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2901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5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外壳和设置于过滤装置外壳内部并将其分隔为下部的原气腔和上部的净气腔的孔板,所述孔板下方至少设有两个滤芯组,每个滤芯组的上方分别设有与反吹气源相连的反吹装置,所述净气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彼此隔离的独立腔室,各独立腔室内布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的反吹装置,所述各独立腔室分别设有用于排放净气的阀口,所述各阀口上设有单独控制其开启和关闭的控制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克服了反吹阻力的同时保持了气体过滤装置的连续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过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进行离线反吹的气体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气体过滤装置在过滤时粉尘颗粒会逐渐在滤芯的表面形成一层滤饼,为了清除滤芯表面的粉尘,通常采用气体反吹清灰方式,借助外界高压气体吹扫滤芯表面。目前,气体过滤装置的结构包括气体过滤装置外壳和设置于气体过滤装置外壳中的滤芯组,所述气体过滤装置外壳被孔板分隔为上部的净气腔和下部的原气腔(“原气”指的是过滤之前的气体,“净气”指的是过滤之后的气体),所述原气腔的下部设有供粉尘沉降的沉降室,滤芯组设置于孔板的下方,所述滤芯组的上方设置有反吹装置,所述所述气体过滤装置上设有与原气腔相连通的进气口和与净气腔相连的出气口。由于原气从原气腔中源源不断的进入滤芯,使得通过滤芯过滤后的净气也不间断的进入净气腔,当气体过滤装置进行反吹时,进入净气腔的净气会对反吹气体造成阻力,由此增加了反吹难度,被吹离滤芯表面的粉尘由于上述阻力的影响很难沉降至沉灰室,一段时间后吹离的粉尘容易二次附着于滤芯的表面,颗粒粒径较小的粉尘甚至会堵塞滤芯孔,最终导致滤芯过滤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克服反吹阻力(“反吹阻力”指的是净气进入净气腔时对反吹气体造成的阻力)且能保证连续过滤的气体过滤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气体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外壳,包括过滤装置外壳和设置于过滤装置外壳内部并将其分隔为下部的原气腔和上部的净气腔的孔板,所述孔板下方至少设有两个滤芯组,每个滤芯组的上方分别设有与反吹气源相连的反吹装置,所述净气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彼此隔离的独立腔室,各独立腔室内布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的反吹装置,所述各独立腔室分别设有用于排放净气的阀口,所述各阀口上设有单独控制其开启和关闭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可控制关闭至少一个阀口,同时开启至少一个阀口,原气停止进入关闭阀口的腔室,反吹气体吹扫这些腔室对应的滤芯时不会受到原气进入时产生阻力的影响,打开阀口的腔室持续进行气体过滤,由此实现了克服反吹阻力的同时保持了气体过滤装置的连续工作。作为上述气体过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净气腔与过滤装置外壳顶部之间还设有出气腔,所述出气腔设有与气体过滤装置外界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各阀口均与该出气腔连通。出气腔使得从各个腔室的阀口出来的净气均进入出气腔,并从出气腔上的出气口排出。进一步地,相邻独立腔室之间通过竖隔板隔开,所述各独立腔室与出气腔之间通过横隔板隔开,各阀口位于对应独立腔室顶部的横隔板上。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阀口上的关闭件和控制关闭件开启和关闭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关闭件传动连接。通过气缸气动控制盖板的开启关闭相较于其它的控制来说安装更简单,使用安全系数更高。具体地,所述活塞杆穿过过滤装置外壳顶部与关闭件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腔室之间通过竖隔板隔开,所述净气腔与原气腔之间通过横隔板隔开。采用上述气体过滤装置在进行反吹清灰时可以克服反吹阻力,并且能保证装置连续过滤,不需要停车清灰。【附图说明】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气体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10-过滤装置外壳,111-出气口,112-进气口,120-滤芯组,210-出气腔,220-原气腔,230-净气腔,231-独立腔室,240-沉灰室,241-排灰口,310-横隔板,320-孔板,330-竖隔板,331-阀口,410-反吹装置,411-文氏管,412-喷吹管,510-控制机构,511-气缸,512-关闭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气体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外壳110,所述过滤装置外壳110由上至下依次分隔为出气腔210、原气腔220和净气腔230,所述出气腔210与净气腔230之间通过横隔板310隔开,所述净气腔230与原气腔220之间通过孔板320隔开,所述原气腔220的下方还设有沉灰室240,所述沉灰室240下端设有排灰口 241,所述过滤装置外壳110上设有与出气腔210相连通的出气口 111和与原气腔连通的进气口 112,所述孔板320下方设有三个滤芯组120,每个滤芯组120的的上方均设有反吹装置410,所述反吹装置410包括设置于对应滤芯组120上方孔板320上的文氏管411和导通文氏管411且与之相隔一段距离设置的喷吹管412,所述喷吹管412外接有反吹氮气源。所述文氏管411与喷吹管412反吹气体出口均位于净气腔230内,竖隔板330将净气腔230分隔为三个互相隔离的独立腔室231,所述反吹装置410分别位于每个独立腔室231内部,每个独立腔室231均设有与出气腔210相连通的阀口 331,所述的这些阀口 331均位于横隔板330上。阀口 331上安装有控制其开启关闭的控制机构510,所述控制机构510包括设置于气体过滤装置外壳110上的气缸511和与气缸511的活塞杆相连的关闭件512,所述关闭件512为设置在阀口上的盖板,在阀口的关闭状态下盖板封闭阀口,所述活塞杆与盖板512传动连接所述盖板512在活塞杆的联动下实现阀口 331的开启关闭。以下为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在气体过滤装置正常工作的状态下,各阀口处于开启状态,原气从进气口进入原气腔,之后通过滤芯组过滤后进入净气腔,过滤之后所得的净气通过各阀口进入出气腔,最终从出气口排出气体过滤装置。当需要对滤芯组进行清灰处理时,关闭部分阀口,此时原气停止进入关闭阀口的独立腔室,启动这些独立腔室上方的反吹装置,反吹气体通过喷吹管进入文氏管,在文氏管的作用下反吹气体得到加速,并对这些独立腔室对应的滤芯组进行喷吹,待上述滤芯组喷吹完成后,吹离滤芯组的灰尘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开始沉降,最终由排灰口排出气体过滤装置,由于此时阀口还是处于关闭状态,没有净气进入,由此不会对沉降过程的灰尘产生阻力。完成上述操作后,打开之前关闭的阀口,原气重新进入滤芯组,过滤后所得的净气最后从出气口排出装置。如需清理剩余的滤芯组,同样地关闭剩余的阀口,重复上述步骤。由此气体过滤装置在进行反吹清灰时可以克服反吹阻力,并且能保证装置连续过滤,不需要停车清灰。【主权项】1.气体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外壳(110)和设置于过滤装置外壳(110)内部并将其分隔为下部的原气腔(220)和上部的净气腔(230)的孔板(320),所述孔板(320)下方至少设有两个滤芯组(120),每个滤芯组(120)的上方分别设有与反吹气源相连的反吹装置(410),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气腔(230)分隔为至少两个彼此隔离的独立腔室(231),各独立腔室(231)内布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的反吹装置(410),所述各独立腔室(231)分别设有用于排放净气的阀口(331),各所述阀口(331)上设有单独控制其开启和关闭的控制机构(510)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气腔(230)与过滤装置外壳(110)顶部之间还设有出气腔(210),所述出气腔(210)设有与气体过滤装置外界连通的出气口(111),所述各阀口(331)均与该出气腔(210)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独立腔室(231)之间通过竖隔板(330)隔开,所述各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气体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外壳(110)和设置于过滤装置外壳(110)内部并将其分隔为下部的原气腔(220)和上部的净气腔(230)的孔板(320),所述孔板(320)下方至少设有两个滤芯组(120),每个滤芯组(120)的上方分别设有与反吹气源相连的反吹装置(410),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气腔(230)分隔为至少两个彼此隔离的独立腔室(231),各独立腔室(231)内布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的反吹装置(410),所述各独立腔室(231)分别设有用于排放净气的阀口(331),各所述阀口(331)上设有单独控制其开启和关闭的控制机构(5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麟汪涛刘兵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