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磁干扰发射电路模型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38761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磁干扰发射电路模型。该装置包括:人工电源网络、直流屏蔽线缆、逆变器、交流屏蔽线缆、电机和寄生模型;人工电源网络由电阻与电容串并联组成;直流屏蔽线缆模型包括直流正极线缆和直流负极线缆等效电路模型,由电阻与电感串联连接组成;逆变器模型主要由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和X电容组成;交流屏蔽线缆的等效电路模型由电阻和电感串联连接组成;电机模型由三相绕组电阻与电感串联连接组成;寄生模型包括绕组对机壳寄生电容、机壳对地寄生电容、直流正负线缆对地寄生电容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引线电感、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极间电容和交流线缆对地寄生电容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共模干扰路径和差模干扰路径的分析,建立传导电压传递函数,获得影响产生共模电磁干扰和差模电磁干扰的影响因素。

A model of EMI emission circuit for motor drive system of new energy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磁干扰发射电路模型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磁干扰发射电路模型的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电磁兼容性作为电机驱动系统的一项关键性能指标,对保障车辆安全行驶、减少或避免故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功率器件(例如IGBT)的快速通断是电机驱动系统产生电磁干扰的主要原因。电磁干扰通过传导耦合和辐射耦合两种电磁能量耦合途径形成电磁发射。电机驱动系统的电磁发射不仅会导致自身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损坏或者功能降级,还会对车载电子和无线信息系统带来威胁,甚至影响整车电磁发射以及邻车安全性。传导干扰测试和辐射干扰测试对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形成的机理只能进行一些定性分析,不能涵盖车辆多种工作模式多工况动态运行时的电磁干扰特征。建模仿真的方式可以克服测试方式的局限性,成为进行电磁干扰机理分析、预测和抑制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建模仿真是进行电磁兼容分析预测的重要技术途径。随着电机驱动系统级的电磁干扰发射问题日益凸显,对其进行建模预测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目前,电机驱动系统电磁发射的建模主要包括传导发射建模和辐射发射建模两部分,并对共模干扰和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磁干扰发射电路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电源网络、直流屏蔽线缆、逆变器、交流屏蔽线缆、电机和寄生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磁干扰发射电路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电源网络、直流屏蔽线缆、逆变器、交流屏蔽线缆、电机和寄生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磁干扰发射电路模型,其特征在于,人工电源网络由电阻R1、电阻R2与电容C1、电容C2串联后,再与电容C3、电容C4并联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磁干扰发射电路模型,其特征在于,直流屏蔽线缆模型包括直流正极线缆和直流负极线缆等效电路模型,其中直流正极线缆模型由RDC+与LDC+串联连接组成,直流负极线缆由RDC-与LDC-串联连接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磁干扰发射电路模型,其特征在于,逆变器模型主要由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1~IGBT6和X电容CDC组成,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丽胡桂兴李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