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门限位连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6120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供用于车辆的门限位连杆装置,其中能够减小限位连杆的重量。用于车辆的门限位连杆装置包括壳体、限位连杆、第一靴、第二靴、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第二弹性构件被容纳在壳体中并将第二靴向第二制动表面偏置。限位连杆具有第一肋、第二肋、第三肋和第四肋,第一肋包括第一制动表面,第一肋向第一引导壁突出,第二肋包括第二制动表面,第二肋向第二引导壁突出,第三肋位于第一肋的下方,第三肋向第一引导壁突出,第四肋位于第二肋的上方,第四肋向第二引导壁突出,第一引导壁沿第一肋和第三肋滑动,第二引导壁沿第二肋和第四肋滑动。

Threshold linkage device f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门限位连杆装置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2月21日、专利技术名称为“用于车辆的门限位连杆装置”且申请号为201710092456.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门限位连杆装置,该门限位连杆装置在门打开/关闭操作中对门施加限位力,并且门限位连杆装置调整门的完全打开位置。
技术介绍
门限位连杆装置被设置在车辆的侧门与主体之间。门限位连杆装置在门打开/关闭操作中对门施加限位力,并且门限位连杆装置调整门的完全打开位置。如JP2012-207390A中所述的传统的门限位连杆装置具有:限位连杆;被附接到门的壳体;被容纳在壳体中的一对上靴和下靴(shoe);以及弹性构件(弹性本体)。通过用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盖构件覆盖金属芯板,形成限位连杆。限位连杆在其一端处可枢转地连接到车辆主体。在门打开/关闭操作中,上靴和下靴沿着形成在盖构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制动表面滑动。弹性构件将上靴和下靴向相应的制动表面偏置。当上靴和下靴与制动表面的凹进部接触时,在门打开/关闭操作中对门施加限位力。当壳体抵靠被设置在限位连杆的另一端处的止动器时,调整门的完全打开位置。如JP2012-207390A中所公开,已经需要为由两个构件(即,金属芯板和覆盖芯板的整个表面的合成树脂盖构件)构成的限位连杆减小重量。特别地,关于盖构件的被形成在彼此平行的简单竖直表面中的侧表面,没有重量减小的余地,并且没有采取特别措施来减小门限位连杆装置的那部分的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用于车辆的门限位连杆装置,其中能够减小限位连杆的重量。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门限位连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被固定到所述车辆的门或本体,所述壳体具有孔口;限位连杆,所述限位连杆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穿过所述孔口,其中所述限位连杆在所述限位连杆的一端处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门或所述本体,所述限位连杆具有止动器,所述止动器被设置在所述限位连杆的另一端处,并且所述止动器调整所述门的完全打开位置,其中在门打开/关闭操作中使所述限位连杆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移动,所述限位连杆还包括第一制动表面和第二制动表面,所述第一制动表面和所述第二制动表面具有沿所述纵向方向的波状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制动表面和所述第二制动表面面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第一靴,所述第一靴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其中所述第一靴具有沿所述第一制动表面滑动的第一滑动部和从所述第一滑动部向所述第二制动表面延伸的第一引导壁;第二靴,所述第二靴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其中所述第二靴具有第二滑动部和第二引导壁,所述第二滑动部沿所述第二制动表面滑动,所述第二引导壁在相对于所述限位连杆与所述第一引导壁相反的一侧上从所述第二滑动部向所述第一制动表面延伸;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将所述第一靴向所述第一制动表面偏置;以及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将所述第二靴向所述第二制动表面偏置。所述限位连杆具有第一肋、第二肋、第三肋和第四肋,所述第一肋包括所述第一制动表面,并且所述第一肋向所述第一引导壁突出,所述第二肋包括所述第二制动表面,并且所述第二肋向所述第二引导壁突出,所述第三肋位于所述第一肋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三肋向所述第一引导壁突出,所述第四肋位于所述第二肋的上方,并且所述第四肋向所述第二引导壁突出,其中所述第一引导壁沿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三肋滑动,并且所述第二引导壁沿所述第二肋和所述第四肋滑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门限位连杆装置,第一靴和第二靴能够沿制动表面稳定地移动,并且能够减小限位连杆的重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从参照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的附图的以下描述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后视透视图,示出配备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门限位连杆装置的车辆的右侧;图2是爆炸透视图,示出该门限位连杆装置;图3是平面图,示出当门被打开时的门限位连杆装置;图4是沿图3中的线IV-IV剖开的放大纵向剖视图;图5是沿图3中的线V-V剖开的放大纵向剖视图;图6是放大透视图,示出限位连杆的被附接到铰链的部分;图7是沿图6中的线VII-VII剖开的纵向剖视图;图8是沿图3中的线VIII-VIII剖开的纵向剖视图;图9是放大平面图,示出上靴和配合到该上靴中的压缩螺旋弹簧;图10是后视图,示出当上靴和下靴位于制动表面的凹进部上时在限位连杆与上靴和下靴的引导壁之间的位置关系;图11是后视图,示出当上靴和下靴位于制动表面的突出部上时在限位连杆与上靴和下靴的引导壁之间的位置关系;图12是沿图3中的线XII-XII剖开的放大纵向剖视图;图13是沿图3中的线XIII-XIII剖开的放大纵向剖视图;并且图14是示出将芯板定位在模具中的步骤的图。附图标记列表1门限位连杆装置2支架2a保持片3铰链销4限位连杆5壳体6壳体盖7上靴8下靴9a、9b压缩螺旋弹簧(弹性构件)10芯板11盖构件12孔口13螺栓14、15通孔16定位孔17a-17d沟槽18a、18b上肋19a、19b中央肋20a、20b下肋21竖直引导柱22引导柱23引导柱24轴孔25环状突起26竖直突起27突起41a、41b制动表面71、81滑动部72、82引导壁73、83配合孔74引导轴75、85突起84引导轴100止动器101止动器部102止动器表面103沟槽104倾斜肋105竖直开口106横向开口107沟槽111竖直开口191较厚部192较薄部411突出部412凹进部413倾斜部414平坦部415凸台部B本体D门H铰链H1铰链轴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下述的各个方向基于限位连杆装置安装到的车辆。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车辆的纵向方向是指“前后方向”,并且车辆的左右方向是指“内外方向”。此外,车辆的竖直方向简称为“竖直方向”。如图1至图4中所示,门限位连杆装置1被设置在车辆的主体B的侧表面与门D之间。门D借助于上下一对铰链H枢转地安装到车辆的主体B的侧表面上,每一个铰链H具有竖直铰链轴H1。门限位连杆装置1在门D的门打开/关闭操作中对门D施加限位力,将门D保持在半打开或完全打开位置处,并调整门D的完全打开位置。门限位连杆装置1包括:限位连杆4;被固定在门D内的金属壳体5;覆盖壳体5的后开口的金属壳体盖6;被容纳在壳体5中的一对上靴7和下靴8;以及用作弹性构件的一对上压缩螺旋弹簧9a和下压缩螺旋弹簧9b。限位连杆4在其前端(一端)处经由竖直铰链销3安装到支架2的上保持片2a和下保持片2a,使得限位连杆4能够在内外方向上枢转。支架2被固定到主体B。上靴7和下靴8由硬合成树脂(例如聚缩醛树脂)制成。在门D的门打开/关闭操作中,上靴7和下靴8分别沿限位连杆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滑动。上螺旋弹簧9a在其一端处由上靴7保持,且在其另一端处被压靠壳体5的内表面。下螺旋弹簧9b在其一端处由下靴8保持,且在其另一端处被压靠壳体5的内表面。因此,上螺旋弹簧9a将上靴7向后述上制动表面41a偏置,并且下螺旋弹簧9b将下靴8向后述限位连杆4的下制动表面41b偏置。在上靴7和下靴8和压缩螺旋弹簧9a、9b被安设于壳体5中之后,用壳体盖6覆盖壳体5的开口。可以使用弹性构件诸如橡胶来代替压缩螺旋弹簧9a、9b。如图4和图5中所示,限位连杆4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车辆的门限位连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被固定到所述车辆的门或本体,所述壳体具有孔口;限位连杆,所述限位连杆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穿过所述孔口,其中所述限位连杆在所述限位连杆的一端处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门或所述本体,所述限位连杆具有止动器,所述止动器被设置在所述限位连杆的另一端处,并且所述止动器调整所述门的完全打开位置,其中在门打开/关闭操作中使所述限位连杆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移动,所述限位连杆还包括第一制动表面和第二制动表面,所述第一制动表面和所述第二制动表面具有沿所述纵向方向的波状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制动表面和所述第二制动表面面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第一靴,所述第一靴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其中所述第一靴具有沿所述第一制动表面滑动的第一滑动部和从所述第一滑动部向所述第二制动表面延伸的第一引导壁;第二靴,所述第二靴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其中所述第二靴具有第二滑动部和第二引导壁,所述第二滑动部沿所述第二制动表面滑动,所述第二引导壁在相对于所述限位连杆与所述第一引导壁相反的一侧上从所述第二滑动部向所述第一制动表面延伸;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将所述第一靴向所述第一制动表面偏置;以及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将所述第二靴向所述第二制动表面偏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连杆具有第一肋、第二肋、第三肋和第四肋,所述第一肋包括所述第一制动表面,并且所述第一肋向所述第一引导壁突出,所述第二肋包括所述第二制动表面,并且所述第二肋向所述第二引导壁突出,所述第三肋位于所述第一肋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三肋向所述第一引导壁突出,所述第四肋位于所述第二肋的上方,并且所述第四肋向所述第二引导壁突出,其中所述第一引导壁沿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三肋滑动,并且所述第二引导壁沿所述第二肋和所述第四肋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4.26 JP 2016-0884231.用于车辆的门限位连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被固定到所述车辆的门或本体,所述壳体具有孔口;限位连杆,所述限位连杆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穿过所述孔口,其中所述限位连杆在所述限位连杆的一端处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门或所述本体,所述限位连杆具有止动器,所述止动器被设置在所述限位连杆的另一端处,并且所述止动器调整所述门的完全打开位置,其中在门打开/关闭操作中使所述限位连杆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移动,所述限位连杆还包括第一制动表面和第二制动表面,所述第一制动表面和所述第二制动表面具有沿所述纵向方向的波状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制动表面和所述第二制动表面面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第一靴,所述第一靴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其中所述第一靴具有沿所述第一制动表面滑动的第一滑动部和从所述第一滑动部向所述第二制动表面延伸的第一引导壁;第二靴,所述第二靴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其中所述第二靴具有第二滑动部和第二引导壁,所述第二滑动部沿所述第二制动表面滑动,所述第二引导壁在相对于所述限位连杆与所述第一引导壁相反的一侧上从所述第二滑动部向所述第一制动表面延伸;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将所述第一靴向所述第一制动表面偏置;以及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将所述第二靴向所述第二制动表面偏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连杆具有第一肋、第二肋、第三肋和第四肋,所述第一肋包括所述第一制动表面,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摄津庆治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