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单元及其使用方法、涡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6149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轮单元及其使用方法、涡轮装置,其属于通风换气机械技术领域,涡轮单元包括:一中空的绝缘壳体,以及相对设置于绝缘壳体两端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第一导电片的极性与第二导电片的极性相同时,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之间相互排斥,以吸入绝缘壳体外的气流;第一导电片的极性与第二导电片的极性不同时,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之间相互吸附,以排出绝缘壳体内的气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第一导电片或第二导电片的极性实现涡轮单元的进出气,实现通风或换气,且涡轮单元无需采用叶轮和发动机,使得涡轮单元的体积可以较小,可以应用在对空间要求较高的设备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轮单元及其使用方法、涡轮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换气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涡轮单元及其使用方法、涡轮装置。
技术介绍
涡轮是一种用于通风和换气的机械,被广泛的应用在医用领域和工业领域。示例地,微型呼吸机、笔记本电脑的散热器等均可以采用涡轮。相关技术中,涡轮通常包括: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壳体,位于壳体内部的叶轮,以及带动叶轮旋转的电动机。采用涡轮进行通风或换气的过程为:向电动机提供电能,以使电动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此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叶轮中心位置处的气流压力低于进气口周围的气流压力,这样一来,在压差的作用下,进气口周围的气流由进气口流入壳体内。进入壳体内的气流经过叶轮增压后,由出气口流出壳体,进而实现通风或换气。但是,由于涡轮需要利用电动机带动叶轮旋转实现通风或换气,且涡轮和电动机的体积通常较大,导致涡轮的体积较大,进而导致涡轮较难应用在对空间要求较高的设备(如笔记本电脑)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单元及其使用方法、涡轮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导致涡轮较难应用在对空间要求较高的设备中的技术问题。如上构思,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涡轮单元,所述涡轮单元包括:一中空的绝缘壳体,以及相对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两端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中的至少一个的极性可变;所述第一导电片的极性与所述第二导电片的极性相同时,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互相排斥,以吸入所述绝缘壳体外的气流;所述第一导电片的极性与所述第二导电片的极性不同时,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互相吸附,以排出所述绝缘壳体内的气流。作为优选,所述绝缘壳体上具有在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二导电片与绝缘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的极性与所述第二导电片的极性不同时,所述第一导电片向靠近所述第二导电片的方向移动,以从所述出气口排出所述绝缘壳体内的气流;所述第一导电片的极性与所述第二导电片的极性相同时,所述第一导电片向远离所述第二导电片的方向移动,以从所述进气口吸入所述绝缘壳体外的气流。作为优选,所述涡轮单元还包括: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所述第一导电条和所述第二导电条均位于所述绝缘壳体内且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垂直;所述第二导电片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条和所述第二导电条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导电条和所述第二导电条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二导电片电连接,另一个与所述第二导电片绝缘;所述第一导电片滑动设于所述第一导电条和所述第二导电条上,且所述第一导电条和所述第二导电条中与所述第二导电片电连接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导电片绝缘,所述第一导电条和所述第二导电条中与所述第二导电片绝缘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导电片电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电片上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导电片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卡在所述第二导电条上,所述第一导电片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卡在所述第一导电条上,所述第一导电片能够以所述第一导电条和所述第二导电条为导轨进行移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电片上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导电片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套在所述第一导电条上,所述第一导电片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套在所述第二导电条上,所述第一导电片能够以所述第一导电条和所述第二导电条为导轨进行移动。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上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一导电片的极性与所述第二导电片的极性相同时,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同时相背离运动,以从所述进气口吸入所述绝缘壳体外的气流;所述第一导电片的极性与所述第二导电片的极性不同时,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同时相向运动,以从所述出气口排出所述绝缘壳体内的气流。作为优选,所述涡轮单元还包括:向内单向膜片和向外单向膜片,所述向内单向膜片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内,所述向内单向膜片被配置为:允许所述绝缘壳体外的气流通过所述向内单向膜片流入所述绝缘壳体;所述向外单向膜片设置在所述出气口内,所述向外单向膜片被配置为:允许所述绝缘壳体内的气流通过所述向外单向膜片流出所述绝缘壳体。作为优选,所述绝缘壳体呈棱柱状,且所述绝缘壳体包括:至少三个侧板,所述至少三个侧板包括:设置有所述进气口的第一侧板,以及设置有所述出气口的第二侧板;所述进气口的大小等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大小,或者,所述进气口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大小;所述出气口的大小等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大小,或者,所述出气口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大小。作为优选,所述绝缘壳体呈四棱柱状,且所述绝缘壳体包括:四个侧板,所述四个侧板包括一个第一侧板和一个第二侧板,且所述一个第一侧板与所述一个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涡轮装置,所述涡轮装置包括: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的箱体和上述涡轮单元,多个涡轮单元均位于所述箱体内。作为优选,所述涡轮单元包括: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所述多个涡轮单元在所述箱体内阵列排布,且位于同一列的所述多个涡轮单元中的多个所述第一导电条串联,所述位于同一列的多个涡轮单元中的多个所述第二导电条串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涡轮单元的使用方法,用于控制上述涡轮单元,所述方法包括:控制所述涡轮单元的第一导电片的极性保持不变,并周期性的调节第二导电片的极性,以使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互相排斥吸入绝缘壳体外的气流以及互相吸附排出所述绝缘壳体内的气流;或者,控制所述第二导电片的极性保持不变,并周期性的调节所述第一导电片的极性,以使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互相排斥吸入所述绝缘壳体外的气流以及互相吸附排出所述绝缘壳体内的气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涡轮单元的结构较简单,并且,可以通过改变第一导电片或第二导电片的极性实现涡轮单元的进出气,进而实现通风或换气,而无需采用叶轮和发动机,使得涡轮单元的体积可以较小,进而使得涡轮单元可以应用在对空间要求较高的设备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相关技术中的涡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涡轮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涡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涡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涡轮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涡轮单元的俯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涡轮单元的俯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涡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涡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的涡轮单元的俯视图。图中:01、壳体;011、进气口;012、出气口;10、涡轮单元;11、绝缘壳体;111、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12、第一导电片;13、第二导电片;14、第一导电条;15、第二导电条;16、向内单向膜片;17、向外单向膜片;18、限位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相关技术中的涡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涡轮包括:具有进气口011和出气口012的壳体01,位于壳体01内部的叶轮(未示出)和电动机(未示出)。该叶轮用于为进入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轮单元(10),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单元(10)包括:一中空的绝缘壳体(11),以及相对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11)两端的第一导电片(12)和第二导电片(13),所述第一导电片(12)和所述第二导电片(13)中的至少一个的极性可变;所述第一导电片(12)的极性与所述第二导电片(13)的极性相同时,所述第一导电片(12)与所述第二导电片(13)互相排斥,以吸入所述绝缘壳体(11)外的气流;所述第一导电片(12)的极性与所述第二导电片(13)的极性不同时,所述第一导电片(12)与所述第二导电片(13)互相吸附,以排出所述绝缘壳体(11)内的气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单元(10),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单元(10)包括:一中空的绝缘壳体(11),以及相对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11)两端的第一导电片(12)和第二导电片(13),所述第一导电片(12)和所述第二导电片(13)中的至少一个的极性可变;所述第一导电片(12)的极性与所述第二导电片(13)的极性相同时,所述第一导电片(12)与所述第二导电片(13)互相排斥,以吸入所述绝缘壳体(11)外的气流;所述第一导电片(12)的极性与所述第二导电片(13)的极性不同时,所述第一导电片(12)与所述第二导电片(13)互相吸附,以排出所述绝缘壳体(11)内的气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单元(1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11)上具有在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二导电片(13)与绝缘壳体(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12)的极性与所述第二导电片(13)的极性相同时,所述第一导电片(12)向远离所述第二导电片(13)的方向移动,以从所述进气口吸入所述绝缘壳体(11)外的气流;所述第一导电片(12)的极性与所述第二导电片(13)的极性不同时,所述第一导电片(12)向靠近所述第二导电片(13)的方向移动,以从所述出气口排出所述绝缘壳体(11)内的气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单元(10),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单元(1)还包括:第一导电条(14)和第二导电条(15),所述第一导电条(14)和所述第二导电条(15)均位于所述绝缘壳体(11)内且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13)垂直;所述第二导电片(13)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条(14)和所述第二导电条(15)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导电条(14)和所述第二导电条(15)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二导电片(13)电连接,另一个与所述第二导电片(13)绝缘;所述第一导电片(12)滑动设于所述第一导电条(14)和所述第二导电条(15)上,且所述第一导电条(14)和所述第二导电条(15)中与所述第二导电片(13)电连接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导电片(12)绝缘,所述第一导电条(14)和所述第二导电条(15)中与所述第二导电片(13)绝缘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导电片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单元(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12)上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导电片(12)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卡在所述第二导电条(15)上,所述第一导电片(12)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卡在所述第一导电条(14)上,所述第一导电片(12)能够以所述第一导电条(14)和所述第二导电条(15)为导轨进行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单元(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12)上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导电片(12)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套在所述第一导电条(14)上,所述第一导电片(12)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套在所述第二导电条(15)上,所述第一导电片(12)能够以所述第一导电条(14)和所述第二导电条(15)为导轨进行滑动。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强王双卫梁登云胡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