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化废水高效除硬脱硅耦合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34461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化废水高效除硬脱硅耦合处理系统,其包括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第一混凝池、第二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以及自动加药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严格控制废水的pH值,保证药剂与废水处于最佳的反应条件;自动加药装置可保证药液浓度配制精准,药剂加量准确;药剂添加顺序更具科学性,将碳酸钠的加药顺序置于PAM加药之后,且控制较短的反应时间,能够有效防止硅沉淀反溶,保证较好的除硬脱硅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气化废水的处理效率,处理后的气化废水满足工艺要求,且产泥量较少,系统运行稳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High efficiency desilication system of gasification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化废水高效除硬脱硅耦合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气化废水高效除硬脱硅耦合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煤气化(煤制气)是指煤在气化炉内,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使煤中的有机质与气化剂(如蒸汽/空气或氧气等)发生一序列的化学反应,将固体煤转化为含有CO、H2、CH4等可燃气体和CO2、N2等非可燃气体的过程。在气化过程中,气化炉和洗涤塔的底部会排出大量的气化废水,该气化废水中主要含有钙镁盐类、有机物、氢氟酸等杂质,这些杂质如果不去除会导致后续设备的腐蚀、结垢。因此,气化废水得到有效处理是实现循环利用并保证煤气化工艺正常运行的前提。目前,气化废水的处理系统主要有闪蒸系统和沉降系统,其中,闪蒸系统在闪蒸处理过程中,系统设备结垢、堵塞严重,系统管道容易磨损泄漏,而且管道阀门更换频繁,检修费用较高;沉降系统在沉降处理过程中,脱硅一般是采用投加石灰或氧化镁的方式进行,去硬是采用投加碳酸钠的方式,生成碳酸盐去除,但是,现有废水处理系统往往在同一反应池内先投加石灰和/或氧化镁,而后投加碳酸盐的方式,即在同一设备内脱硅和去硬,该系统存在投加碳酸盐去硬时,先生成的硅酸盐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更难溶的碳酸盐,导致沉淀物中硅的反溶,导致脱硅效果差,药剂使用量大,增加了煤气化技术运行的经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的气化废水高效除硬脱硅耦合处理系统。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气化废水高效除硬脱硅耦合处理系统,其包括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第一混凝池、第二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以及自动加药装置;所述自动加药装置包括除硬单元、除硅单元、PAM添加单元、碳酸钠添加单元、PFS添加单元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反应池通过所述第一反应池上的第一溢流口与所述第二反应池连通,所述第二反应池与所述第一混凝池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混凝池通过所述第一混凝池上的第二溢流口与所述第二混凝池连通,所述第二混凝池底部开设的出水口与连通管的进液端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出液端贯穿所述絮凝池的底部置于所述絮凝池的内部,所述絮凝池通过所述絮凝池上的第三溢流口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除硬单元的加药管分两路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反应池的进水口处和所述第二反应池的进水口处,所述除硅单元的加药管出液端置于所述第一反应池内,所述PAM添加单元的加药管出液端分两路分别置于所述第一混凝池的进水口处和所述絮凝池内,所述碳酸钠添加单元的加药管出液端置于所述第一混凝池的出水口处,所述PFS添加单元的加药管出液端置于所述第二混凝池内。进一步的,所述除硬单元、所述除硅单元、所述PAM添加单元、所述碳酸钠添加单元以及所述PFS添加单元均包括药仓、水罐、溶药罐以及储药罐,所述药仓的出料口和所述水罐的出水口均通过管路与所述溶药罐的进口连通,所述溶药罐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储药罐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储药罐的出液口与加药管的进液端连通;在连通所述药仓与所述溶药罐的管路上设有加药阀,在连通所述水罐与所述溶药罐的管路上设有加水阀,在所述储药罐的出液口设有出液阀,在所述加药管上设有加药流量计,在所述溶药罐上设有称重模块;在所述第一反应池的进水管上设有第一pH传感器和进水流量计,在所述第二反应池内设有第二pH传感器;所述称重模块、所述加药流量计、所述第一pH传感器、所述第二pH传感器以及所述进水流量计均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加药阀、所述加水阀以及所述出液阀均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信号连接。进一步的,其还包括设于所述沉淀池内的泥位计,在所述沉淀池的排泥口处设有排泥阀;所述泥位计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排泥阀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信号连接。进一步的,在所述沉淀池出水口处设有浊度传感器,所述浊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信号连接。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反应池、所述第二反应池、所述第一混凝池、所述第二混凝池、所述絮凝池以及所述溶药罐内均设有搅拌装置。进一步的,在所述絮凝池内竖直设有导流筒,所述连通管的出液端贯穿所述导流筒的底部置于所述导流筒的内部,所述第二混凝池内的搅拌装置设于所述导流筒内。进一步的,在所述絮凝池的上部还竖直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于所述导流筒与所述第三溢流口之间,且所述导流板底端高度低于所述第三溢流口的高度。进一步的,在所述导流筒内设置有若干环形加药器,所述PAM添加单元的加药管出液端与所述环形加药器的进液端连通。进一步的,其还包括污泥回流管和外排管,所述污泥回流管和所述外排管的进泥端均与所述排泥口连通,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出泥端贯穿所述第二混凝池和所述导流筒的底部置于所述导流筒内,在所述污泥回流管上设有回流阀和污泥流量计,所述污泥流量计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回流阀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本技术的优点:1、本技术可严格控制废水的pH值,保证药剂与废水处于最佳的反应条件;自动加药装置可保证药液浓度配制精准,药剂添加量准确,可降低多余药剂的添加量,进而可减少产泥量,系统运行稳定,有效提高了废水处理效率,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反应池和混凝池,且PAM加料单元设置在除硅单元和碳酸钠添加单元之间,药剂添加顺序更具科学性,将碳酸钠的加药顺序置于PAM加药之后,通过PAM的絮凝,水中脱硅后的小颗粒沉淀形成较大颗粒的沉淀,而且使已沉淀的含硅化合物被PAM包裹起来,防止后续投加碳酸钠时因生成更难溶的碳酸盐导致沉淀物中硅的反溶,保证较好的除硬脱硅效果。本技术可有效提高气化废水的处理效率,处理后的气化废水满足工艺要求,且产泥量较少,系统运行稳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3、本技术通过在絮凝池内设置导流筒,导流筒内设置若干环形加药器,使第二混凝池内的出水在导流筒内上升过程中与PAM充分接触混合,保证了脱硅除硬后沉淀物充分絮凝,使小颗粒沉淀物充分长大,增加后续沉淀时的沉淀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除硬单元、除硅单元、PFS添加单元、碳酸钠添加单元以及PAM添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控制原理图。图中:第一反应池1、第二反应池2、第一混凝池3、第二混凝池4、絮凝池5、沉淀池6、除硬单元7、除硅单元8、PAM添加单元9、碳酸钠添加单元10、PFS添加单元11、控制器12、药仓13、水罐14、溶药罐15、储药罐16、加药管17、加药阀18、加水阀19、出液阀20、加药流量计21、称重模块22、第一pH传感器23、进水流量计24、第二pH传感器25、泥位计26、排泥阀27、浊度传感器28、搅拌装置29、导流筒30、导流板31、斜板32、环形加药器33、污泥回流管34、污泥流量计35、连通管36、回流阀37、外排管38、刮泥机3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气化废水高效除硬脱硅耦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第一混凝池、第二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以及自动加药装置;所述自动加药装置包括除硬单元、除硅单元、PAM添加单元、碳酸钠添加单元、PFS添加单元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反应池通过所述第一反应池上的第一溢流口与所述第二反应池连通,所述第二反应池与所述第一混凝池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混凝池通过所述第一混凝池上的第二溢流口与所述第二混凝池连通,所述第二混凝池底部开设的出水口与连通管的进液端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出液端贯穿所述絮凝池的底部置于所述絮凝池的内部,所述絮凝池通过所述絮凝池上的第三溢流口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除硬单元的加药管分两路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反应池的进水口处和所述第二反应池的进水口处,所述除硅单元的加药管出液端置于所述第一反应池内,所述PAM添加单元的加药管出液端分两路分别置于所述第一混凝池的进水口处和所述絮凝池内,所述碳酸钠添加单元的加药管出液端置于所述第一混凝池的出水口处,所述PFS添加单元的加药管出液端置于所述第二混凝池内。

【技术特征摘要】
1.气化废水高效除硬脱硅耦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第一混凝池、第二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以及自动加药装置;所述自动加药装置包括除硬单元、除硅单元、PAM添加单元、碳酸钠添加单元、PFS添加单元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反应池通过所述第一反应池上的第一溢流口与所述第二反应池连通,所述第二反应池与所述第一混凝池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混凝池通过所述第一混凝池上的第二溢流口与所述第二混凝池连通,所述第二混凝池底部开设的出水口与连通管的进液端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出液端贯穿所述絮凝池的底部置于所述絮凝池的内部,所述絮凝池通过所述絮凝池上的第三溢流口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除硬单元的加药管分两路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反应池的进水口处和所述第二反应池的进水口处,所述除硅单元的加药管出液端置于所述第一反应池内,所述PAM添加单元的加药管出液端分两路分别置于所述第一混凝池的进水口处和所述絮凝池内,所述碳酸钠添加单元的加药管出液端置于所述第一混凝池的出水口处,所述PFS添加单元的加药管出液端置于所述第二混凝池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废水高效除硬脱硅耦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硬单元、所述除硅单元、所述PAM添加单元、所述碳酸钠添加单元以及所述PFS添加单元均包括药仓、水罐、溶药罐以及储药罐,所述药仓的出料口和所述水罐的出水口均通过管路与所述溶药罐的进口连通,所述溶药罐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储药罐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储药罐的出液口与加药管的进液端连通;在连通所述药仓与所述溶药罐的管路上设有加药阀,在连通所述水罐与所述溶药罐的管路上设有加水阀,在所述储药罐的出液口设有出液阀,在所述加药管上设有加药流量计,在所述溶药罐上设有称重模块;在所述第一反应池的进水管上设有第一pH传感器和进水流量计,在所述第二反应池内设有第二pH传感器;所述称重模块、所述加药流量计、所述第一pH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梅潘文刚田力魏渊乔宇陈强孙树青郝永刚张世奇南云杰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晶泰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