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巫东和专利>正文

藉转向控制的离合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5544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藉转向控制的离合驱动机构,主要由一主动盘和一限位套接于其上方的从动齿轮盘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主动盘的平面中心处凸伸有一驱动齿轴,并提供一设有一组或多组弧状下限位槽的固定盖于齿轴底段套设;其中,从动齿轮盘的底部设成恰可提供固定盖于底段盖合封口的齿槽;进而配合从动齿轮盘的内部底面设有相对形状、位置的上限位槽,藉此提供上,下限位槽,分别以插销衔制定位各一接受弧状限位移动,而适位于驱动齿轴侧边环列分布,并与之适度啮接的从动飞轮;且,上限位槽的其一侧极限位置处的外侧边,分别设有各一前低、后高的卡合阻挡齿;藉此提供各从动飞轮经由主动盘的正向驱转,即由驱动齿轴的啮接传动,使从动飞轮反转,移进至弧状限位槽的侧边极限位置,进入与卡合阻挡齿啮接,并接受其阻挡形成嵌止,进而驱使外围的从动齿轮盘回转;而当主动盘的反向驱转时,则由驱动齿轴传动从动飞轮正转,移出弧状限位槽的侧边极限位置,脱离与卡合阻挡齿的啮接形成空转,并令从动齿轮盘因脱离驱转而停滞;藉此达成经由底段主动盘的正反转向控制,即可具有顶段从动齿轮盘驱转或停滞的离合驱动效果。(*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对提供一组由一接受任意动力来源的主动盘和一限位套接于其上方的从动齿轮盘所简易组成的离合驱动装置,特别是藉转向控制的离合驱动机构。传统的驱动结构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一驱转动力来源,作增加套接的另外层从动齿或从动盘等,经由不同齿数或外径的配比调整,其仅能进行同步、同时驱动后段不同扭力或转速的输出控制;或是藉由增加单向棘齿的设计,使该从动齿或从动盘,可以在主驱动盘反向转动时形成空转(滞转)。但是,实际上在诸多结构设计与实际运用时,往往发生从动盘有特定或是经过使用者选定时机(或位置)停滞不转的功能需求诸如一般椅垫或床垫型式的按摩机构,其因有整个背部广泛面积均需达到按摩作用的要求,而必须搭配设置一组连续震动或揉捏等的驱动装置和于背部直向的往复行程的另组驱动结构设计;而传统的此类装置均是将驱动按摩结构和往复携带装置,通常是以双轴、双驱动的复杂型式,分别作按摩作动型式控制和搭配按摩位置的连续、间歇位移或定点、往复等的变化调整。如此结构,因涉及到必须分别具有带动双动力源(如马达)和双轴转动的复杂驱动结构与电路控制,进而造成成本增加与装配空间的占据;如此,在制造上与使用上均有不尽人意。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藉转向控制的离合驱动机构,主要由一主动盘和一限位套接于其上方的从动齿轮盘所组成,其中主动盘的平面中心处凸伸有一驱动齿轴,并提供一设有一组或多组弧状下限位槽的固定盖于齿轴底段套设;其中,从动齿轮盘的底部设成恰可提供固定盖于底段盖合封口的齿槽;进而配合从动齿轮盘的内部底面设有相对形状、位置的上限位槽,藉此提供上,下限位槽,分别以插销衔制定位各一接受弧状限位移动,而适位于驱动齿轴侧边环列分布,并与之适度啮接的从动飞轮;且,上限位槽的其一侧极限位置处的外侧边,分别设有各一前低、后高的卡合阻挡齿;藉此提供各从动飞轮经由主动盘的正向驱转,即由驱动齿轴的啮接传动,使从动飞轮反转,移进至弧状限位槽的侧边极限位置,进入与卡合阻挡齿啮接,并接受其阻挡形成嵌止,进而驱使外围的从动齿轮盘回转;而当主动盘的反向驱转时,则由驱动齿轴传动从动飞轮正转,移出弧状限位槽的侧边极限位置,脱离与卡合阻挡齿的啮接形成空转,并令从动齿轮盘因脱离驱转而停滞;藉此达成经由底段主动盘的正反转向控制,即可具有顶段从动齿轮盘驱转或停滞的离合驱动效果。本技术的优点是,从动齿轮盘的离合驱动操作,是由位于其下方齿槽内侧的从动飞轮移进咬合或移退脱离的控制可简易、快速的达到;特别是在离合操作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啮咬驱动方向转换的停顿震动或噪音,具有宁静,平稳的揉控效果;此外,主动盘的动力来源可以直接结合到手动或马达或间接由链条、螺杆等不同驱动方式,而可适合结合实施到各种运动、健身或其他不同驱动用途的离合控制用途上。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将会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效果和特点变得更加清楚。图2是本技术立体组合后,搭配其一按摩结构实施的立体图例。图3是第二图中从动齿轮盘动啮合受动,驱使按摩元件移位的平面实施例图。图3-A是从动齿轮盘啮合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第二图中从动齿轮盘动脱离啮合而停滞,使按摩元件停止移位的平面实施例图。图4-A是从动齿轮盘脱离啮合状态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主动盘2;驱动齿轴21;固定盖22;下限位槽221;侧边齿面2A;主动齿轮盘2B;从动齿轮盘3;齿槽31;上限位槽311;卡合阻挡齿312;挡止部312A;传动齿系3A;双向螺杆3B;从动飞轮4;插销41;按摩装置5;按摩盘51;马达M;螺杆M1;键条S。藉此结构(参见图3-A),当各从动飞轮4经由主动盘2的正向驱转,即由驱动齿轴21的啮接传动,导致从动飞轮4反转,而沿卡合阻挡齿312移进至弧状限位槽311、221的侧边极限位置,进入与卡合阻挡齿312更进一步啮接,并接受其后方高起挡止部312A的阻挡形成嵌止定位,进而驱使外围的从动齿轮盘回转;参见图3-A,当主动盘2反向驱转时,则由驱动齿轴21传动从动飞轮4正转,移出弧状限位槽311、221的侧边极限位置,脱离与卡合阻挡齿312的啮接形成空转,并令从动齿轮盘3因脱离驱转而停滞;由此即可达到从动齿轮盘3经由底段主动盘2正、反转向的简单控制,具有该套接于上段的从动齿轮盘3被驱转或停滞的离合驱动效果。再参见附图说明图1,主动盘2位于驱动齿轴21和传动齿轮盘3套接位置的外围(或另侧盘面位置处),可以增加设置一组(或多组)同轴,并与主动盘2为同步驱转的主动齿轮盘2B;藉此形成同一主动盘2动力源,同时操作一组或多组齿轮组作主、从动运转,但具有其中一组从动齿轮盘3为经由动力源正、反转向控制驱转或空转的变化选择效果。有关上述离合驱动结构的运用,以下谨就搭配一组已知的按摩结构(非为本案技术标的)的实施例说明。参见图2和图3,如图例所举列以螺杆M1螺合侧边齿面2A,而由马达M作为动力源的主动盘2,其上方的主动齿轮盘2B是藉由链条S的循环带动,以驱动一组按摩装置5的按摩盘51作连续正向或反向回转的按摩操作;而从动齿轮盘3则是藉由传动齿系3A的转接,驱转一枚双向螺杆3B;俾由该螺杆3B的转动携带该按摩装置5的主座部分作直向的上、下移位,而达到按摩位置的设定与控制。当然,该按摩盘51是有连续回转,且正、反转向均可作用的功能,故由主动齿轮盘2B的连续驱转即可提供动力需求。而该按摩位置则即有上升、下降或定点的需求,故由所采用正、反转可作设定(切换)的马达M,即可经由转向设定在正向时,驱转从动齿轮盘3传动,使双向螺杆3B转动,而使的携带按摩装置5连续上升或下降(在上升或下降至极限位置时,由双向螺杆3B的作用将的自动反向);且,在按摩装置5移至所欲锁定的位置时,则经切换马达M的转向设定至反向;此时,脱离啮接的从动齿轮盘3为停滞不转的状态,而使双向螺杆3B停转,而令按摩装置5亦停滞在该一定点位置。但,此时的按摩盘51继续经由主动齿轮盘2B和链条S的带动,而作回转按摩。由以上说明,当即可清楚的说明本案结构的运用和操作各项的实用性。权利要求1.一种藉转向控制的离合驱动机构,主要由一主动盘和一限位套接于其上方的从动齿轮盘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主动盘的平面中心处凸伸有一驱动齿轴,并提供一设有一组或多组弧状下限位槽的固定盖于齿轴底段套设;其中,从动齿轮盘的底部设成恰可提供固定盖于底段盖合封口的齿槽;进而配合从动齿轮盘的内部底面设有相对形状、位置的上限位槽,藉此提供上,下限位槽,分别以插销衔制定位各一接受弧状限位移动,而适位于驱动齿轴侧边环列分布,并与之适度啮接的从动飞轮;且,上限位槽的其一侧极限位置处的外侧边,分别设有各一前低、后高的卡合阻挡齿;藉此提供各从动飞轮经由主动盘的正向驱转,即由驱动齿轴的啮接传动,使从动飞轮反转,移进至弧状限位槽的侧边极限位置,进入与卡合阻挡齿啮接,并接受其阻挡形成嵌止,进而驱使外围的从动齿轮盘回转;而当主动盘的反向驱转时,则由驱动齿轴传动从动飞轮正转,移出弧状限位槽的侧边极限位置,脱离与卡合阻挡齿的啮接形成空转,并令从动齿轮盘因脱离驱转而停滞;藉此达成经由底段主动盘的正反转向控制,即可具有顶段从动齿轮盘驱转或停滞的离合驱动效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转向控制的离合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主动盘可以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东和
申请(专利权)人:巫东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