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5057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包括相配合形成容纳空间的支撑组件和背板,容纳空间至少容纳部分灯条,支撑组件包括与背板的底板相对且位于底板上方的支撑部。支撑部上开有插接槽,灯条包括本体和凸设于本体上部的插接部,插接部插接在插接槽中,本体的上部未设置插接部的上表面与支撑部的下表面相抵接,本体的下部与底板相抵接,实现灯条分别与支撑组件和背板相对位置的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降低整体的组装难度,保证灯条与支撑组件和背板长时间的稳固连接,有效提高重工效率。

A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显示器的体积需求日趋轻薄,现有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虽然有其优点,然而其体积大,并且耗电,因此,液晶显示器、电浆显示器及电致发光显示器等平面显示器已渐渐成为主流,其中,液晶显示器由于具有操作电压低、无辐射线、重量轻及体积小等优点,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液晶显示器结构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发光,液晶显示面板位于背光模组的上方,且需要利用背光模组来提供光源。传统的背光模组通常将灯条通过胶带黏贴在胶框上,以实现灯条在胶框上的固定,避免灯条在背光模组的运动过程中出现偏斜现象,保证背光模组较好的光学效果,广泛的应用在车载和工控等产品当中。但是上述固定方式会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方面,灯条的宽度较窄,不方便胶带的黏贴,增加背光模组整体的组装难度;第二方面,胶带在使用的过程中,受时间和温度的影响,胶带的黏着力会逐渐降低,无法实现灯条在胶框上的稳固连接;第三方面,背光模组在重工时,胶框残余的胶带的残胶需要耗费较长的工时和较多的人力进行清除,使得背光模组的重工效率低下。基于此,亟待专利技术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来解决如上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在实现灯条分别与支撑组件和背板稳定连接的前提下,可以降低背光模组的组装难度,保证灯条分别与支撑组件和背板长时间的稳固连接,提高背光模组的重工效率。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可提高组装效率,各部分零部件装配的稳定性受时间和温度的影响较小,可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重工效率。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相配合形成容纳空间的支撑组件和背板,所述容纳空间至少容纳部分灯条,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背板的底板相对且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灯条包括:本体;以及插接部,凸设于所述本体的上部,所述支撑部上开有插接槽,所述插接部插接在所述插接槽中,所述本体的上部未设置所述插接部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相抵接,所述本体的下部与所述底板相抵接。可选地,所述背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侧面的侧板,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支撑部组成弯折结构的挡墙部,所述侧板、所述挡墙部和所述本体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宽度方向由外至内依次排布,所述本体与所述挡墙部通过卡凸和卡槽的配合相固定。可选地,所述挡墙部由其下表面向上开设所述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容纳空间沿所述挡墙部的厚度方向相连通,所述本体与所述挡墙部相对的一面朝所述挡墙部延伸设置有所述卡凸。可选地,所述卡凸的截面形状呈T型。可选地,所述背板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侧面的侧板,所述本体与所述侧板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侧板的内侧,所述本体与所述侧板通过卡钩和卡孔的配合相固定。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支撑部组成弯折结构的挡墙部,所述挡墙部位于所述侧板的外侧。可选地,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向下延伸有与所述挡墙部间隔设置的限位块,所述挡墙部与所述限位块之间的导向空间与所述插接槽相连通。可选地,所述挡墙部与所述限位块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插接部的厚度相同;或所述挡墙部与所述限位块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插接部的厚度,且不超过1mm。可选地,所述插接槽呈通孔状,所述插接部伸出所述插接槽,且位于显示面板的一侧。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相配合形成容纳空间的支撑组件和背板,容纳空间容纳有至少部分灯条,支撑组件包括与背板的底板相对且位于底板上方的支撑部。本技术的支撑部上开有插接槽,灯条包括本体和凸设于本体上部的插接部,插接部插接在插接槽中,本体上部未设置插接部的上表面与支撑部的下表面相抵接,本体的下部与底板相抵接,实现灯条分别与支撑组件和背板相对位置的固定。由于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取消了设置在灯条和支撑组件之间的胶带,第一方面可以方便背光模组的组装,降低背光模组整体的组装难度;第二方面,插接部与插接槽为机械固定方式,受时间和温度的影响较小,能够保证灯条分别与支撑组件和背板长时间的稳固连接;第三方面,由于电路板与胶框支撑组件上无胶带残胶的存在,方便背光模组的重工,可以有效提高背光模组的重工效率。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应用如上提到的背光模组,第一方面可以提高显示装置之的组装效率,降低背光模组整体的组装难度;第二方面,显示装置各部分零部件装配的稳定性受时间和温度的影响较小;第三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重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第一个截面的剖视图;图2是图1移除灯条后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灯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第二个截面的剖视图;图5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灯条安装在胶框内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一提供的胶框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装置在第三个截面的剖视图;图8是实施例三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00-显示装置;10-背光模组;20-显示面板;1-胶框;2-背板;3-灯条;4-容纳空间;5-中框;6-反射片;7-导光板;8-光学膜片;11-胶框的支撑部;12-胶框的挡墙部;13-导向空间;21-底板;22-侧板;31-电路板;32-灯珠;51-中框的支撑部;52-中框的挡墙部;81-下扩散片;82-下棱镜片;83-上棱镜片;84-上扩散片;111-第一插接槽;112-限位块;121-卡槽;221-卡孔;311-插接部;312-卡凸;313-卡钩;314-本体;511-第二插接槽;3141-上表面;3142-下表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在第一个截面的剖视图,图2是图1移除灯条3后显示装置100的剖视图。第一个截面是指显示装置100在插接部311处的截面,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包括背光模组10和显示面板20,其中,显示面板20设置在背光模组10的上方,背光模组10提供的光打到显示面板20上实现图像在显示面板20的显示。具体而言,背光模组10包括背板2、灯条3、反射片6、导光板7、光学膜片8以及作为支撑组件的胶框1。其中,胶框1包括胶框的支撑部11,显示面板20设置在胶框的支撑部11上,胶框的支撑部11在底板21的上方,且与背板2的底板21相对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4。灯条3包括电连接的电路板31和灯珠32,灯珠32设置在容纳空间4中,通过胶框的支撑部11的遮挡作用,防止灯珠32发出的光未经过显示面板20便从显示装置100漏出,使显示装置100有较好的显示亮度以及色彩鲜艳度。此外,在容纳空间4中,由底板21朝显示面板20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反射片6、导光板7以及光学膜片8,光学膜片8由底板21朝显示面板20的方向依次设置有下扩散片81、下棱镜片82、上棱镜片83以及上扩散片84,灯珠32位于导光板7的侧面。从灯珠32发出的光线经由导光板7的导向以及反射片6的反射,依次经过下扩散片81、下棱镜片82、上棱镜片83以及上扩散片84,从显示面板2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相配合形成容纳空间(4)的支撑组件和背板(2),所述容纳空间(4)至少容纳部分灯条(3),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背板(2)的底板(21)相对且位于所述底板(21)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3)包括:本体(314);以及插接部(311),凸设于所述本体(314)的上部,所述支撑部上开有插接槽,所述插接部(311)插接在所述插接槽中,所述本体(314)的上部未设置所述插接部(311)的上表面(3141)与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相抵接,所述本体(314)的下部与所述底板(21)相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相配合形成容纳空间(4)的支撑组件和背板(2),所述容纳空间(4)至少容纳部分灯条(3),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背板(2)的底板(21)相对且位于所述底板(21)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3)包括:本体(314);以及插接部(311),凸设于所述本体(314)的上部,所述支撑部上开有插接槽,所述插接部(311)插接在所述插接槽中,所述本体(314)的上部未设置所述插接部(311)的上表面(3141)与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相抵接,所述本体(314)的下部与所述底板(21)相抵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21)的侧面的侧板(22),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支撑部组成弯折结构的挡墙部,所述侧板(22)、所述挡墙部和所述本体(314)沿所述背光模组(10)的宽度方向由外至内依次排布,所述本体(314)与所述挡墙部通过卡凸和卡槽的配合相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部由其下表面向上开设所述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容纳空间(4)沿所述挡墙部的厚度方向相连通,所述本体(314)与所述挡墙部相对的一面朝所述挡墙部延伸设置有所述卡凸。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政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