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供电布局布线的功率模块及功率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5195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8:55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路供电布局布线的功率模块及功率模组,一种多路供电布局布线的功率模块,其第二输入导电层包括多路第二输入连接部、多路第二输入通路部和第二芯片布置区,第二桥臂功率芯片组布置于所述第二芯片布置区上,所述多路第二输入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输入电极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多路供电布局布线的功率模组,其功率模块中通过在第二输入导电层上设置多路第二输入连接部,如此,可以方便调节各路的电流分布。还可以通过调节多路第二输入连接部的宽窄和绑定线的多少,来调节第二输入导电层和第二输入电极之间的电流分布,直接影响其上的寄生电感和每个功率芯片上通过的电流分布。

Power module and power module of multiple power supply layout and wi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路供电布局布线的功率模块及功率模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功率模块领域。
技术介绍
功率模块是功率电子电力器件如MOS管(中文全称:金氧半场效晶体管;英文全称: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IGBT(英文全称: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中文全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FRD(快恢复二极管)按一定的功能组合封装成的功率开关,其主要用于电动汽车,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工业变频等各种场合下的功率转换。以MOS管为例,如图1a所示,其常见由两个上下串联的MOS管组成,形成桥路。上桥中的MOS管漏极D接电源正极P+,源极S与下桥上MOS管的漏极D连接,下桥上MOS管的源极接电源负极P-,上桥MOS管的源极S和下桥MOS管的漏极D作为输出端Out。上桥MOS管和下桥MOS管的G极接控制信号。然而随着模块中的功率开关被重复地切换,由其结构配置所产生的电感会降低功率模块的可靠性。传统的功率模块由于续流回路面积较大,导致模块的续流回路电感很大,使模块的开关损耗大,可靠性低。如图1b、图1c所示,功率模块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路供电布局布线的功率模块,包括底板及设置于底板上的功率单元、输出电极和输入电极;所述输入电极包括第一输入电极、第二输入电极;所述功率单元包括基板、电路铜层和功率芯片组,所述电路铜层形成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功率芯片组布置于所述电路铜层上;所述电路铜层包括第一输入导电层、第二输入导电层和输出导电层;所述功率芯片组包括第一桥臂功率芯片组和第二桥臂功率芯片组;所述第一输入导电层直接或者间接与所述第一输入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导电层直接或者间接与所述第二输入电极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入导电层包括多路第二输入连接部、多路第二输入通路部和第二芯片布置区,多路第二输入连接部通过多路第二输入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路供电布局布线的功率模块,包括底板及设置于底板上的功率单元、输出电极和输入电极;所述输入电极包括第一输入电极、第二输入电极;所述功率单元包括基板、电路铜层和功率芯片组,所述电路铜层形成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功率芯片组布置于所述电路铜层上;所述电路铜层包括第一输入导电层、第二输入导电层和输出导电层;所述功率芯片组包括第一桥臂功率芯片组和第二桥臂功率芯片组;所述第一输入导电层直接或者间接与所述第一输入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导电层直接或者间接与所述第二输入电极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入导电层包括多路第二输入连接部、多路第二输入通路部和第二芯片布置区,多路第二输入连接部通过多路第二输入通路部与所述第二芯片布置区电连接;所述第二桥臂功率芯片组布置于所述第二芯片布置区上,所述多路第二输入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输入电极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供电布局布线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入电极上对应分成多路,与第二输入导电层上的多路第二输入连接部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供电布局布线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铜层包括第一输入引流层、第一输入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慧成功率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