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模拟教学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3168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2:34
一种医学模拟教学装置,涉及医学教具,包括:模型人本体和系统基座;引导模块,设置于所述模型人本体下方;操作模块,设置于所述模型人本体表面并可在所述模型人体表面上移动;扫描模块,用于扫描所述操作模块在所述模型人本体上的位置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分析并处理由所述扫描模块发送的位置信息;以及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处理模块发送的信号并控制所述引导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时扫描操作模块的具体位置与速度,并且通过引导模块模拟拔罐后皮肤表面红润、充血的现象,在学员正确进行走罐操作后可以对学员拔罐的手法进行自动记录和评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学模拟教学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创造涉及一种医学教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学模拟教学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拔罐法是一种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早在汉代就有关于拔罐法治病的记述,是中医治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走罐是拔罐疗法中的一种重要手法,走罐不仅具有传统拔罐法的疗效,还具有一定的推拿、刮痧作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走罐的手法也称为推罐法、行罐法。走罐时,通常以闪火法吸罐,其具体操作方法为:先在治疗部位的皮肤表面以及罐口处涂抹具有润滑作用的介质,如凡士林等。拔罐医师以闪火法将罐体吸在患者皮肤上,然后拔罐医师单手或双手握住罐体,使罐体在皮肤表面的一定范围内移动数次,至局部皮肤红润、充血。走罐法适宜在肌肉面积较大、丰厚且平坦的位置进行,如脊背、腰臀等部位。罐体的运动方法通常有:推罐、拉罐、滑罐、漂罐、摇罐等。罐体的运动轨迹通常为“S”形或“之”字形,走罐的过程中可能会在一定的部位上突然停止,停止位置多为病灶处,根据治疗需要可能还需在病灶部位摇动罐体。走罐的技法涉及的要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走罐的位置与速度。传统的中医教学通常采用讲师教授与操作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学员先在课堂上学习穴位辨识与拔罐走罐手法,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后在志愿者上进行拔罐走罐训练。由于拔罐走罐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大,无法在一名志愿者上进行多次走罐。通常也采用一些以有机高分子材料制作的人体模型来进行辅助训练。这些人体模型起到了很好的辅助训练作用,减轻了志愿者的劳动强度。但是普通人体模型不具有任何检测功能,对于走罐手法的评判还是要依赖于教师的主观判断,学员无法独立进行训练。因此传统中医走罐手法的教学面临着效率低、一致性差的问题,非常不利于传统中医的继承和发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学模拟教学装置,以达到对医护人员进行走罐训练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医学模拟教学装置,包括模型人本体和系统基座,还包括:引导模块,设置于所述模型人本体下方;操作模块,设置于所述模型人本体表面并可在所述模型人本体表面上移动;扫描模块,用于扫描所述操作模块在所述模型人本体上的位置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分析并处理由所述扫描模块发送的位置信息;以及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处理模块发送的信号并控制所述引导模块。其中,所述引导模块是采用矩阵排列放置的LED灯组。其中,所述的引导模块与所述模型人本体采用卡扣连接,所述模型人本体置于系统基座上方。其中,所述系统基座箱体内放置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处理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导线分别与所述引导模块、所述扫描模块和所述处理模块连接。其中,所述的操作模块为拔罐器。其中,所述扫描模块为激光雷达,置于所述系统基座一侧的支架上,所述支架可升降或不可升降。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医学模拟教学方法,包括:扫描模块扫描操作模块在模型人本体上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给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操作模块的边缘相对所述扫描模块的位置;根据所述操作模块边缘的位置确定所述操作模块中心点的位置;根据所述操作模块中心点的坐标值确定所述操作模块在所述模型人本体上的运行轨迹;以及所述处理模块控制所述模型人本体运行轨迹下的引导模块发光。其中,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操作模块的边缘相对扫描模块的位置,包括:所述处理模块将获取的所述扫描模块扫描到的操作模块的位置信息进行筛选,筛选出最小值,所述最小值代表的位置即为所述操作模块的边缘相对扫描模块的位置。其中,根据所述操作模块边缘的位置确定所述操作模块中心点的位置,包括:根据下述计算公式分别确定所述操作模块中心点的坐标值X和Y:X轴坐标值XaY轴坐标值Ya其中,S为所述扫描模块单次全方位扫描的所述模型人本体上的最小值,d为所述操作模块的直径;α为所述扫描模块单次扫描时最小值S对应的扫描角度。其中,根据所述操作模块中心点的位置确定所述操作模块在所述模型人本体上的运行轨迹,包括:根据所述扫描模块依次扫描并获得所述操作模块中心位置各个周期内的坐标值进行拟合,确定操作模块在所述模型人本体上的运行轨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激光雷达,能够实时扫描拔罐器的位置与速度,得出一次走罐后拔罐器的运行轨迹及运行速度,并且可模拟拔罐后皮肤表面红润、充血的现象,学员走罐操作结束后,处理模块将学员的走罐运行轨迹与提前预设好的医学标准走罐运行轨迹进行比对,给出学员的操作评分和改进建议,可由显示单元显示走罐轨迹图,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学员的自主训练和自动考试,提高了医学教学的效率,大幅度降低了中医志愿者和中医讲师的劳动强度。说明书附图附图1为实施例医学模拟教学装置的整体结构图。附图2为实施例医学模拟教学装置的模块连接图.附图3-4为实施例中激光雷达安装位置图。附图5-6为实施例中确定人体背部模型可操作区域的示意图。附图7为实施例中确定拔罐器中心坐标值的示意图。附图8-9为实施例中拔罐器的运行轨迹图。其中,1-系统基座;2-人体背部模型;3-激光雷达;4-拔罐器;5-LED灯组;6-不可升降支架;61-可升降支架;7-控制器;8-PC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创造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中医拔罐教学装置,包括:系统基座1,人体背部模型2,激光雷达3,拔罐器4,LED灯组5,控制器7和PC机8;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器7分别与激光雷达3、LED灯组5和PC机8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控制器7和所述PC机8置于所述系统基座1箱体内。所述人体背部模型2置于所述系统基座1上,采用模仿人体质感与弹性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如硅橡胶,TPE)制作,能够吸附拔罐器4,能够更加仿真拔罐器拔于正常人体后背的效果,所述人体背部模型2为人体后背,长度区域为从颈部到大腿根部,宽度区域为至人体两腋窝。人体背部模型2与正常人体背部比例为1:1,人体背部模型2也可更换为其它教学模型(例如腿部模型、幼儿背部模型等)用来模拟不同患者进行拔罐训练。所述LED灯组5置于人体背部模型2下方,人体背部模型2与LED灯组5通过卡扣连接,LED灯组5内部为一组或多组发光二极管矩形阵列,其面积可覆盖整个人体背部模型2,LED灯组5可以具有多种颜色,LED灯组5发出紫色光,可以模拟罐印紫黑而暗、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如果是红色光,模拟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现象。所述系统基座1上方一侧还固定一支架,用于固定激光雷达3,所述支架为可升降或不可升降。如图3所示,所述激光雷达3安装于不可升降支架6上,位于拔罐器4(直径d=66mm)接触于人体背部模型2上高度的二分之一处,A点为二分之一位置。如图4所示,所述激光雷达3安装于可升降支架61上,下降支架,所述激光雷达3向下移动,所述激光雷达3能够扫描人体背部模型2距激光雷达3中心点的距离数据和对应角度数据,从而确定人体背部模型2的可操作区域;上升支架,使所述激光雷达3向上移动,位于拔罐器4接触于人体背部模型2上高度的二分之一处,A点为二分之一位置。在进行具体的走罐训练时,具体流程如下:首先,所述激光雷达3开始360°全方位的扫描人体背部模型2,激光雷达3将扫描的数据通过控制器7发送给PC机8,所述数据为扫描时的所有角度值和所有距离值。所述PC机8将接收的数据进行筛选,保留其人体背部模型2可操作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学模拟教学装置,包括模型人本体和系统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导模块,设置于所述模型人本体下方;操作模块,设置于所述模型人本体表面并可在所述模型人本体表面上移动;扫描模块,用于扫描所述操作模块在所述模型人本体上的位置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分析并处理由所述扫描模块发送的位置信息;以及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处理模块发送的信号并控制所述引导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学模拟教学装置,包括模型人本体和系统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导模块,设置于所述模型人本体下方;操作模块,设置于所述模型人本体表面并可在所述模型人本体表面上移动;扫描模块,用于扫描所述操作模块在所述模型人本体上的位置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分析并处理由所述扫描模块发送的位置信息;以及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处理模块发送的信号并控制所述引导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模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模块是采用矩阵排列放置的LED灯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学模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模块与所述模型人本体采用卡扣连接,所述模型人本体置于所述系统基座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学模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基座箱体内放置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处理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导线分别与所述引导模块、所述扫描模块和所述处理模块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模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模块为拔罐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模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模块为激光雷达,置于所述系统基座一侧的支架上,所述支架可升降或不可升降。7.一种医学模拟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扫描模块扫描操作模块在模型人本体上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给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玢越刘朝群陈舒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天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