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演示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554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演示仪,包括底座和演示板,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水槽,且在该底座长度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演示板,所述水槽上方对应的演示板的板面上水平设置有玻璃管,该玻璃管由中间的粗段和两端的细段组成,且该两个细段的其中一个以及粗段的上表面均竖直向上设置有液柱管道,所述两个细段的端口均连接有软管,且该两个软管的其中一个通入所述水槽内,另一个与设置在所述水槽底部的水泵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通过水在粗细不均有流速差的玻璃管内的循环流动,形成高低不同的液柱,利用不同高度的液柱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非常直观有效,且更利于学生观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A demonstr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quid pressure and velo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演示仪
本技术属于教学实验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演示仪。
技术介绍
在初中阶段,流体压强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他不像固体和液体产生的压强那样直观,而且有简单的计算公式可以套用,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因此,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在教学内容上设置了较多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演示实验。其中,有关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常通过让学生们观察U形管中液柱的变化来理解和学习,这种实验方法不够直观,也不便观察,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发现这种实验方法并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现有实验不够直观有效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演示仪,通过水在粗细不均有流速差的玻璃管内循环流动,形成高低不同的液柱,利用不同高度的液柱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非常直观有效,且更利于学生观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演示仪,包括底座和演示板,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水槽,且在该底座长度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演示板,所述水槽上方对应的演示板的板面上水平设置有玻璃管,该玻璃管由中间的粗段和两端的细段组成,且该两个细段的其中一个以及粗段的上表面均竖直向上设置有液柱管道,所述两个细段的端口均连接有软管,且该两个软管的其中一个通入所述水槽内,另一个与设置在所述水槽底部的水泵相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粗段两端通过两个卡环与所述演示板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环的内径与所述粗段的外径相适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环对应的演示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卡环相适配的滑槽,该滑槽竖直设置,且在高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卡口,所述卡环可沿滑槽上下移动并通过卡口与所述演示板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一方面底座和演示板的设置使本技术更加便于携带和演示,另一方面通过水在粗细不均有流速差的玻璃管内的循环流动,形成高低不同的液柱,利用不同高度的液柱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更加直观有效,且更利于学生观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编号:1、底座,2、演示板,3、玻璃管,4、水槽,5、液柱管道,6、粗段,7、细段,8、软管,9、水泵,10、卡环,11、滑槽,12、卡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演示仪,包括底座1和演示板2,底座1内设置有水槽4,用来盛放实验所需用水,在底座1长度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演示板2,用以固定实验器材并演示实验;水槽4上方对应的演示板2的板面上水平设置有玻璃管3,玻璃管3由中间的粗段6和两端的细段7组成,且两个细段7的其中一个以及粗段6的上表面均竖直向上设置有液柱管道5,粗段6和细段7的设置用以形成流速差,进而在液柱管道5内形成高度不同的液柱,以便于学生进行直观地观察对比。两个细段7的端口均连接有软管8,且两个软管8的其中一个通入水槽4内,另一个与设置在水槽4底部的水泵9相连接,用以形成完整的水流回路进行实验。实验时,水泵9将水槽4内的水送至玻璃管3内并形成完整回路进行循环流动,从而在两个液柱管道5内形成液柱,由于玻璃管3粗细不均形成流速差,使得细段7对应的液柱管道5内的液柱比粗段6对应的液柱管道5内的液柱低,用液柱高度的直观对比,引导学生得出液体流速快的位置对应压强小的结论,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在本实施例中,粗段6两端通过两个卡环10与演示板2固定连接,且卡环10的内径与粗段6的外径相适配,保证固定牢固可靠。此外,卡环10对应的演示板2上还设置有与卡环10相适配的滑槽11,该滑槽竖直设置,且在高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卡口12,卡环10可沿滑槽11上下移动并通过卡口12与演示板2固定连接,使用时只需将卡环10从卡口12移出至滑槽11内移动,至适当高度时再移进对应的卡口12,以此来调节玻璃管3的高度,方便不同高度的讲台使用,使学生们观察得更清晰容易。在本实施例中,玻璃管3和液柱管道5均设置为透明材质,水槽4内的实验用水也带有颜色,可以使实验现象更加清晰直观,便于学生观察和学习,进而得出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能够进一步增强实验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为学生演示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时,将本演示仪置于讲台上,先为学生们简单地介绍一下实验器材,调节好玻璃管3的高度,然后打开水泵9,将水槽4内带有颜色的水送入玻璃管3内进行循环流动,从而在两个液柱管道5内形成液柱,由于玻璃管3粗细不均形成流速差,使得细段7对应的液柱管道5内的液柱比粗段6对应的液柱管道5内的液柱低,用两个液柱高度的直观对比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液体流速快的位置对应压强小的结论,完成后关闭水泵9取下玻璃管3排空其内的实验用水后归于原位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演示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演示板,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水槽,且在该底座长度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演示板,所述水槽上方对应的演示板的板面上水平设置有玻璃管,该玻璃管由中间的粗段和两端的细段组成,且该两个细段的其中一个以及粗段的上表面均竖直向上设置有液柱管道,所述两个细段的端口均连接有软管,且该两个软管的其中一个通入所述水槽内,另一个与设置在所述水槽底部的水泵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演示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演示板,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水槽,且在该底座长度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演示板,所述水槽上方对应的演示板的板面上水平设置有玻璃管,该玻璃管由中间的粗段和两端的细段组成,且该两个细段的其中一个以及粗段的上表面均竖直向上设置有液柱管道,所述两个细段的端口均连接有软管,且该两个软管的其中一个通入所述水槽内,另一个与设置在所述水槽底部的水泵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晓勇张德峰郑丹丹孙天祥王军灿殷志锋臧立新张建智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市第二中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