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形静压受感部及测压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48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7:2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叶形静压受感部及测压管。所述叶形静压受感部包括:测压管,所述测压管一端封闭,所述测压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静压测试孔,所述静压测试孔与所述测压管内部连通;每个所述静压测试孔至所述测压管的封闭的一端的距离为2毫米至4毫米,且各个所述静压测试孔至所述测压管的封闭的一端的距离相同;静子叶片,所述静子叶片与所述测压管连接,所述静子叶片具有引线孔,所述测压管的与封闭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静子叶片并自所述引线孔伸出。

A vane shaped static pressure sensing part and pressure measuring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形静压受感部及测压管
本申请涉及航空发动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叶形静压受感部及测压管。
技术介绍
在静压测试方面,当前发动机整机试验均采用在压气机壁面布置壁面静压测点的方法实现压气机级间静压的测量,并将其近似于流道静压进行性能计算;如果发动机流道结构空间允许的情况下,直接采用外插静压探针进行压气机流道静压测试,这种测试方式对测试流道堵塞较大,影响发动机性能,并且对发动机试车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用压片将测压管固定在叶片上会影响气体流道,安全性不高,压片采用点焊的方式连接在叶片上,在气流比较大的情况下容易掉落,影响安全性。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形静压受感部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中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叶形静压受感部,所述叶形静压受感部包括:测压管,所述测压管一端封闭,所述测压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静压测试孔,所述静压测试孔与所述测压管内部连通;每个所述静压测试孔至所述测压管的封闭的一端的距离为2毫米至4毫米,且各个所述静压测试孔至所述测压管的封闭的一端的距离相同;静子叶片,所述静子叶片与所述测压管连接,所述静子叶片具有引线孔,所述测压管的与封闭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静子叶片并自所述引线孔伸出。可选地,所述测压管的直径小于1.5mm。可选地,所述静压测试孔的周边打磨抛光。可选地,所述测压管1与静子叶片之间沿着测压管两侧进行焊接。可选地,所述引线孔内设置有密封胶。可选地,所述静压测试孔的数量为3个,且每两个相邻的静压测试孔在所述测压管的周长方向的距离等于三分之一的测压管的周长。可选地,所述静压测试孔的孔径小于Φ0.5。可选地,所述叶形静压受感部进一步包括压力接嘴,所述测压管的自所述引线孔伸出的一端与所述压力接嘴连接。可选地,所述测压管的自所述引线孔伸出的一端与所述压力接嘴焊接。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测压管,所述测压管为如上所述的测压管。本申请的叶形静压受感部能够消除存在压力梯度流场壁面静压测试的局限性。测压管与静子叶片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大大降低了试验风险。静压测试孔与测压管端部的距离根据被测气流马赫数大小而定,最大限度地消除测压管端部对静压测试的影响。测压管侧面沿不同角向加工三个静压测试孔,能够感应到被测气流在不同角度下的静压。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叶形静压受感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叶形静压受感部中的测压管的静压测试孔布置图。附图标记:1-测压管;2-静子叶片;3-压力接嘴;4-静压测试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图1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叶形静压受感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叶形静压受感部中的测压管的静压测试孔布置图。如图1及图2所示的叶形静压受感部包括测压管1以及静子叶片2,测压管1一端封闭,测压管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静压测试孔4,静压测试孔4与测压管1内部连通;每个静压测试孔4至测压管1的封闭的一端的距离为2毫米至4毫米,且各个静压测试孔4至测压管的封闭的一端的距离相同;静子叶片2与测压管1连接,静子叶片2具有引线孔,测压管的与封闭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穿过静子叶片2并自引线孔伸出。在本实施例中,测压管1的直径小于1.5mm。在本实施例中,静压测试孔4的周边打磨抛光。在本实施例中,测压管1与静子叶片2之间沿着测压管1两侧进行焊接。在本实施例中,引线孔内设置有密封胶。在本实施例中,静压测试孔4的数量为3个,且每两个相邻的静压测试孔在测压管的周长方向的距离等于三分之一的测压管的周长。在本实施例中,静压测试孔4的孔径小于Φ0.5。在本实施例中,叶形静压受感部进一步包括压力接嘴3,所述测压管1的自引线孔伸出的一端与压力接嘴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测压管1的自所述引线孔伸出的一端与压力接嘴3焊接。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测压管,所述测压管为如上所述的测压管。本申请的叶形静压受感部能够消除存在压力梯度流场壁面静压测试的局限性。测压管与静子叶片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大大降低了试验风险。静压测试孔与测压管端部的距离根据被测气流马赫数大小而定,最大限度地消除测压管端部对静压测试的影响。测压管侧面沿不同角向加工三个静压测试孔,能够感应到被测气流在不同角度下的静压。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叶形静压受感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形静压受感部包括:测压管(1),所述测压管(1)一端封闭,所述测压管(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静压测试孔(4),所述静压测试孔(4)与所述测压管(1)内部连通;每个所述静压测试孔(4)至所述测压管(1)的封闭的一端的距离为2毫米至4毫米,且各个所述静压测试孔(4)至所述测压管的封闭的一端的距离相同;静子叶片(2),所述静子叶片(2)与所述测压管(1)连接,所述静子叶片(2)具有引线孔,所述测压管(1)的与封闭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静子叶片(2)并自所述引线孔伸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形静压受感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形静压受感部包括:测压管(1),所述测压管(1)一端封闭,所述测压管(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静压测试孔(4),所述静压测试孔(4)与所述测压管(1)内部连通;每个所述静压测试孔(4)至所述测压管(1)的封闭的一端的距离为2毫米至4毫米,且各个所述静压测试孔(4)至所述测压管的封闭的一端的距离相同;静子叶片(2),所述静子叶片(2)与所述测压管(1)连接,所述静子叶片(2)具有引线孔,所述测压管(1)的与封闭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静子叶片(2)并自所述引线孔伸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形静压受感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压管(1)的直径小于1.5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形静压受感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测试孔(4)的周边打磨抛光。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形静压受感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校东薛秀生王晓良刘岩邹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