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回流深度除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4462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回流深度除磷装置,包括混合池、反应池、三沉池、加药系统、污泥回流装置,所述混合池、反应池、三沉池由管道顺次连接,所述混合池分为混合池a、混合池b两格,两者顺序连接,所述加药系统由酸、碱加药装置、絮凝剂加药装置和助凝剂加药装置组成,所述污泥回流装置通过管道将三沉池与反应池相连。其创新性体现在:将形成的化学污泥进行回流利用,一则充分利用了除磷反应过程中过量投加或反应不完全的除磷剂;二则利用高浓度化学絮状污泥的密集的网捕、吸附作用将初级反应遗漏的P、COD进行再次去除。

A deep dephosphorization device with circulation and circumflu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回流深度除磷装置
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回流深度除磷装置。
技术介绍
磷是生物体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然而如果水体中的磷含量超过一定量时,不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有研究表明,当水体中总磷的含量超过0.2mg/L,可促进藻类过度繁殖,破坏原有水体的平衡,引起富营养化污染。在大型污水处理厂中,往往采用A2/O工艺进行生物除磷,但是在小型的污水处理厂,或者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中,该繁琐的步骤难以操作。基于此,化学沉淀法是目前处理含磷废水的有效方法。化学沉析剂主要有铝离子、铁离子和钙离子,其中石灰和磷酸根生成的羟基磷灰石的平衡常数最大,除磷效果最好。投加石灰于含磷废水中,钙离子与磷酸根反应生成沉淀,反应如下:主反应:Ca2++7OH-+3H3PO4-=Ca5(OH)(PO4)3↓+6H2O副反应:Ca2++OH-=Ca(OH)2↓在我国,大部分农村目前均没有对污水进行处理,而是采取就近水体排放的方式,已经造成农村大量水体污染,对农村环境、居民健康产生风险。如果采取现有城镇污水管网收集集中处理的方式处理农村污水,由于污染源分布广且分散,单点污水量少等原因,造成管网投资巨大,从可行性上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须建立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对农村污水进行处理。当前使用最多、也最经济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是生化法。生化法对有机物和氮的去除效果是比较明显和易于控制的,但对磷的去除效果由于工艺条件的限制,很难满足排放指标的要求。目前在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中普遍采用在生化处理后增设化学加药除磷装置。化学加药除磷装置由加药泵、混合设备、加药箱、固液分离设备等组成。加药箱中配置有一定浓度的药剂,通过加药泵加入到水管中,利用混合设备与水充分接触混合后产生化学反应,水中的磷酸根形成难溶性的物质,然后通过沉淀、旋流等固液分离设备加以分离,从而降低水中的磷的浓度,达到排放标准。然而其具有如下缺点:由于要产生化学作用,必须采用过量投加的方式,一方面造成药剂的大量消耗,另一方面产生大量的化学污泥,污泥转运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药剂投加和污泥的处置所产生的运行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深度除磷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回流深度除磷装置,其创新性体现在:将形成的化学污泥进行回流利用,一则充分利用了除磷反应过程中过量投加或反应不完全的除磷剂;二则利用高浓度化学絮状污泥的密集的网捕、吸附作用将初级反应遗漏的磷(P)、化学需氧量(COD)进行再次去除。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循环回流深度除磷装置,包括混合池、反应池、三沉池、污泥回流系统、加药系统,所述混合池、反应池、三沉池由管道顺次连接,所述混合池分为混合池a、混合池b两格,两者顺序连接,所述加药系统由酸、碱加药装置、絮凝剂加药装置和助凝剂加药装置组成,所述污泥回流系统通过管道将三沉池与反应池相连。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酸碱加药装置通过管道与混合池a相连接;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絮凝剂加药装置通过管道与混合池a相连。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助凝剂加药装置通过管道与混合池b相连。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混合池a、混合池b和反应池中分别设有搅拌装置a、搅拌装置b和搅拌装置c。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充分利用生成的化学污泥中的过量除磷剂,节省30%的药剂投加,降低了运行成本。2.本技术除磷工艺效果好,最终出水中P的含量低于0.5mg/L。3.本技术的除磷工艺对COD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可将废水COD由100mg/L降至20~40mg/L,出水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4.常规化学除磷后的出水由于除磷剂的最佳pH为酸性或碱性,出水需经调节pH至6-9后方可排放,而本技术的除磷方法处理后的废水pH稳定在6-6.5,无需再添加酸、碱调节pH,节省了药剂费用。5.本技术的除磷方法化学污泥产量减少30~70%,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循环回流深度除磷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循环回流深度处理装置图其中:1-混合池,2-反应池,3-三沉池,4-加药系统,5-污泥回流装置,101-混合池a,102-混合池b,103-搅拌装置a、104-搅拌装置b,201-搅拌装置c,401-酸碱加药装置,402-絮凝剂加药装置,403-助凝剂加药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根据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循环回流深度除磷装置,包括混合池1、反应池2、三沉池3、加药系统4、污泥回流装置5,混合池1、反应池2、三沉池3由管道顺次连接,混合池1分为混合池a101、混合池b102两格,两者顺序连接,加药系统4由酸碱加药装置401、絮凝剂加药装置402和助凝剂加药装置403组成,污泥回流装置5通过管道将三沉池3与反应池2相连;酸碱加药装置401通过管道与混合池a101相连接;絮凝剂加药装置402通过管道与混合池a101相连;助凝剂加药装置403通过管道与混合池b102相连;混合池a101、混合池b102和反应池2中分别设有搅拌装置a103、搅拌装置b104和搅拌装置c201。工作原理:一种循环回流深度除磷装置,二级生化后的废水先后经过混合池a、混合池b、反应池和三沉池,经过化学除磷后出水达标排放或回用。废水在混合池a中调节pH后与除磷剂快速混合,在混合池b中与助凝剂混合,在除磷剂与助凝剂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细小的絮凝体。混合池b出水进入反应池进行充分反应,细小絮体逐渐凝聚成大絮体以便于沉淀。废水经过加药、混合、反应后,完成絮凝过程,反应池出水进入三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三沉池出水可达标排放或回用,三沉池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反应池,另一部分经处理后外运。实验例1某小麦淀粉加工厂的二级生化出水,废水中P浓度为10mg/L,COD为90mg/L,SS为60mg/L,废水水量为3000m3/d。应用本技术所述循环回流深度除磷工艺进行除磷,包括以下步骤:(1)经过好氧生化处理后的二沉池出水先进入混合池a,调节pH后在混合池a中加入除磷剂,进行快速混合;(2)混合池a出水进入混合池b,加入助凝剂并搅拌,形成细小絮体;(3)混合池b出水进入反应池,在反应池中充分反应,由细小絮体凝聚成大的絮体;(4)反应池出水进入三沉池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可直接排放,三沉池的化学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反应池,污泥回流比为50%,另一部分经处理后外运。所述混合池a停留时间为15min,搅拌强度为10W/m3,所述除磷剂采用三氯化铁FeCl3,加药量为50mg/L。所述混合池b停留时间为20min,搅拌强度为2W/m3,所述助凝剂为PAM,加药量为3mg/L。所述反应池停留时间为30min,搅拌强度为2W/m3。经处理后出水中P为0.3mg/L,P去除率为97%;COD为38mg/L,COD去除率为57.8%;SS为10mg/L,SS去除率为83.3%。实验例2某玉米淀粉加工厂的二级生化出水,废水水量5000m3/d,废水中P浓度为6mg/L,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回流深度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池(1)、反应池(2)、三沉池(3)、加药系统(4)、污泥回流装置(5),所述混合池(1)、反应池(2)、三沉池(3)由管道顺次连接,所述混合池分为混合池a(101)、混合池b(102)两格,两者顺序连接,所述加药系统(4)由酸碱加药装置(401)、絮凝剂加药装置(402)和助凝剂加药装置(403)组成,所述污泥回流装置(5)通过管道将三沉池(3)与反应池(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回流深度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池(1)、反应池(2)、三沉池(3)、加药系统(4)、污泥回流装置(5),所述混合池(1)、反应池(2)、三沉池(3)由管道顺次连接,所述混合池分为混合池a(101)、混合池b(102)两格,两者顺序连接,所述加药系统(4)由酸碱加药装置(401)、絮凝剂加药装置(402)和助凝剂加药装置(403)组成,所述污泥回流装置(5)通过管道将三沉池(3)与反应池(2)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回流深度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酸碱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士军汪艳雯周焕祥李洁琼刘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绿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