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朝泉专利>正文

单向棘轮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5271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单向棘轮组,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一棘轮本体(1),该棘轮本体(1)的内环缘形成设有复数的容置槽(11),该容置槽(11)是设置为设有一高位容槽及低位容槽的组合结构,并且在该容置槽(11)内分别设有一制动组(12),该制动组(12)包括有一滚动体(121)及一弹性件(122),其中,该滚动体(121)设置在上述的低位容槽内,而弹性件(122)则是设置在高位容槽内,另在其端面分别盖设有一盖体(2)顶制盖合,而构成单向棘轮组的整体组合结构。(*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般车辆领域车辆传动装置中的单向棘轮组,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在棘轮本体的环缘设有复数的容置槽,并在容置槽内设有滚动体及弹性件,而具有结构稳固及组装容易功效的单向棘轮组。其是借由设置在棘轮本体的容置槽,而可达到转动时具有单向棘轮的功效,使得单向棘轮组在使用上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的功效,另可降低在组装上的困难度,而具有结构简单、结构稳固及组装容易的优良功效,从而成为一种相当具有实用性及进步性的新设计,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介绍
当前一般现有习用的单向棘轮组,其主要是适用于各种车辆的转动结构,而众所皆知,当齿盘在转动时是连动该棘轮组,因此一般的棘轮组在结构设计上均是采用正向时可带动运转而呈向前行进状,而在逆向时则利用其结构而呈空转状,令其达到行进时,不致因使用者的不慎,而造成使用者安全上的顾虑,简言之,当使用者在向前行进时,不会因使用者向后踩踏而造成齿盘整体结构的反作用力而发生跌倒的情形。而现有习用的单向棘轮组结构,如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246093号“自行车的单向棘轮传动结构改良”可知,因其整体卡合结构是另外利用设有一卡合组件达到其功效,如此而造成该单向棘轮组在实际使用上的诸多不便,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而其缺点可说明如下上述现有习用的单向棘轮组结构,因其在使用上需承受全部的踩踏力,因此若将其设为分离式结构,势必将造成结构上的不完整;再者,此种结构因其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在制成组装上,亦有其困难度,如此显得相当不具实用性。以上为一般现有单向棘轮组的结构,但由于此种结构除了容易造成结构上的缺陷外,而且还存在会造成组装困难等相当大的麻烦,因此整体来讲相当不具有实用性。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单向棘轮组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进一步改进。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单向棘轮组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单向棘轮组,能够改进一般市面上现有常规的单向棘轮组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单向棘轮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单向棘轮组,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利用一设置在棘轮本体的容置槽,而可达到令其转动时具有单向棘轮的功效,使单向棘轮组在使用上具有结构简单、结构稳固及工作可靠的功效,从而更具有实用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向棘轮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降低现有习用单向棘轮组在组装上的困难度,使其具有结构简单、组装容易的功效,而能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在总体上具有增进的功效,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单向棘轮组,其主要包括一棘轮本体,该棘轮本体的内环缘形成设有复数的容置槽,该容置槽是设置为设有一高位容槽及低位容槽的组合结构,并且在该容置槽内分别设有一制动组,该制动组包括有一滚动体及一弹性件,其中,该滚动体设置在上述的低位容槽内,而弹性件则是设置在高位容槽内,最后再利用另在其端面分别盖设有一盖体顶制盖合,而构成单向棘轮组的整体组合结构,具有结构稳固及组装容易的优良功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单向棘轮组,其主要包括一棘轮本体,该棘轮本体的内环缘形成设有复数的容置槽,该容置槽是设置为一具有高位容置槽及低位的容置槽相结合的结构,在该容置槽内并分别设有制动组,如此再利用一盖体予以顶制在棘轮本体的两端面,而可达到具有结构稳固及组装容易的功效,且相当具有产业的利用价值。本技术在使用时完全没有现有习用单向棘轮组存在的缺陷,而且可以使得本技术结构更加稳固及多变化,因此可达到相当的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兹将本技术的优点具体说明如下1、本技术单向棘轮组,由于其主要是由容置槽、制动组及盖体所构成,利用一设置在棘轮本体的容置槽,而可达到令其转动时具有单向棘轮的功效,故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及工作可靠的功效。2、本技术单向棘轮组,因为其仅是对于单向棘轮组做些微的结构改变,所以结构简易,制造成本也相对减少,在制造上并不会增加业者的负担,而符合经济效益,且与产品所能达到的功效及使用实用性相比较更是物超所值,相当具有产业的利用价值。3、本技术单向棘轮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在使用上结构稳定可靠,更加适于实用,更能符合使用者对于单向棘轮组产品的需求,能够给予消费者更佳的选择,而能够大幅提升其整体效益性,从而更为适于实用。4、本技术确实可以达到实用上的功效,不仅使用方便,不需烦杂的手续,而且结构成形的加工更是简便,符合成本效益,而确实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使用。5、本技术在结构设计、使用的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确实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并且所揭露的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设计,其既未见于任何刊物,在申请前更未见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公知、公用在先,且市面上亦未见有类似的产品,即在同类产品中均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实具有新颖性。6、本技术的结构确比现有的单向棘轮组更具技术进步性,且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及功能亦远非现有的单向棘轮组所可比拟,较现有的单向棘轮组更具有技术上的进步,并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而确实具有创造性。7、本案申请人是实际生产制造车用零件的公司,发展此类产品已有十数年的经验,对于现有的单向棘轮组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相当了解,而本技术即是根据上述缺陷研究开发而创设的,其确实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及功效,不但在空间结构型态上确属创新,而且较现有的单向棘轮组确实具有相当的增进功效,且较现有习知产品更具有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优良功效,而确实具有实用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特殊结构的单向棘轮组,主要是利用一设置在棘轮本体的容置槽,而可达到令其转动时具有单向棘轮的功效,使单向棘轮组在使用上具有具有结构简单、结构稳固及工作可靠的功效,从而更具有实用性;另其可降低单向棘轮组在组装上的困难度,具有组装容易的优点,而能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在总体上具有增进的功效,更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单向棘轮组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单向棘轮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单向棘轮组的动作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单向棘轮组的另一动作示意图。1----棘轮本体11---容置槽 12---制动组121--滚动体122--弹性件111--位差面2----盖体 3----转动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单向棘轮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单向棘轮组,其主要包括一棘轮本体(1),该棘轮本体(1)的内环缘形成设有复数的容置槽(11),该容置槽(11)是设置为设有一高位容槽及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朝泉
申请(专利权)人:陈朝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