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5868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处理工艺包括调节池、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第二中间池;废水经过调节池进行EMO复合微生物处理后依次流入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进行生化处理,最后通过第二中间池实现达标排放。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具有COD去除率达99%、氨氮去除率达到97%、稳定性高、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A treatment process for acrylic acid and acrylate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工艺
,特别是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丙烯酸及酯废水是一种高浓度,高毒性,成分复杂的难处理有机废水,目前处理丙烯酸及酯废水的方法主要有焚烧法,湿式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等等。目前处理丙烯酸及酯废水的主流方法仍然是焚烧法,催化湿式氧化法以及生物法也取得了一定进展,而其他方法发展相对缓慢。催化湿化氧化法处理效率高,速度快;但催化剂专一性的特点限制了该技术在组分复杂的丙烯酸及酯废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生物法能耗低,经济环保,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生物法的缺点是对含毒以及过高浓度废水适应性较差,但是随着人们对生物菌种的不断驯化,渐渐提高了微生物的抗毒性以及耐受性,以及新型反应器的应用也改善了高浓度、高毒性废水对微生物的冲击,使其在这些方面有了极大的改善,生物法是处理丙烯酸及酯废水最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传统的生物法处理丙烯酸及酯废水是应用活性污泥,以弹性或组合性的填料,通过厌氧池和好氧池逐渐培养起来的细菌,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而得到净化。但受丙烯酸及酯废水浓度高,毒性高,成分复杂等因素影响,简单地采用生物法还不能直接使该类废水达到达标排放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具有COD去除率达99%、氨氮去除率达到97%、稳定性高、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处理工艺包括调节池、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第二中间池;废水经过调节池进行EMO复合微生物处理后依次流入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进行生化处理,最后通过第二中间池实现达标排放。本专利技术处理工艺、主要是针对丙烯酸丁酯废水本身所做的。丙烯酸丁酯是一种长链分子,废水COD很高,在水解酸化过程中反应复杂,传统的单级A/O工艺处理后,仍然含有较高的BOD值,可进行继续生化处理,进一步降解COD。本工艺采调节池、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第二中间池后,出水达到排放的标准。进一步地,EMO复合微生物处理中的填料为活性炭和火山石。就本专利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在EMO的选择上主要是因为活性炭内有很多微孔,非常适合作为菌种的载体,实际运行中菌种所反应出来的活性很高,效果很好。而选择火山石,主要是因为第二ABR池所处理的COD已经相对较低,用火山石作为载体既能满足需要,而且相对活性炭在价格上更有优势进一步地,第一A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进水COD不超过15000mg/L,总盐度不超过4%,C:N:P为100:5:1,pH控制在8.5~9.5,水温不超过40℃,控制出水pH在6.5~7,池体密闭处理不透风,微生物产生的少量气体收集处理。进一步地,第一S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4000mg/L,若出水COD太高会影响后续的处理质量,此时必须降低负荷或部分回流至前一阶段即第一ABR进行处理,pH控制8.5~8.8,池中溶解氧控制2~5%。在排水过程中,若发现载体活性炭流失严重,需及时进行补充。进一步地,第二A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1500mg/L,pH控制8.0~8.3,池体密闭处理。进一步地,第二SBR池的处理条件为: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100mg/L,pH控制8.2~8.8,池中溶解氧控制1~3%,总氮不超过20mg/L,总磷不超过1mg/L。若出水COD过高导致排水不达标,则要进行回流至前一阶段处理;若总氮总P排放超标,则从源头调节C:N:P的比例。就本专利技术而言,各阶段处理条件的设定,主要是根据实际运行数据中得出的结论。整个废水工艺运行是串联系统,任何一个阶段的出水质量都会影响到下一阶段,最终会影响到出水不达标。所以每一阶段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这是由废水种类、细菌生活情况和出水要求等方面制定的,不同的废水种类、不同的细菌生活环境、不同的达标排放要求所制定的处理条件各不相同。本专利技术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经过上述改进工艺反应处理后废水的COD、氨氮和色度有明显的降低。该工艺通过改进传统的一级好氧+厌氧的生物法处理技术,针对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类的废水的特点,采用两级ABR+SBR并EMO复合微生物菌种的生化处理技术,以活性炭+火山石作填料,使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得到降解而达到达标排放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的工艺流程图;附图标记包括:1——调节池;2——第一ABR池;3——第一SBR池;4——第一中间池;5——第二ABR池;6——第二SBR池;7——第二中间池。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对本专利技术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处理工艺包括调节池1、第一ABR池2、第一SBR池3、第一中间池4、第二ABR池5、第二SBR池6、第二中间池7;废水经过调节池1进行EMO复合微生物处理后依次流入第一ABR池2、第一SBR池3、第一中间池4、第二ABR池5、第二SBR池6进行生化处理,最后通过第二中间池7实现达标排放。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在生化池中进行EMO复合微生物培养,EMO复合微生物菌种具有如下特点:EMO复合菌微生物只需一次添加,无需补加驯化和复壮;在高氯离子、硫酸根及高氨氮下还能正常的工作;消除高COD、BOD、氨氮、硫化物等污染物速度快且强;产污泥量小,去除1Kg的COD产生0.1Kg的污泥;污染物去除率达95%以上,且可以生物脱色;菌种种类齐全,可适应有毒的工作环境;处理能力和成果打破甚多微生物法的传统方法的局限,同时,为了保证处理效果,调节池的进水的最佳总氮应控制在500mg/L以内,废水的COD去除率达98%,达到了工业废水排放标准。进一步地,EMO复合微生物处理中的填料为活性炭和火山石,该组合载体具有生物吸附量大,反应充分且不容易流失的特点。进一步地,第一A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进水COD不超过15000mg/L,总盐度不超过4%,C:N:P为100:5:1,pH控制在8.5~9.5,水温不超过40℃,控制出水pH在6.5~7,池体密闭处理不透风,微生物产生的少量气体收集处理。进一步地,第一S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4000mg/L,若出水COD太高会影响后续的处理质量,此时必须降低负荷或部分回流至前一阶段即第一ABR进行处理,pH控制8.5~8.8,池中溶解氧控制2~5%。在排水过程中,若发现载体活性炭流失严重,需及时进行补充。进一步地,第二A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1500mg/L,pH控制8.0~8.3,池体密闭处理。进一步地,第二SBR池的处理条件为: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100mg/L,pH控制8.2~8.8,池中溶解氧控制1~3%,总氮不超过20mg/L,总磷不超过1mg/L。若出水COD过高导致排水不达标,则要进行回流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工艺包括调节池、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第二中间池;废水经过调节池进行EMO复合微生物处理后依次流入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进行生化处理,最后通过第二中间池实现达标排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工艺包括调节池、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第二中间池;废水经过调节池进行EMO复合微生物处理后依次流入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进行生化处理,最后通过第二中间池实现达标排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EMO复合微生物处理中的填料为活性炭和火山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A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进水COD不超过15000mg/L,总盐度不超过4%,C:N:P为100:5:1,pH控制在8.5~9.5,水温不超过40℃,控制出水pH在6.5~7,池体密闭处理不透风,微生物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艺强李庭忠于冬娥佟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谦信化工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