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的方法及其催化剂技术

技术编号:2238227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催化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的方法及其催化剂,以硝基烯烃和1,3‑二羰基酮为原料,杯[4]方酰胺环己二胺衍生物为催化剂,二氯甲烷为溶剂进行Michael加成催化反应,反应结束后,浓缩溶剂,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产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杯[4]方酰胺环己二胺催化剂合成工艺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且室温条件下催化反应即可获得较好的ee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A method and catalyst for asymmetric Michael addition rea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的方法及其催化剂
本专利技术属于催化有机合成
,尤其涉及一种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的方法及其催化剂。
技术介绍
近二十年里,含有氢键供体的手性催化剂逐渐被化学家们开发使用。在这些不同氢供体的手性催化剂中,以硫脲为核心结构的手性催化剂主宰了这一领域,其他含氢供体结构的催化剂很少被开发。方酰胺催化剂是在手性硫脲的研究基础上,获得了同时具有亲核性又具亲电性的手性催化剂。它还具有供电子性和受电子性的氢键性质,并且具有独特的刚性结构,因此它的潜在价值逐渐被化学家所挖掘。现有技术中方酰胺催化剂通常用于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和一系列不对称串联反应,获得加合物或加合杂环化合物。但催化反应种类较局限,且需要进一步拓展,催化效果有待提高。Michael加成反应是指亲电的共轭体系(电子受体)与亲核的碳负离子(电子给体)进行的共轭加成反应,是有机合成中构筑C-C键,增长碳链的常用方法之一。有机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则被认为是立体选择性构筑碳碳键和碳杂原子键的一种有力可靠的方法,在全合成的手性构筑中得到成功运用。近年来,有机催化剂广泛的运用到各种亲核试剂与不同迈克尔受体(如α,β-不饱和醛、酮、硝基烯、烯基砜等)的共轭加成反应中,并且表现出了优秀的反应活性和立体选择性。现有技术中,Michael加成反应通常采用硫脲类催化剂、Y(OTf)3、手性冠醚络合物、有机配体(三丁基磷)等。但是,现有催化剂存在催化效率低、稳定性差、不易得,合成价格昂贵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催化剂制备困难、催化效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提供一种杯[4]方酰胺环己二胺衍生物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的方法。现有技术中,对超分子杯芳烃的下沿修饰较多,而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是直接在杯芳烃上沿通过方酰胺的桥连作用接入手性环己二胺衍生物,打破了频繁下沿修饰的局限,丰富了杯芳烃化学修饰种类,并且利用杯芳烃上沿空腔与底物包结优势,发挥杯穴的选择识别作用,因此,与下沿接入相比较是一种突破。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杯[4]方酰胺环己二胺衍生物,其结构式为结构式I或II所示:所述的杯[4]方酰胺环己二胺衍生物为结构式I或结构式II。一种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以硝基烯烃和1,3-二羰基酮为原料,杯[4]方酰胺环己二胺衍生物为催化剂,在溶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反应温度为0~50℃,反应时间为3~48小时;2)步骤1)反应结束后,浓缩溶剂,经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柱层析分离,纯化得产物,采用HPLC分析产物的光学选择性(ee);所述硝基烯烃与1,3-二羰基酮的摩尔比为1:2;所述催化剂用量为硝基烯烃的1~20mol%;所述溶剂为1,4-dioxane(1,4-二氧六环)、THF(四氢呋喃)或CH2Cl2(二氯甲烷)。所述硝基烯烃为芳香族硝基烯烃;所述芳香族硝基烯烃为β-硝基苯乙烯、取代β-硝基苯乙烯中的一种。具体地,所述取代β-硝基苯乙烯为β-硝基苯乙烯苯环上的氢被1~5个取代基取代,所述取代基为氟、氯、溴、硝基、三氟甲基、烷基或烷氧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1,3-二羰基酮为乙酰丙酮、1,3-环己二酮或丙二酸二甲酯中的一种。作为优选,所述催化剂为所述催化剂用量为硝基烯烃的5mol%;所述反应温度为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杯[4]方酰胺环己二胺衍生物,可以有效发挥杯芳烃超分子协同作用和双手性的协同作用进行催化,并且具有合成原料易得、工艺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催化剂不含金属离子,更加绿色环保,节约成本、工业应用前景广阔等优势;2)通过方酰胺的桥连作用,直接在杯芳烃上沿进行手性修饰,发挥杯穴对底物分子的识别作用和催化功能,与以往常规下沿接入的方式相比较是一种突破,将极大地丰富手性杯芳烃化学修饰的种类;3)方酰胺骨架中两个氢键间距比硫脲配体中双氢键的间距大同时由于双羰基的吸电子效应,而具有更强的氢键供体活性。而催化剂上的氢键供体与底物硝基烯烃或1,3-二羰基酮形成氢键,起到固定的作用,更利于另一底物亲核进攻,有利于立体选择性产物的生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阐述,应理解,引用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薄层色谱法(GF254硅胶板)监测反应进程,柱色谱法(200~300目硅胶柱,洗脱剂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液)纯化粗产物。实施例中给出的产率为经柱色谱法纯化后的产物收率;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值(ee)通过测定对映异构体的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手性固定相采用AD-H、OD-H、AS-H手性柱。实施例1本实施例为杯[4]方酰胺环己二胺催化剂I和II的制备方法,具体合成方法如下:杯[4]方酰胺环己二胺催化剂I和II的合成分别将1a(0.332g,0.5mmol)或1b(0.339g,0.5mmol)、方酸二甲酯(0.074g,0.52mmol/0.149g,1.05mmol)在8mLMeOH溶液中加热回流,TLC点板跟踪反应进程,待原料消失后停止反应,蒸除溶剂,粗产品经柱层析分离提纯(乙酸乙酯:石油醚=1:10)得白色固体2a(0.341g,产率88%)和浅黄色固体2b(0.369g,产率82%)。2a.Mp:202-204℃;1HNMR(300MHz,DMSO-d6):δ=0.98(dt,J1=7.2Hz,J2=2.1Hz,12H),1.41-1.48(m,8H),1.82-1.90(m,8H),3.15(t,J=12.9Hz,4H),3.81(t,J=6.9Hz,8H),4.31-4.35(m,4H),4.35(s,3H),6.48-6.66(m,11H),10.44(s,1H).13CNMR(75MHz,DMSO-d6):14.4,19.4,22.6,30.7,30.8,31.5,32.3,60.8,73.8,75.0,119.8,122.1,123.0,127.9128.4134.5,135.1,136.7,153.5,156.5.ESI-MS:m/z=796([M+Na]+).2b.mp:>300℃;1HNMR(300MHz,DMSO-d6):δ=0.97(t,J=6.9Hz,12H),1.39-1.46(m,8H),1.82-1.90(m,8H),3.13(d,J=13.5Hz,4H),3.78-3.87(m,8H),4.33(d,J=12.6Hz,4H),6.57-6.76(m,10H),10.33(s,2H).13CNMR(75MHz,DMSO-d6):14.4,19.3,19.4,30.8,32.2,32.3,60.8,75.0,120.0,122.4,128.4,132.2,134.4,135.8,153.6,156.3,193.1.ESI-MS:m/z=921([M+Na]+).在25mL单口烧瓶中,分别将2a(0.387g,0.5mmol)或2b(0.360g,0.40mmol),(1S,2S)-1-氨基-2-(二甲基氨基)环己烷(0.074g,0.52mmo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以杯[4]方酰胺环己二胺衍生物作为催化剂催化硝基烯烃和1,3‑二羰基酮进行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以杯[4]方酰胺环己二胺衍生物作为催化剂催化硝基烯烃和1,3-二羰基酮进行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以硝基烯烃和1,3-二羰基酮为原料,杯[4]方酰胺环己二胺衍生物为催化剂,在溶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反应温度为0~50℃,反应时间为3~48小时;2)步骤1)反应结束后,浓缩溶剂,经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柱层析分离,纯化得产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硝基烯烃与1,3-二羰基酮的摩尔比为1:2;所述催化剂用量为硝基烯烃摩尔量的1~20%,所述溶剂为1,4-dioxane、THF或CH2Cl2。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催化不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义童洪笑殷乐杨科孙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