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门锁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348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门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尾门锁传动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紧固连接外壳,外壳上转动设置螺杆,螺杆上螺纹连接传动螺母,螺杆转动带动传动螺母沿螺杆轴向直线运动;底板上还转动设置有相互配合作用的棘轮、棘爪,棘轮上还相互联动设置自吸传动板,自吸传动板靠近螺杆一端表面固定垫圈轴,垫圈轴上转动设置垫圈,所述传动螺母表面固定连接作用部,传动螺母在移动过程中,作用部与垫圈或棘爪上的棘爪凸柱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单个电机的动作实现自吸及电动开锁操作,结构简单,体积及重量大大减小,因为零件较少,使整锁稳定性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门锁传动机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门锁
,涉及一种尾门锁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电动自吸功能是一种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汽车门锁功能,其原理是当车门还未完全关紧时(处于半锁状态),尾门锁上的电机驱动门锁棘轮,带动锁扣进入全锁紧状态。电动开锁功能是利用电机的传动实现开锁的汽车门锁功能,该功能可实现远程控制开门动作,大大减少了门锁的辅助机构传动,使门锁的可靠性及适用性增强。现有的尾门锁自吸及电动开锁功能都是通过利用两个电机分别实现,机构复杂,门锁体积及重量较大,适用性不强等缺点。该门锁通过单个电机实现电动自吸及电动开锁功能,使机构大大简化,体积缩小,重量减轻,符合当下汽车轻量化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尾门锁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小,稳定性高。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尾门锁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紧固连接外壳,外壳上转动设置螺杆,螺杆上螺纹连接传动螺母,螺杆转动带动传动螺母沿螺杆轴向直线运动;底板上还转动设置有相互配合作用的棘轮、棘爪,棘轮上还相互联动设置自吸传动板,自吸传动板靠近螺杆一端表面固定垫圈轴,垫圈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门锁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5),所述底板(5)上紧固连接外壳(16),外壳(16)上转动设置螺杆(14),螺杆(14)上螺纹连接传动螺母(10),螺杆(14)转动带动传动螺母(10)沿螺杆(14)轴向直线运动;底板(5)上还转动设置有相互配合作用的棘轮(1)、棘爪(2),棘轮(1)上还相互联动设置自吸传动板(6),自吸传动板(6)靠近螺杆(14)一端表面固定垫圈轴(7),垫圈轴(7)上转动设置垫圈(8),所述传动螺母(10)表面固定连接作用部(10‑1),传动螺母(10)在移动过程中,作用部(10‑1)与垫圈(8)或棘爪(2)上的棘爪凸柱(2‑2)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门锁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5),所述底板(5)上紧固连接外壳(16),外壳(16)上转动设置螺杆(14),螺杆(14)上螺纹连接传动螺母(10),螺杆(14)转动带动传动螺母(10)沿螺杆(14)轴向直线运动;底板(5)上还转动设置有相互配合作用的棘轮(1)、棘爪(2),棘轮(1)上还相互联动设置自吸传动板(6),自吸传动板(6)靠近螺杆(14)一端表面固定垫圈轴(7),垫圈轴(7)上转动设置垫圈(8),所述传动螺母(10)表面固定连接作用部(10-1),传动螺母(10)在移动过程中,作用部(10-1)与垫圈(8)或棘爪(2)上的棘爪凸柱(2-2)相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门锁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6)上安装电机(13),电机(13)带动螺杆(14)转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门锁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部(10-1)上设置自吸特征面(10-2)、开锁特征面(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长江彭跃林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忻润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