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补偿功能的飞机发动机引气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8451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5:49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补偿功能的飞机发动机引气管路。包括:发动机引气管路(3)和叶型整流罩(6)。发动机引气管路(3)的一端与发动机外侧引气管路(1)连接,另一端与内涵机匣(8)连接,所述发动机引气管路(3)上设置有外涵连接部,所述外涵连接部配合密封圈(4)与外涵机匣(5)连接;叶型整流罩(6)套设在所述发动机引气管路(3)上,所述叶型整流罩(6)一端与所述外涵机匣(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涵机匣(8)连接。本申请采用滑动密封结构补偿设计,能够提供较好的变形补偿能力和密封能力,通过叶型整流罩能够大幅减低外涵气流的压力损失,提高中等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效率和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自补偿功能的飞机发动机引气管路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补偿功能的飞机发动机引气管路。
技术介绍
外部管路是航空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部管路用于将燃油、滑油、空气、油气等从各发动机附件输送到主机的各主机部件和系统,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现有技术中,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中的引气结构能够实现从航空发动机内涵向发动机外引气的目的,并通过封严接头球形面的设计,同时解决密封和结构补偿的问题。但是该结构不适用于中等涵道比发动机,主要问题如下:对于小涵道比发动机,内外涵流道空间距离小,当内外涵机匣出现少量的变形不协调时,球形结构提供的变形补偿能力是满足要求的;但是对于中等涵道比发动机,内外涵流道空间距离较大,当内外涵机匣出现较大变形量时,该结构补偿量不足,另外当变形较大时,球形接头的封严功能也将失效。对于小涵道比发动机来说,外涵流通通道内的空气流量相对总流量来说较少,同时管路直径较小,造成的外涵流动损失有限;但是对于中等涵道比发动机来说,外涵流通通道内流量很大,同时飞机引气管路直径较大,造成较大的外涵流动损失,进而对整机有较大影响。对于小涵道比发动机来说,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自补偿功能的飞机发动机引气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引气管路(3),所述发动机引气管路(3)的一端与发动机外侧引气管路(1)连接,另一端与内涵机匣(8)连接,所述发动机引气管路(3)上设置有外涵连接部,所述外涵连接部配合密封圈(4)与外涵机匣(5)连接;叶型整流罩(6),所述叶型整流罩(6)套设在所述发动机引气管路(3)上,所述叶型整流罩(6)一端与所述外涵机匣(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涵机匣(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补偿功能的飞机发动机引气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引气管路(3),所述发动机引气管路(3)的一端与发动机外侧引气管路(1)连接,另一端与内涵机匣(8)连接,所述发动机引气管路(3)上设置有外涵连接部,所述外涵连接部配合密封圈(4)与外涵机匣(5)连接;叶型整流罩(6),所述叶型整流罩(6)套设在所述发动机引气管路(3)上,所述叶型整流罩(6)一端与所述外涵机匣(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涵机匣(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补偿功能的飞机发动机引气管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波纹管(7),所述波纹管(7)设置在所述外涵机匣(5)与所述内涵机匣(8)之间的所述发动机引气管路(3)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补偿功能的飞机发动机引气管路,其特征在于,发动机引气管路(3)与发动机外侧引气管路(1)通过法兰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补偿功能的飞机发动机引气管路,其特征在于,发动机引气管路(3)与发动机外侧引气管路(1)通过卡环(2)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补偿功能的飞机发动机引气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