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潭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行星滚子螺旋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8033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滚子螺旋传动机构,其特征是滚子定位部件是由隔离圈(11)及散装式轴承(11)、(10)、(7)、(5)构成并定位在螺母(1)端部的内孔中,端盖(12)同时装有接触式(15)与非接触式(14)密封圈,从而保证了机械的精密进给和定位要求,还大大降低了机构的成本、加工和装拆维修难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种精密机床、加工中心、仪器仪表、产业机械以及武器系统,可用它设计多种新型机械。(*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滚子螺旋传动机械,主要是对其滚子定位部件及密封件作了改进。国外一些国家如瑞士、西德制造了行星齿轮式滚子螺旋传动机构,主要由丝杠、螺母、带外齿轮的滚子、内齿圈、密封圈等组成(《机械》,1988,15(4)13-15)。这种机构为了保持各滚子之间的相互位置,消除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滚子与丝杠、螺母之间的滑动,其滚子定位部件采用滚子两端制成外齿轮,与装入螺母两端的内齿轮相啮合,构成行星齿轮式定位结构。这种定位结构在设计时制约因素多,而且给加工制造带来较多的困难,尤其是对于高精度的滚子,中部为异型螺纹,两端为小模数齿轮,加工难度较大;而且整个机构维修装拆不便。从密封手段看,上述行星齿轮式滚子螺旋传动机构均采用单一的非接触式密封圈,密封性能不佳。为减少和分散滚子加工难度、降低成本、使机构维修装拆方便以及改善机构的密封性能,提出了本技术。本技术的特征在于滚子定位部件的构成是a、带有能插入滚子(2)柄的定位孔的隔离圈(11),b、该隔离圈外圆面加工有环形凹槽,槽内承装钢球(5),隔离圈(11)、钢球(5)及一对内圆面能组合成承装钢球环形凹槽的外滚道套圈(10)共同构成散装式轴承,安装在螺母端部内的光孔中,c、构成散装式轴承的外滚道套圈(10),通过带外螺纹的压紧圈(7)与螺母(1)端口的内螺纹旋合,被压合固定在螺母端部内的光孔定位端面上。本技术的特征在于隔离圈(11)、外滚道套圈(10)、压紧圈(7)、端盖(12)采用金属材料或工程塑料制成。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同时采用装在端盖(12)内的接触式密封圈(15)与非接触式密封圈(14)。下述附图有助于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附附图说明图1行星滚子螺旋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附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用于RX2-0204自动绕线机的行星滚子螺旋传动机构装配图附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用于RX2-0204自动绕线机的行星滚子螺旋传动机构隔离圈设计图附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用于RX2-0204自动绕线机的行星滚子螺旋传动机构螺母设计图附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用于RX2-0204自动绕线机的行星滚子螺旋传动机构外滚道套圈设计图附图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用于RX2-0204自动绕线机的行星滚子螺旋传动机构压紧圈设计图附图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用于RX2-0204自动绕线机的行星滚子螺旋传动机构端盖设计图本专利技术行星滚子螺旋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见附图1,附图所示为双螺母(1)、(9)结构,其左右两个机构特征部分均相同,现以1个机构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本技术是在丝杠(4)与螺母(1)之间装入若干相同的螺旋状滚子(2),滚子柄插入隔离圈(11)上均布的定位孔中。隔离圈(11)的外圆面加工有环形凹槽,槽内承装不少于环形槽四分之三的钢球。隔离圈(11)、钢球(5)与一对内圆面能组合成承装钢球环形凹槽的外滚道套圈(10)共同组成散装式轴承安装在螺母(1)端部的内孔中。螺母(1)端部的内孔分为两部分,靠端口的一部分加工成螺纹孔,靠里面的一部分加工成光孔,散装式轴承安装在光孔内。构成散装式轴承的外滚道套圈(10)的外圆面与光孔为过渡配合。这对外滚道套圈(10),通过带外螺纹的压紧圈(7)与螺母(1)端口的内螺纹旋合,被压合固定在螺母(1)端部内的光孔定位端面上。该机构运行时,滚子(2)的轴柄在隔离圈(11)的定位孔中自转,滚子(2)的公转经由隔离圈(11)通过散装式轴承实现。1、隔离圈(11)的结构如附图3所示,在隔离圈的端面上沿圆周均布滚子定位孔(图中均布的大孔为滚子定位孔,小孔为注油孔)。定位孔为滚子(2)轴柄插孔,滚子(2)的轴柄在机构运行中,在定位孔内作自转。定位孔与滚子轴柄之间为间隙配合。隔离圈(11)上的定位孔数与滚子数相同,为使惯性力互相平衡以及载荷均匀,孔数应大于或等于3。隔离圈(11)外径尺寸应比丝杠(4)外径加上滚子(2)外径的两倍之和略大;隔离圈(11)内径约为丝杠(4)外径加上丝杠外径的二十分之一之和。隔离圈(11)的轴向厚度应以能装入钢球(5)的凹槽尺寸、滚子(2)转动所需精度以及隔离圈(11)所采用的材料三个因素确定。隔离圈(11)与外滚道套圈(10)之间的间隙约为钢球(5)直径的三分之一。隔离圈(11)外圆面环形凹槽的深度应保证钢球三分之一装入。2、螺母(1)的结构见附图4。螺母(1)两头端部的内孔都分为两部分,靠端口的部分加工为螺纹孔,靠里面的部分加工为光孔。光孔紧接螺母(1)中部螺纹孔,其内安装外滚道套圈(10)。为保征外滚道套圈(10)定位准确,光孔应加工出定位端面,定位端面应与光孔垂直。光孔孔径随外滚道套圈(10)的外圆尺寸而定,光孔与外滚道套圈(10)之间为过渡配合。光孔深度约为每个外滚道套圈(10)轴向厚度的2倍加上钢球(5)直径的三分之一之和。螺母(1)端口的内螺纹为旋入压紧圈(7)及端盖(12)之用,螺纹孔的内径比光孔内径略大,其螺纹尺寸与压紧圈(7)及端盖(12)之外螺纹相同,其深度应保证压紧圈(7)与端盖(12)完全旋入并保证14扣左右的螺牙旋合。3、钢球(5)与外滚道套圈(10)。钢球(5)可选用标准钢球,钢球直径约为隔离圈外径的十六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钢球数应布满隔离圈(11)外圆面环形凹槽的四分之三以上。外滚道套圈(10)的结构如附图5所示。外滚道套圈(10)为一对结构相同左右相对的圆环。一对外滚道套圈靠拢后,其内圆面应组合成承装钢球的凹槽,组合形成的凹槽深度约为钢球直径的三分之一。外滚道套圈(10)的内圆尺寸应保证其与隔离圈(11)外圆面之间的间隙约为钢球直径的三分之一。外滚道套圈的外径应保证套圈径向厚度略比钢球直径大。一对外滚道套圈靠拢后,其轴向厚度应略比隔离圈外圆面厚度大。4、压紧圈(7)的结构如附图6所示。压紧圈为带外螺纹的环形圈。其作用是通过外螺纹与螺母(1)端口的内螺纹旋合,将一对外滚道套圈(10)压合固定在螺毋(1)端部内的光孔定位端面上。压紧圈的外螺纹内径应略比外滚道套圈(10)的外径大,压紧圈的内孔径应比外滚道套圈内孔径略小。压紧圈的厚度应保证其外螺纹具有完整螺牙7扣以上。5、端盖(12)的结构如附图7所示。接触式密封圈(15)与非接触式密封圈(14)均嵌在端盖内。接触式密封圈按Q/ZB68-77标准选用及安装,非接触式密封圈采用公知的办法加工,即将聚四氟乙烯材料做成一定厚度的开口圆环形,其内圆面做成与丝杠螺纹相同的螺纹形,然后将其嵌入端盖环形孔中,再通过紧定螺钉调节其与丝杠螺纹的间隙。隔离圈(11)、外滚道套圈(10)、压紧圈(7)、端盖(12)可采用金属材料或工程塑料制成。6、装配。装配图如附图2所示。装配按下列步骤进行(1)、将一个外滚道套圈(10)装入螺母(1)端部内光孔中,并与光孔定位端面靠紧;(2)、将丝杠(4)、滚子(2)装入螺母(1)内;(3)、将钢球(5)粘附在隔离圈(11)外圆面的环形凹槽内,(4)、将隔离圈(11)的定位孔套入滚子(2)的轴柄中,(5)、装入另一个外滚道套圈(10);(6)、拧入压紧圈(7),使一对外滚道套圈压紧到一定程度;(7)、拧入嵌有密封圈的端盖(12),并与压紧圈(7)压紧;(8)、通过调节紧定螺钉(13),调节非接触式密封圈(14)与丝杠(4)的间隙。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隔离圈式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星滚子螺旋传动机构,由螺母(1)、滚子(2)、丝杠(4)、滚子定位部件及密封圈(14)、(15)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滚子定位部件的构成是:a、带有能插入滚子(2)柄的定位孔的隔离圈(11),b、该隔离圈外圆面加工有环形凹槽,槽内承装钢球(5),隔离圈(11)、钢球(5)及一对内圆面能组合成承装钢球环形凹槽的外滚道套圈(10)共同构成散装式轴承,安装在螺母(1)端部内的光孔中,c、构成散装式轴承的外滚道套圈(10)通过带外螺纹的压紧圈(7)与螺母(1)端口的内螺纹旋合,被压合固定在螺母(1)端部内的光孔定位端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炜杨敦国周善炳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