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49685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1 2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既能够阻止待过滤气体中的带电粒子吸附到滤芯上,同时又能够明显降低过滤压差的气体过滤装置。该气体过滤装置包括外壳和滤芯,该外壳和滤芯均为导体且彼此绝缘,所述滤芯与电源的一极连接,所述外壳与电源的另一极连接或与电源的另一极同时接地。在气体过滤中对滤芯加电一方面可以通过静电排斥避免滤芯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在库仑力作用下使固体颗粒发生团聚形成大颗粒,这些大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沉降使滤芯表面的带电粒子浓度减小,从而在较低的过滤压力下达到较高的过滤通量。试验表明,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体过滤装置可显著降低为保持过滤通量不变而在单位时间内过滤压差的增长率,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技术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过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过滤装置。技术背景本申请的申请人在CN101721848A的专利文献中提供了一种过滤装置,其基本构思是在滤芯与外壳之间施加微弱、恒定的直流电压,从而通过库伦力来排斥待过滤溶液中与滤芯带同种电荷的粒子,达到阻止带电粒子吸附到滤芯上的目的。但该装置仅针对液体过滤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够阻止待过滤气体中的带电粒子吸附到滤芯上,同时又能够明显降低过滤压差的气体过滤装置。“过滤压差”是指过滤装置的进口压力和出口压力之差,即过滤前气体与过滤后气体的压力差。该气体过滤装置包括外壳和滤芯,该外壳和滤芯均为导体且彼此绝缘,所述滤芯与电源的一极连接,所述外壳与电源的另一极连接或与电源的另一极同时接地。此外,本申请还进一步建议所述电源的电压U为0伏<U<20伏,以避免滤芯过热。作为优选,所述滤芯是由T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N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或!^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制成,且其表面的平均孔径为0. 1 μ m 50 μ m。上述材料具有优良的抗电腐蚀性能,不会因加电明显降低使用寿命,这是一般的金属多孔材料所不具备的。另外,由于上述材料的平均孔径仅为0. 1 μ m 50 μ m,具有较高的过滤精度,被截留下来的小颗粒分子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凝聚成大分子颗粒,过滤效率随之增加。通过试验发现,液体过滤中对滤芯加电的作用和效果与气体过滤中对滤芯加电的作用和效果存在很大区别滤芯加电在液体过滤中的作用是通过静电的排斥力降低浓差极化,其效果是避免滤芯污染;而气体过滤中对滤芯加电一方面可以通过静电排斥避免滤芯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在库仑力作用下使固体颗粒发生团聚形成大颗粒,这些大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沉降使滤芯表面的带电粒子浓度减小,从而在较低的过滤压力下达到较高的过滤通量。试验表明,通过本技术的气体过滤装置可显著降低为保持过滤通量不变而在单位时间内过滤压差的增长率,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气体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在滤芯加电和不加电情况下过滤压差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中标记为电源1、外壳2、滤芯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气体过滤装置,包括外壳2和滤芯3,该外壳2和滤芯3均为导体且彼此绝缘,所述滤芯3与电源1的一极连接,所述外壳2与电源1的另一极连接或与电源1 的另一极同时接地,电源1的电压为0伏< U彡20伏。实施例1滤芯3由!^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制成。过滤前先将电压为20伏的电源1 一极与滤芯3连接,另一极与外壳2同时接地,然后再向过滤装置的进口通入待过滤气体,初始过滤压差设定为2kPa。如图2所示,在维持过滤通量不变的情况下,过滤压差仅需随时间变化缓慢升高,过滤压差单位时间的增长率仅为0. 06kPa/min。同样如图2所示,若不在外壳2与滤芯3之间施加电压,则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为维持过滤通量不变,过滤压差随时间的变化率明显升高,达到0. 5kPa/min。可见,通过滤芯加电可显著降低过滤压差。实施例2滤芯3由!^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制成。过滤前先将电压为10伏的电源1 一极与滤芯3连接,另一极与外壳2同时接地,然后再向过滤装置的进口通入待过滤气体,初始过滤压差设定为2kPa。在维持过滤通量不变的情况下,过滤压差随时间变化缓慢升高,过滤压差单位时间的增长率仅为0. lkPa/min。若不在外壳2与滤芯3之间施加电压,则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为维持过滤通量不变,过滤压差随时间的变化率达到0. 5kPa/min。实施例3滤芯3由T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制成。过滤前先将电压为5伏的电源1 一极与滤芯3连接,另一极与外壳2同时接地,然后再向过滤装置的进口通入待过滤气体,初始过滤压差设定为2kPa。在维持过滤通量不变的情况下,过滤压差随时间变化缓慢升高,过滤压差单位时间的增长率仅为0. 15kPa/min0若不在外壳2与滤芯3之间施加电压,则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为维持过滤通量不变,过滤压差随时间的变化率达到0. 5kPa/min。实施例4滤芯3由N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制成。过滤前先将电压为2伏的电源1 一极与滤芯3连接,另一极与外壳2同时接地,然后再向过滤装置的进口通入待过滤气体,初始过滤压差设定为2kPa。在维持过滤通量不变的情况下,过滤压差随时间变化缓慢升高,过滤压差单位时间的增长率仅为0. 2kPa/min。若不在外壳2与滤芯3之间施加电压,则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为维持过滤通量不变,过滤压差随时间的变化率达到0. 5kPa/min。权利要求1.一种气体过滤装置,包括外壳⑵和滤芯(3),其特征是该外壳⑵和滤芯(3)均为导体且彼此绝缘,所述滤芯⑶与电源⑴的一极连接,所述外壳⑵与电源⑴的另一极连接或与电源(1)的另一极同时接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过滤装置,其特征是电源(1)的电压为0伏<U<20伏。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3)是由T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N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或!^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制成,且其表面的平均孔径为0. 1 μ m 50 μ 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既能够阻止待过滤气体中的带电粒子吸附到滤芯上,同时又能够明显降低过滤压差的气体过滤装置。该气体过滤装置包括外壳和滤芯,该外壳和滤芯均为导体且彼此绝缘,所述滤芯与电源的一极连接,所述外壳与电源的另一极连接或与电源的另一极同时接地。在气体过滤中对滤芯加电一方面可以通过静电排斥避免滤芯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在库仑力作用下使固体颗粒发生团聚形成大颗粒,这些大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沉降使滤芯表面的带电粒子浓度减小,从而在较低的过滤压力下达到较高的过滤通量。试验表明,通过本技术的气体过滤装置可显著降低为保持过滤通量不变而在单位时间内过滤压差的增长率,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技术效果。文档编号B01D65/08GK202277759SQ201120321000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0日专利技术者林勇, 汪涛, 高麟 申请人: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麟汪涛林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