(103)、环流筒(104)设置在端盖(102)的中部并分列端盖(102)的两侧;下端盖(105)设置在壳体(101)的出气端;出气管(106)的一端设置在下端盖(105)的一侧;其中,分隔组件(4)包括横向隔板(401)和若干以罐体(1)轴线均布的多个竖向隔板(402);带孔的横向隔板(401)径向设置在罐体(1)的内部与环流筒(104)的底部连接;多个竖向隔板(402)靠近罐体(1)轴线的一边均连接在一起;任一竖向隔板(402)的另一边与壳体(101)的侧壁连接,将横向隔板(401)和下端盖(105)之间的空间分隔成若干单独的区域;其中,端盖(102)上设置有用于与进气管(103)连通的通孔(102A),使进气管(103)与环流筒(104)连通;其中,下端盖(105)上设置有多个环形排列的无味气体出口(105A);该无味气体出口(105A)设置的位置对应两竖向隔板(402)之间的空间;其中,第一过滤组件(2)设置在环流筒(104)与壳体(101)内侧壁之间的横向隔板(401)上;第二过滤组件(3)设置在下端盖(10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丁烷除臭装置,包括罐体(1)、设置在罐体(1)内靠近进气端的用于初过滤的第一过滤组件(2)、设置在罐体(1)内靠近出气端设置的用于再次过滤的第二过滤组件(3)以及分隔组件(4),其特征在于:罐体(1)包括壳体(101)、端盖(102)、进气管(103)、侧壁带孔的环流筒(104)以及下端盖(105)和出气管(106);其中,端盖(102)设置在壳体(101)的进气端;进气管(103)、环流筒(104)设置在端盖(102)的中部并分列端盖(102)的两侧;下端盖(105)设置在壳体(101)的出气端;出气管(106)的一端设置在下端盖(105)的一侧;其中,分隔组件(4)包括横向隔板(401)和若干以罐体(1)轴线均布的多个竖向隔板(402);带孔的横向隔板(401)径向设置在罐体(1)的内部与环流筒(104)的底部连接;多个竖向隔板(402)靠近罐体(1)轴线的一边均连接在一起;任一竖向隔板(402)的另一边与壳体(101)的侧壁连接,将横向隔板(401)和下端盖(105)之间的空间分隔成若干单独的区域;其中,端盖(102)上设置有用于与进气管(103)连通的通孔(102A),使进气管(103)与环流筒(104)连通;其中,下端盖(105)上设置有多个环形排列的无味气体出口(105A);该无味气体出口(105A)设置的位置对应两竖向隔板(402)之间的空间;其中,第一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建国李泽震陈磊杨岚淇关蒙恩何超石源王霄飞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炼化奥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