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除雾器及其电场的喷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33876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尘除雾器及其电场的喷淋系统,包括主框架和驱动部件;主框架上定位有若干根喷淋管,每一根喷淋管具有若干喷嘴,装配后,主框架支撑于除尘除雾器主体且位于各电极部件上方,且在驱动部件的作用下,主框架能够相对除尘除雾器主体往复运动;驱动主框架整体移动实现清灰方式,需要布置数量比较多的喷淋管,可以有效避免以及悬吊梁造成的喷淋盲区,对除尘除雾设备中阴极系统和阳极系统进行全面清灰;再者每一根喷淋管负责相对小区域内阴极系统的喷洗,这样主框架采用短距离路程往复移动方式,移动距离短、可靠性高、稳定性好,相应地,由于采用短距离移动,传动机构长度比较短,系统占地空间小,系统使用可靠性高。

A dust remover and its electric field spra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尘除雾器及其电场的喷淋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场清灰
,特别涉及一种除尘除雾器及其电场的喷淋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工业尾气的排放要求也越来越高,通常采用除尘除雾设备脱除气体中细小颗粒物及各种粉尘。以湿式电除尘器为例,湿式电除尘器是一种用来处理含微量粉尘和微颗粒的净化设备,主要用来除去含湿气体中的粉尘、酸雾、液滴、气溶胶、PM2.5等有害物质,具有除尘效率高、压力损失小、操作简单、能耗低等优点,是治理大气粉尘污染的理想设备。湿式电除尘器工作时,阳极板或阳极筒、阴极框架及阴极线积灰过多,将会造成除尘器电场负荷增加,使电场参数恶化,降低电场强度和捕尘能力,影响设备除尘效率。因此保持阴阳极系统的清洁是提高湿式电除尘器的集尘效率的重要条件。目前,除尘除雾主要采用顶部喷淋清灰方式,即在电场上方设置喷淋管及喷嘴,喷淋水喷到阳极板或阳极筒表面后形成水膜,将阳极板或阳极筒表面收集到的粉尘颗粒随水膜一起流淌到下方的灰斗内排出。现有的顶部高压喷淋分两种,一种是固定喷淋方式,也是主要喷淋方式,在除尘除雾器集尘极上方布置固定清洗装置,清洗装置包括装有液态除垢剂的中空腔体和设置在腔体下方的复数个喷头,对除尘除雾器进行清洁。另一种是移动喷淋方式,喷嘴位于阳极管上方,喷淋系统的喷嘴相对于阳极系统的阳极管的位置可调,实现移动清灰。现有移动喷淋方式,采用少量喷嘴承载件,平行设置的两个喷嘴承载件,喷嘴承载件位移轨道方向带动喷嘴整排移动,通过控制系统实现精准冲洗。该技术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清灰系统中喷嘴数量少,但是要实现整个除尘除雾区域的清灰,一旦某个喷嘴发生堵塞,会影响大片除尘区域工作,导致出口尾气粉尘浓度超标;(2)喷嘴承载件位移运行路程太长,需要的精度高,容易产生误差,要额外配置控制系统,增加系统成本;(3)长距离移动使得传动机构更长,导致移动清灰系统需要的空间更大,不利于现场安装;(4)较长的传动机构会容易发生弯曲,导致系统强度低。因此,如何改善现有技术中喷淋系统的结构,至少克服上述缺陷之一,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除尘除雾器电场的喷淋系统,包括主框架和驱动部件;所述主框架上定位有若干根喷淋管,每一根所述喷淋管具有若干喷嘴,装配后,所述主框架支撑于除尘除雾器主体且位于各电极部件上方,且在所述驱动部件的作用下,所述主框架能够相对除尘除雾器主体往复运动。本技术中主框架相对除尘除雾器主体往复移动,所有喷淋管同时往复移动,形成覆盖所有阴极系统的喷淋区域,驱动主框架整体移动实现清灰方式,需要布置数量比较多的喷淋管,可以有效避免以及悬吊梁造成的喷淋盲区,对除尘除雾设备中阴极系统和阳极系统进行全面清灰,并且系统工作时可以避免其中某个喷嘴堵塞影响大片除尘区域工作现象,进而有利于大大降低出口尾气粉尘浓度超标;再者该技术中每一根喷淋管负责相对小区域内阴极系统的喷洗,这样主框架采用短距离路程往复移动方式,移动距离短、产生误差小、可靠性高、稳定性好。相应地,由于采用短距离移动,传动机构例如丝杠的长度比较短,使得系统整体占地空间小,不受使用环境空间的限制,提高使用灵活性;并且传动机构长度比较短,系统的强度比较高,提高系统使用可靠性。可选的,各所述喷淋管水平布置,并且相邻所述喷淋管之间间隔预定距离,各所述喷淋管的轴向平行气流方向。可选的,所述喷淋管的数量与所述电极部件的阴极系统纵向排数数量相同,相邻喷淋管间距等于相邻两排阴极系统间距;或者,所述喷淋管的数量少于所述电极部件的阴极系统纵向排数,各所述喷淋管集中布置于所述主框架的中部,并且D=Nd,其中,D为位于最外侧的喷淋管与相应端最外排阴极系统之间距离,d为相邻电极部件间距,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或者,所述喷淋管的数量少于所述电极部件的阴极系统纵向排数,相邻两喷淋管的间距为相邻两排阴极系统间距的整数倍。可选的,当所述主框架处于初始状态时,各所述喷淋管位于相应纵排阴极系统的正上方。可选的,所述主框架上设置有滑动部件,用于与所述除尘除雾器主体上设置的滑轨支撑滑动配合,在所述驱动部件作用下,所述滑动部件沿所述滑轨移动。可选的,所述滑动部件为辊轮组件,所述主框架上布置有至少两排辊轮组件,每排辊轮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辊轮,所述滑轨的数量与所述辊轮组件一一对应,所述主框架通过各所述辊轮支撑于所述滑轨之上或者吊挂于所述滑轨之下。可选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动力部件和丝杠-螺母组件,所述动力部件包括电机,所述丝杠-螺母组件包括螺纹配合的丝杠和螺母,所述丝杠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所述螺母固定连接所述主框架。可选的,还包括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螺母的最大移动行程范围。可选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电极部件灰尘的附着厚度控制所述主框架的运动速度以及与所述喷淋管相连的泵送部件的工作状态。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除尘除雾器,包括若干电极部件,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喷淋系统,用于对所述电极部件进行除尘。本技术所提供的除尘除雾器包括上述喷淋系统,故也具有喷淋系统的上述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喷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喷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左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喷淋系统与电极部件装配后的位置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中喷淋系统与电极部件装配后的位置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中喷淋系统与电极部件装配后的位置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7中:主框架1、第一梁111、第二梁112、喷淋管2、主管路3、喷嘴4、辊轮5、滑轨6、驱动轴7、丝杠-螺母组件8、螺母811、丝杠812、动力部件9、电机912、减速器911、阳极板10、阴极系统12、泵送部件13、软管1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除尘除雾器电场的喷淋系统,用于对电场中的电极部件进行喷淋除尘,通常电极部件包括阴极系统12和和阳极板10,阳极板10沿气流方向布置,两排阳极板之间具有一排阴极系统12。本文将沿气流方向定义为纵向,垂直于气流方向定义为横向,沿横向,具有若干排阳极板。阴极系统12包括若干阴极线,阴极线沿横向和纵向布置,形成多个横排和多个纵排。本技术所提供的喷淋系统包括主框架1和驱动部件。其中主框架1上定位有若干根喷淋管2,本文中若干的意思为数量大于等于三根,具体根数根据除尘除雾器阴极系统的数量而定。所有喷淋管2可以分成两组或者三组或者更多组喷淋管组件,每一喷淋管组件中喷淋管2数量为两根或两根以上,每一组喷淋管组件通过主管路与各喷淋管连通,泵送部件13泵送的液体介质(例如水)经总管路流入相应主管路后再流入该组的各喷淋管内部,最后经喷嘴4喷至外部。如图2所示,图2中示出了三个喷淋管组件,每一组喷淋管组件通过主管路3连通外部软管15,软管15的另一端连接泵送部件13的出口。当然,喷淋管2的设置方式不局限于上述描述,还可以为其他形式,如图1所示,各喷淋管2直接通过一根主管路3和一根软管15连通泵送部件13的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尘除雾器电场的喷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1)和驱动部件;所述主框架(1)上定位有若干根喷淋管(2),每一根所述喷淋管(2)具有若干喷嘴(4),装配后,所述主框架(1)支撑于除尘除雾器主体且位于各电极部件上方,且在所述驱动部件的作用下,所述主框架(1)能够相对除尘除雾器主体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尘除雾器电场的喷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1)和驱动部件;所述主框架(1)上定位有若干根喷淋管(2),每一根所述喷淋管(2)具有若干喷嘴(4),装配后,所述主框架(1)支撑于除尘除雾器主体且位于各电极部件上方,且在所述驱动部件的作用下,所述主框架(1)能够相对除尘除雾器主体往复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喷淋管(2)水平布置,并且相邻所述喷淋管(2)之间间隔预定距离,各所述喷淋管(2)的轴向平行气流方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2)的数量与所述电极部件的阴极系统(12)纵向排数数量相同,相邻喷淋管(2)间距等于相邻两排阴极系统(12)间距;或者,所述喷淋管(2)的数量少于所述电极部件的阴极系统(12)纵向排数,各所述喷淋管(2)集中布置于所述主框架(1)的中部,并且D=Nd,其中,D为位于最外侧的喷淋管(2)与相应端最外排阴极系统(12)之间距离,d为相邻电极部件间距,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或者,所述喷淋管(2)的数量少于所述电极部件的阴极系统(12)纵向排数,相邻两喷淋管(2)的间距为相邻两排阴极系统(12)间距的整数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淋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框架(1)处于初始状态时,各所述喷淋管(2)位于相应纵排阴极系统(12)的正上方。5.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丁周宗勇叶兴联芦佳郭旭周忠锐郑好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