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式复合调谐转动惯量驱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34591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系统中振动的抑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悬吊式复合调谐转动惯量驱动控制系统,其包括平动控制单元以及转动控制单元,平动控制单元固定在被控结构底部,平动控制单元下端连接转动控制单元;平动控制单元包括安装板、轨道板Ⅰ、移动板Ⅰ、轨道板Ⅱ、移动板Ⅱ以及限位块;转动控制单元包括双向悬吊装置、悬吊轴、驱动器、变速器、转轴、转动惯量盘以及法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合主动和被动控制技术,将悬吊形式的TMD、AMD以及转动惯量驱动控制装置的优点结合起来,利用多个单元相配合的模式,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控制的效果,控制力可控。

Suspension type compound tuned moment of inertia drive contro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吊式复合调谐转动惯量驱动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系统中振动的抑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悬吊式复合调谐转动惯量驱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空间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大。国家在土木工程的投入越来越大,高速公路、铁路、桥梁、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等不断兴建。除此之外,人们还探索开发更广阔的空间,向“深海”、“深空”探索,海洋平台、宇宙空间站等结构也发展迅速。这些空间结构,在施工以及后期运行使用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荷载的作用,包括静荷载和动荷载。在结构的使用过程中,对结构影响较大的往往是动载作用,如地震、风、浪、流、冰、爆炸等,结构在这些动力荷载的作用下会产生振动,一般情况下会引起疲劳与可靠性问题,严重时会造成结构的破坏失效,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遭受动载作用后,如地震作用,结构产生倒塌破坏,无法继续使用,或者即使结构没有倒塌,但其内部的设备设施、装饰装修、安装系统受到破坏之后也无法继续使用,甚至造成次生灾害,这给使用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安全威胁和经济财产损失。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结构的要求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可用,还在结构安全性、耐久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在结构的使用过程中,结构物不仅需要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还需要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等方面的要求。如,高层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会产生振动,在没有减隔震措施的情况下,处于高层的使用者会感到结构物的晃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结构物内部的设备设施甚至会受到由结构物振动引起的破坏,这不仅无法满足人们对结构物的舒适要求,也对经济财产造成威胁。为了解决由结构物振动引起的各种问题,消除或减轻由外部荷载引起的振动,振动控制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仅是在土木工程领域,振动控制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等领域也是热点方向。对于土木工程结构,在结构中恰当地安全振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减轻结构的动力响应,减轻结构的破坏或者疲劳损伤,从而满足人们对结构的安全、舒适等需求,达到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的合理平衡。大量研究表明,振动控制技术在土木工程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和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防止或减轻结构的破坏,提高结构的防灾性能,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可以延长结构寿命,降低结构的维护成本,极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结构在极端条件下的舒适度要求。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控制、被动控制、半主动控制以及混合控制。其中,被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其中用于被动调谐吸能的装置主要包括调谐质量阻尼器和调谐液体阻尼器等,已经在诸多土木工程结构中得到了应用。TMD控制的原理是通过调整子结构即阻尼器的频率与主结构即受控结构一致或相近,使子结构与主结构共振,通过子结构内部阻尼机制耗散主结构振动能量,从而消减主结构动力响应,达到振动控制的目的。大量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已经表明,例如:美国波士顿60层的JohnHancock大楼、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双子塔、中国台北101大楼均安装了TMD振动控制系统,通过在后期的应用证明了被动控制TMD系统具有稳定、良好的控制效果。结构的运动形式具有复杂多样的特性,通常由平动以及扭转摆动组合而成。然而采用TMD系统控制悬吊质量体系摆动问题时发现:当结构悬挂方向与其摆振运动方向一致时,无论是在初始偏移还是简谐荷载激励输入下,TMD系统都能发挥有效的控制作用;当把TMD系统用于结构另一个方向摆振控制即当结构悬挂方向与其摆振运动方向相互垂直时,无论怎样调整系统参数(如结构摆长、控制系统位置等),TMD系统始终无法工作。经过大量的理论分析和试验探索,提出了平动TMD控制系统只能控制结构的平动运动而对回转摆振控制无效的结论。经过学者的研究表明,其根本原因在于此时TMD、TLD等被动控制系统处于离心状态而失去作用,系统质量块(或TLD水箱中的水)根本不运动,甚至主动质量阻尼器/驱动器(英文名ActiveMassDamper/Driver,AMD)控制系统主动控制力因需要克服质量块重力分量而使其控制效率大大折扣。然而具有回转摆振运动特性的结构运动形式极为常见,如:不规则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扭转摆振;悬吊结构的摆动;海洋平台在海浪、风、冰等耦合作用下的扭转摆振等。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特殊的结构振动/运动控制系统,使其可以自动克服(或摆脱)重力场对控制系统自身的影响(离心力作用),或者使控制系统自身的工作/运动规律与重力场解耦,系统自振不受重力影响,以上两个方面均可以达到使控制系统充分运动起来的目的,从而发挥控制系统对结构振动的有效控制作用。综上所述,现有的结构振动控制装置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对保障结构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现有的结构振动控制装置/系统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不足:第一,平动TMD控制装置只能控制结构的平动运动而对回转摆振控制无效;第二,平动AMD控制装置虽然可以控制回转摆振,但是控制效率极低,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第三,被动转动惯量调谐阻尼器对回转摆振运动控制有效,但是其需要针对结构自身进行复杂的调频,对某些复杂结构控制效率较低,效果不佳,存在鲁棒性低,可控性低,适用范围小等缺点。本专利技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吊式复合调谐转动惯量驱动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平动TMD对回转摆振运动控制失效;平动AMD控制效率低、效果较差;被动调谐转动惯量阻尼器控制适用鲁棒性低、调频技术复杂、适用范围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悬吊式复合调谐转动惯量驱动控制系统,其包括平动控制单元以及转动控制单元,平动控制单元固定在被控结构底部,平动控制单元下端连接转动控制单元;平动控制单元包括安装板、轨道板Ⅰ、移动板Ⅰ、轨道板Ⅱ、移动板Ⅱ以及限位块,轨道板Ⅰ和轨道板Ⅱ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限位块,安装板固定在被控结构上,轨道板Ⅰ固定在安装板上,轨道板Ⅰ和轨道板Ⅱ上均开有中心导轨,中心导轨两侧分别开有一个辅助导轨Ⅰ和辅助导轨Ⅱ,移动板Ⅰ和移动板Ⅱ上分别带有一个中心滑块,中心滑块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辅助滑块Ⅰ和辅助滑块Ⅱ,中心滑块与中心导轨相配合,辅助滑块Ⅰ和辅助滑块Ⅱ分别与对应轨道板上的辅助导轨Ⅰ和辅助导轨Ⅱ相配合;轨道板Ⅰ固定在安装板下端,轨道板Ⅰ配合安装有移动板Ⅰ,移动板Ⅰ下面固定轨道板Ⅱ,轨道板Ⅱ的导轨方向与轨道板Ⅰ的导轨方向垂直,轨道板Ⅱ配合安装有移动板Ⅱ;转动控制单元包括双向悬吊装置、悬吊轴、驱动器、变速器、转轴、转动惯量盘以及法兰,双向悬吊装置固定在移动板Ⅱ下端,悬吊装置下方安装悬吊轴,悬吊轴末端连接驱动器,驱动器输出端连接变速器,变速器外连转轴,转轴通过法兰与转动惯量盘连接,双向悬吊装置包括两个连接单元,连接单元包括固定板、立板以及旋转柱,立板固定在固定板两端,旋转柱固定在立板之间,连接单元的旋转柱交叉安装,形成整体的双向悬吊装置;被控结构上安装有传感器,用于采集被控结构的状态数据;驱动器底座上安装有编码器,驱动器与变速器以及编码器同轴相连。进一步的,中心导轨的轨道内设置电磁线圈以及高强永磁铁,中心滑块内设有线圈,利用线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吊式复合调谐转动惯量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动控制单元以及转动控制单元,平动控制单元固定在被控结构底部,平动控制单元下端连接转动控制单元;平动控制单元包括安装板(1)、轨道板Ⅰ(2)、移动板Ⅰ(3)、轨道板Ⅱ(4)、移动板Ⅱ(5)以及限位块(6),轨道板Ⅰ(2)和轨道板Ⅱ(4)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限位块(6),安装板(1)固定在被控结构上,轨道板Ⅰ(2)固定在安装板(1)上,轨道板Ⅰ(2)和轨道板Ⅱ(4)上均开有中心导轨(7),中心导轨(7)两侧分别开有一个辅助导轨Ⅰ(8)和辅助导轨Ⅱ(9),移动板Ⅰ(3)和移动板Ⅱ(5)上分别带有一个中心滑块(10),中心滑块(10)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辅助滑块Ⅰ(11)和辅助滑块Ⅱ(12),中心滑块(10)与中心导轨(7)相配合,辅助滑块Ⅰ(11)和辅助滑块Ⅱ(12)分别与对应轨道板上的辅助导轨Ⅰ(8)和辅助导轨Ⅱ(9)相配合;轨道板Ⅰ(2)固定在安装板(1)下端,轨道板Ⅰ(2)配合安装有移动板Ⅰ(3),移动板Ⅰ(3)下面固定轨道板Ⅱ(4),轨道板Ⅱ(4)的导轨方向与轨道板Ⅰ(2)的导轨方向垂直,轨道板Ⅱ(4)配合安装有移动板Ⅱ(5);转动控制单元包括双向悬吊装置(13)、悬吊轴(14)、驱动器(15)、变速器(16)、转轴(17)、转动惯量盘(18)以及法兰(19),双向悬吊装置(13)固定在移动板Ⅱ(5)下端,悬吊装置下方安装悬吊轴(14),悬吊轴(14)末端连接驱动器(15),驱动器(15)输出端连接变速器(16),变速器(16)外连转轴(17),转轴(17)通过法兰(19)与转动惯量盘(18)连接,双向悬吊装置(13)包括两个连接单元,连接单元包括固定板(131)、立板(132)以及旋转柱(133),立板(132)固定在固定板(131)两端,旋转柱(133)固定在立板(132)之间,连接单元的旋转柱(133)交叉安装,形成整体的双向悬吊装置(13);被控结构上安装有传感器,用于采集被控结构的状态数据;驱动器(15)底座上安装有编码器(22),驱动器(15)与变速器(16)以及编码器同轴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吊式复合调谐转动惯量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动控制单元以及转动控制单元,平动控制单元固定在被控结构底部,平动控制单元下端连接转动控制单元;平动控制单元包括安装板(1)、轨道板Ⅰ(2)、移动板Ⅰ(3)、轨道板Ⅱ(4)、移动板Ⅱ(5)以及限位块(6),轨道板Ⅰ(2)和轨道板Ⅱ(4)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限位块(6),安装板(1)固定在被控结构上,轨道板Ⅰ(2)固定在安装板(1)上,轨道板Ⅰ(2)和轨道板Ⅱ(4)上均开有中心导轨(7),中心导轨(7)两侧分别开有一个辅助导轨Ⅰ(8)和辅助导轨Ⅱ(9),移动板Ⅰ(3)和移动板Ⅱ(5)上分别带有一个中心滑块(10),中心滑块(10)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辅助滑块Ⅰ(11)和辅助滑块Ⅱ(12),中心滑块(10)与中心导轨(7)相配合,辅助滑块Ⅰ(11)和辅助滑块Ⅱ(12)分别与对应轨道板上的辅助导轨Ⅰ(8)和辅助导轨Ⅱ(9)相配合;轨道板Ⅰ(2)固定在安装板(1)下端,轨道板Ⅰ(2)配合安装有移动板Ⅰ(3),移动板Ⅰ(3)下面固定轨道板Ⅱ(4),轨道板Ⅱ(4)的导轨方向与轨道板Ⅰ(2)的导轨方向垂直,轨道板Ⅱ(4)配合安装有移动板Ⅱ(5);转动控制单元包括双向悬吊装置(13)、悬吊轴(14)、驱动器(15)、变速器(16)、转轴(17)、转动惯量盘(18)以及法兰(19),双向悬吊装置(13)固定在移动板Ⅱ(5)下端,悬吊装置下方安装悬吊轴(14),悬吊轴(14)末端连接驱动器(15),驱动器(15)输出端连接变速器(16),变速器(16)外连转轴(17),转轴(17)通过法兰(19)与转动惯量盘(18)连接,双向悬吊装置(13)包括两个连接单元,连接单元包括固定板(131)、立板(132)以及旋转柱(133),立板(132)固定在固定板(131)两端,旋转柱(133)固定在立板(132)之间,连接单元的旋转柱(133)交叉安装,形成整体的双向悬吊装置(13);被控结构上安装有传感器,用于采集被控结构的状态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巍王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