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格沙障固沙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2687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网格沙障固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沙化土地的地形设置主带死体沙障,主带死体沙障包括多组主带基本单元,主带基本单元的第一行死沙障材料用荆排,第二行至第五行的死体沙障材料为榛柴或杨树的枝条或者榆树的枝条;设置副带死体沙障,副带死体沙障与主带死体沙障垂直,材料为榛柴或枝条,主带死体沙障与副带死体沙障构成多个网格;设置主带活体沙障:主带黄柳埋干,活体沙障选用黄柳;设置副带活体沙障:副带沙棘植苗,活体沙障为沙棘;网格内栽植乔木树种。本发明专利技术相对传统技术,对沙丘和沙地一次治理,一次见效,一次成林,投入少,见效快。

A sand fixing method with grid sand barr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格沙障固沙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治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格沙障固沙方法。
技术介绍
风沙流中沙粒的运动有三种基本形式:悬移、跃移和表层蠕移,对沙丘沙来说,呈悬浮状态搬运的沙量仅占全部搬运量的5%以下,甚至不到1%。因此,构成沙丘移动的沙粒主要是跳跃和蠕移运动,90%以上的沙粒在沙表面30厘米高度内做跃移和蠕移运动,80%以上得沙粒在10厘米以下做跃移和蠕移运动。沙障是采用柴、草、树枝、粘土、卵石、板条等材料,在沙面上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以此控制风沙运动的方向、速度和结构,改变蚀积状况,达到防风阻沙、改变风的作用及微地貌状况的目的,它是工程治沙的主要措施之一。传统技术只强调工程治理措施,或只强调植物治理措施。本方案网格状障固沙新方法对流动和半流动沙丘或沙地采取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相对传统技术,对沙丘和沙地一次治理,一次见效,一次成林,投入少,见效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格沙障固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根据沙化土地的地形设置主带死体沙障,主带死体沙障包括多组主带基本单元,其中,沙丘沿等高线设置主带死体沙障,沙地沿主风方向垂直设置主带死体沙障,主带基本单元的第一行死沙障材料用荆排,第二行至第五行的死体沙障材料为榛柴或枝条,其中,枝条为杨树或者榆树的枝条,第一行至第五行的沙障间距4米,在第二行至第五行的每一行中,死体沙障的间隔距离为5厘米,插入土/沙中;步骤102,设置副带死体沙障,副带死体沙障与主带死体沙障垂直,间距4米,材料为榛柴或枝条,同一列之间死体沙障的间隔距离为5厘米,插入土/沙中,主带死体沙障与副带死体沙障构成多个网格;步骤103,设置主带活体沙障:主带黄柳埋干,活体沙障选用黄柳,主带活体沙障和主带死体沙障的距离为30厘米;步骤104,设置副带活体沙障:副带沙棘植苗,活体沙障为沙棘,副带活体沙障和副带死体沙障的距离为30厘米;步骤105,网格内栽植乔木树种。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103中的黄柳选择二年生健壮枝条,截成25厘米的段,同一行的黄柳之间的间距为20厘米;步骤104中的沙棘选择一年生一级沙棘苗,苗木间距为20厘米;步骤105中的乔木树种选择8年生樟子松容器大苗,苗高150厘米以上,地径2厘米以上,营养杯直径26厘米,高26厘米,栽植点位置在沙障网格对角线的交叉点。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101中,荆排长600厘米,宽60厘米,荆排埋土的深度最小为30厘米,地面高度为30厘米。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101中,第二行至第五行的死体沙障的插入深度最小为30厘米,地面高度为30厘米。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102中,插入深度最小为30厘米,地面高度为30厘米。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103中,黄柳的扦插深度为20厘米,上露5厘米。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104中,用小坑垂直靠壁法栽植苗木。本专利技术相对传统技术,对沙丘和沙地一次治理,一次见效,一次成林,投入少,见效快。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格状沙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网格沙障固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死体沙障的配置,具体包括:101,根据沙化土地的地形,沿着等高线或者主风方向设置主带死体沙障,主带死体沙障包括多组主带基本单元。其中,图1中的箭头方向为主风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图1是以沿着主风方向设置的主带死体沙障,这只适用于沙地,沙丘地需要沿等高线设置主带死体沙障。主带基本单元的第一行死沙障材料用荆排,第二行至第五行的死体沙障材料为榛柴或枝条,第一行至第五行的死体沙障间距4米,在第二行至第五行的每一行中,死体沙障的间隔距离为5厘米,插入土/沙中。在一个示例中,步骤101中的荆排长600厘米,宽60厘米,荆排埋土的深度最小为30厘米,地面高度为30厘米,其中,荆排可机械编织,固定的规格,便于施工。在一个示例中,步骤101中的第二行至第五行的死体沙障的插入深度最小为30厘米,地面高度为30厘米。102,设置副带死体沙障,副带死体沙障与主带死体沙障垂直,间距4米,材料为榛柴或枝条,同一列之间死体沙障的间隔距离为5厘米,插入土/沙中,主带沙障与死体沙障构成多个网格。在一个示例中,步骤102中的插入深度最小为30厘米,地面高度为30厘米。在步骤101和步骤102的基础上,上述方法还包括活体沙障的配置:103,设置主带活体沙障:主带黄柳埋干,活体沙障选用黄柳,选择二年生健壮枝条,截成25厘米的段,同一行的黄柳之间的间距为20厘米,活体沙障和死体沙障之间的距离为30厘米。在一个示例中,步骤103中的黄柳的扦插深度为20厘米,上露5厘米。104,设置副带活体沙障:副带沙棘植苗,活体沙障为沙棘,选择一年生一级沙棘苗,苗木间距为20厘米,活体沙障和死体沙障之间的距离为30厘米。在一个示例中,步骤104中,用小坑垂直靠壁法栽植苗木,具体做法是:顺开好的沟进行挖坑,规格为坑宽6~10厘米,长20~25厘米,深16~25厘米(视根系长短而定)。栽植时,苗根靠住上部垂直的坑壁,然后覆土踩实。在步骤103和步骤104的基础上,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105,网格内栽植乔木树种,选择8年生樟子松容器大苗,苗高150厘米以上,地径2厘米以上,营养杯直径26厘米,高26厘米,栽植点位置在沙障网格对角线的交叉点。沙障维护:沙障建成后,要加强巡护,防止人畜破坏。植物沙障损坏时,应及时修复。图1中,为荆排,▲为榛柴或枝条,●为黄柳,■为沙棘,为樟子松。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网格沙障固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根据沙化土地的地形设置主带死体沙障,主带死体沙障包括多组主带基本单元,其中,沙丘沿等高线设置主带死体沙障,沙地沿主风方向垂直设置主带死体沙障,主带基本单元的第一行死沙障材料用荆排,第二行至第五行的死体沙障材料为榛柴或枝条,其中,枝条为杨树或者榆树的枝条,第一行至第五行的沙障间距4米,在第二行至第五行的每一行中,死体沙障的间隔距离为5厘米,插入土/沙中;步骤102,设置副带死体沙障,副带死体沙障与主带死体沙障垂直,间距4米,材料为榛柴或枝条,同一列之间死体沙障的间隔距离为5厘米,插入土/沙中,主带死体沙障与副带死体沙障构成多个网格;步骤103,设置主带活体沙障:主带黄柳埋干,活体沙障选用黄柳,主带活体沙障和主带死体沙障之间的距离为30厘米;步骤104,设置副带活体沙障:副带沙棘植苗,活体沙障为沙棘,副带活体沙障和副带死体沙障之间的距离30厘米;步骤105,网格内栽植乔木树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格沙障固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根据沙化土地的地形设置主带死体沙障,主带死体沙障包括多组主带基本单元,其中,沙丘沿等高线设置主带死体沙障,沙地沿主风方向垂直设置主带死体沙障,主带基本单元的第一行死沙障材料用荆排,第二行至第五行的死体沙障材料为榛柴或枝条,其中,枝条为杨树或者榆树的枝条,第一行至第五行的沙障间距4米,在第二行至第五行的每一行中,死体沙障的间隔距离为5厘米,插入土/沙中;步骤102,设置副带死体沙障,副带死体沙障与主带死体沙障垂直,间距4米,材料为榛柴或枝条,同一列之间死体沙障的间隔距离为5厘米,插入土/沙中,主带死体沙障与副带死体沙障构成多个网格;步骤103,设置主带活体沙障:主带黄柳埋干,活体沙障选用黄柳,主带活体沙障和主带死体沙障之间的距离为30厘米;步骤104,设置副带活体沙障:副带沙棘植苗,活体沙障为沙棘,副带活体沙障和副带死体沙障之间的距离30厘米;步骤105,网格内栽植乔木树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格沙障固沙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树学岳丽华刘春海何会宾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宇航人高山植物应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