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炉顶放散阀的驱动液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6526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冶金行业高炉炉顶煤气放散的放散阀的驱动液压装置。高炉炉顶放散阀的驱动液压装置,它包括油箱(1)、高压油泵(2)、背压阀(3)、阀台供油管(4)、第一液控单向阀(5)、第一单向节流阀(6)、第一高压球阀(7)、第一油管(8)、第二高压球阀(9)、第一高压软管(10)、液压缸(11)、第二高压软管(12)、第三高压球阀(13)、第二油管(14)、第四高压球阀(15)、第二单向节流阀(16)、第二液控单向阀(17)、液压方向阀(18)、阀台回油管(19),其特征在于:背压阀(3)与液压方向阀(18)之间的阀台回油管(19)上接通一低压油管(20),低压油管(20)与低压油泵(21)相连接。它能防止液压缸、油管内液压油的排空,保证炉顶放散阀的动作真正可靠。(*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冶金行业高炉炉顶煤气放散的放散阀的驱动液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冶金行业高炉炉顶煤气放散的放散阀的驱动液压装置,主要由油箱、高压油泵、背压阀、阀台供油管、第一液控单向阀、第一单向节流阀、第一高压球阀、第一油管、第二高压球阀、第一高压软管、液压缸、第二高压软管、第三高压球阀、第二油管、第四高压球阀、第二单向节流阀、第二液控单向阀、液压方向阀、阀台回油管组成。液压方向阀、第一液控单向阀、第二液控单向阀、第一单向节流阀、第二单向节流阀、第一高压球阀、第四高压球阀设有液压控制阀台上,液压缸设在炉顶放散阀上,液压缸作为炉顶放散阀的驱动部件,控制放散阀的开与闭。通常液压泵站布置在标高为0的主控室一楼,液压缸布置在70~90m标高的炉顶平台,液压控制阀台布置在30~40m高的主平台上,只有在炉顶进行检修或出现炉顶压力超高时,由液压控制阀台控制液压缸动作,打开炉顶放散阀。一般情况下,炉顶放散阀长期处于不动作状态,由于液压缸与油箱之间的高差太大,而且该液压缸长期不动作,液压缸和油管内的油由于自重的作用会慢慢的排空,从而在液压缸、油管内充满气体,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导致炉顶放散阀要求立即动作时,液压缸无法立即驱动或根本无法驱动炉顶放散阀,无法满足要求,甚至引发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油管内液压油排空的高炉炉顶放散阀的驱动液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高炉炉顶放散阀的驱动液压装置,它包括油箱1、高压油泵2、背压阀3、阀台供油管4、第一液控单向阀5、第一单向节流阀6、第一高压球阀7、第一油管8、第二高压球阀9、第一高压软管10、液压缸11、第二高压软管12、第三高压球阀13、第二油管14、第四高压球阀15、第二单向节流阀16、第二液控单向阀17、液压方向阀18、阀台回油管19,高压油泵2由阀台供油管4与液压方向阀18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油箱1由阀台回油管19与液压方向阀18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阀台回油管19上设有背压阀3;液压方向阀18的第一输出端由第一油管8与第二高压球阀9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油管8上依次设有第一液控单向阀5、第一单向节流阀6、第一高压球阀7,第二高压球阀9的输出端由第一高压软管10与液压缸11相连接;液压方向阀18的第二输出端由第二油管14与第三高压球阀13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油管14上依次设有第二液控单向阀17、第二单向节流阀16、第四高压球阀15,第三高压球阀13的输出端由第二高压软管12与液压缸1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背压阀3与液压方向阀18之间的阀台回油管19上接通一低压油管20,低压油管20与低压油泵21相连接。本技术在阀台回油管19内引入低压压力油源(低压油管20、低压油泵21),使整个装置中绐终保持低压油压,防止了液压缸、油管内液压油的排空,保证炉顶放散阀的动作真正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油箱,2-高压油泵,3-背压阀,4-阀台供油管,5-第一液控单向阀,6-第一单向节流阀,7-第一高压球阀,8-第一油管,9-第二高压球阀,10-第一高压软管,11-液压缸,12-第二高压软管,13-第三高压球阀,14-第二油管,15-第四高压球阀,16-第二单向节流阀,17-第二液控单向阀,18-液压方向阀,19-阀台回油管,20-低压油管,21-低压油泵。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高炉炉顶放散阀的驱动液压装置,它包括油箱1、高压油泵2、背压阀3、阀台供油管4、第一液控单向阀5、第一单向节流阀6、第一高压球阀7、第一油管8、第二高压球阀9、第一高压软管10、液压缸11、第二高压软管12、第三高压球阀13、第二油管14、第四高压球阀15、第二单向节流阀16、第二液控单向阀17、液压方向阀18、阀台回油管19,高压油泵2由阀台供油管4与液压方向阀18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油箱1由阀台回油管19与液压方向阀18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阀台回油管19上设有背压阀3;液压方向阀18的第一输出端由第一油管8与第二高压球阀9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油管8上依次设有第一液控单向阀5、第一单向节流阀6、第一高压球阀7,第二高压球阀9的输出端由第一高压软管10与液压缸11相连接;液压方向阀18的第二输出端由第二油管14与第三高压球阀13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油管14上依次设有第二液控单向阀17、第二单向节流阀16、第四高压球阀15,第三高压球阀13的输出端由第二高压软管12与液压缸11相连接;背压阀3与液压方向阀18之间的阀台回油管19上接通一低压油管20,低压油管20与低压油泵21相连接。低压油泵21的油压为0.8~1MPa,背压阀调整为0.6~0.8MPa;低压力油源压力通过背压阀调整,使其大小刚好能保证与阀台回油管内液压油自重平衡,防止液压缸、油管内液压油的排空,保证炉顶放散阀的动作真正可靠。权利要求1.高炉炉顶放散阀的驱动液压装置,它包括油箱(1)、高压油泵(2)、背压阀(3)、阀台供油管(4)、第一液控单向阀(5)、第一单向节流阀(6)、第一高压球阀(7)、第一油管(8)、第二高压球阀(9)、第一高压软管(10)、液压缸(11)、第二高压软管(12)、第三高压球阀(13)、第二油管(14)、第四高压球阀(15)、第二单向节流阀(16)、第二液控单向阀(17)、液压方向阀(18)、阀台回油管(19),高压油泵(2)由阀台供油管(4)与液压方向阀(18)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油箱(1)由阀台回油管(19)与液压方向阀(18)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阀台回油管(19)上设有背压阀(3);液压方向阀(18)的第一输出端由第一油管(8)与第二高压球阀(9)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油管(8)上依次设有第一液控单向阀(5)、第一单向节流阀(6)、第一高压球阀(7),第二高压球阀(9)的输出端由第一高压软管(10)与液压缸(11)相连接;液压方向阀(18)的第二输出端由第二油管(14)与第三高压球阀(13)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油管(14)上依次设有第二液控单向阀(17)、第二单向节流阀(16)、第四高压球阀(15),第三高压球阀(13)的输出端由第二高压软管(12)与液压缸(1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背压阀(3)与液压方向阀(18)之间的阀台回油管(19)上接通一低压油管(20),低压油管(20)与低压油泵(21)相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冶金行业高炉炉顶煤气放散的放散阀的驱动液压装置。高炉炉顶放散阀的驱动液压装置,它包括油箱(1)、高压油泵(2)、背压阀(3)、阀台供油管(4)、第一液控单向阀(5)、第一单向节流阀(6)、第一高压球阀(7)、第一油管(8)、第二高压球阀(9)、第一高压软管(10)、液压缸(11)、第二高压软管(12)、第三高压球阀(13)、第二油管(14)、第四高压球阀(15)、第二单向节流阀(16)、第二液控单向阀(17)、液压方向阀(18)、阀台回油管(19),其特征在于背压阀(3)与液压方向阀(18)之间的阀台回油管(19)上接通一低压油管(20),低压油管(20)与低压油泵(21)相连接。它能防止液压缸、油管内液压油的排空,保证炉顶放散阀的动作真正可靠。文档编号F16H39/00GK2823682SQ2005200979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炉炉顶放散阀的驱动液压装置,它包括油箱(1)、高压油泵(2)、背压阀(3)、阀台供油管(4)、第一液控单向阀(5)、第一单向节流阀(6)、第一高压球阀(7)、第一油管(8)、第二高压球阀(9)、第一高压软管(10)、液压缸(11)、第二高压软管(12)、第三高压球阀(13)、第二油管(14)、第四高压球阀(15)、第二单向节流阀(16)、第二液控单向阀(17)、液压方向阀(18)、阀台回油管(19),高压油泵(2)由阀台供油管(4)与液压方向阀(18)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油箱(1)由阀台回油管(19)与液压方向阀(18)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阀台回油管(19)上设有背压阀(3);液压方向阀(18)的第一输出端由第一油管(8)与第二高压球阀(9)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油管(8)上依次设有第一液控单向阀(5)、第一单向节流阀(6)、第一高压球阀(7),第二高压球阀(9)的输出端由第一高压软管(10)与液压缸(11)相连接;液压方向阀(18)的第二输出端由第二油管(14)与第三高压球阀(13)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油管(14)上依次设有第二液控单向阀(17)、第二单向节流阀(16)、第四高压球阀(15),第三高压球阀(13)的输出端由第二高压软管(12)与液压缸(1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背压阀(3)与液压方向阀(18)之间的阀台回油管(19)上接通一低压油管(20),低压油管(20)与低压油泵(21)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斌奇胡雪萍陈义正牟丹周玉芬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