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长柄扁桃进行荒漠造林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长柄扁桃幼苗与紫穗槐幼苗以混交方式栽植;其中,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根系处理:长柄扁桃裸根幼苗栽植前先用混有药液的泥浆蘸根;整地及栽植:采用穴状整地以集雨水,幼苗采用截干深栽方式栽植,幼苗栽植时,随打坑随栽植,打坑时将表层干沙铲去,栽后踏实;搭设沙障:在风蚀严重且植被盖度相对较少的地方,给栽植的幼苗搭设沙障。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长柄扁桃裸根苗进行荒漠造林,成活率高、成本低,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林业造林
,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长柄扁桃进行荒漠造林的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长柄扁桃裸根苗进行荒漠造林时,容易出现失水而枯死的问题,成活率低,成本高,最终导致造林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长柄扁桃进行荒漠造林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长柄扁桃裸根苗进行荒漠造林时成活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长柄扁桃进行荒漠造林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长柄扁桃幼苗与紫穗槐幼苗以混交方式栽植;其中,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根系处理长柄扁桃裸根幼苗栽植前用混有药液的泥浆蘸根;(2)整地及栽植采用穴状整地以集雨水,幼苗采用截干深栽方式栽植,幼苗栽植时,随打坑随栽植,打坑时将表层干沙铲去,栽后踏实;(3)搭设沙障:在风蚀严重且植被盖度相对较少的地方,给栽植的幼苗搭设沙障。优选地,所述混交具体为:在流动沙地中,长柄扁桃株行距3.0m×2.0m,1665穴/公顷,行间混交1行紫穗槐,株距2.0m;在半固定沙地中,长柄扁桃株行距4.0m×2.0m,1245穴/公顷,行间混交1行紫穗槐,株距2.0m。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药液包括1wt‰的磷酸二氢钾、1wt‰的锌肥以及0.5wt‰的高锰酸钾;所述泥浆通过红泥加上述药液搅匀成粘稠糊状得到。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泥浆蘸根具体为:对幼苗毛根进行修剪,确保每株根部完全沾到泥浆。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截干深栽方式具体为:70cm高种苗在其地径以上50cm处截去末梢部分,迎风坡栽深40~45cm,背风坡栽深35~40cm,地上保留5~10cm。优选地,在步骤(3)中,所述搭设沙障具体为: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利用现有的沙柳、沙蒿搭设行式沙障或方格网式沙障,防止风蚀幼苗。本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长柄扁桃进行荒漠造林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苗木处理、栽植方式、栽植方法、防止风蚀以及长柄扁桃与紫穗槐混交五位一体的方式进行荒漠造林。1、苗木处理包括:(1)截干处理:将苗木地径50cm以上部分截去。(2)根系处理:将苗木的病残根、细弱根剪除。(3)泥浆蘸根:拌浆药液按水的重量添加1wt‰高锰酸钾、6wt‰磷酸二氢钾、3wt‰锌肥,也可选择添加500ppm生根粉提高成活率。用红泥加适量上述药液搅匀成粘稠糊状的泥浆。在栽植前将根系全部蘸上泥浆。2、栽植方式包括:长柄扁桃用双株穴栽法栽植,每穴栽植两株种苗,即222株/亩。3、栽植方法包括:栽植时要严格按照“三埋、二踩、一提苗”的要求。苗木放入穴中时,边回填土边分层踏实,回填完后浇定根水30L/穴。埋土后保证地表苗高10cm。4、防止风蚀包括: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利用现有的沙柳、沙蒿搭设行式沙障或方格网式沙障,防止风蚀幼苗。5、长柄扁桃与紫穗槐混交包括:(1)流动沙地:长柄扁桃株行距3.0m×2.0m,1665穴/公顷。行间混交1行紫穗槐,株距2.0m。(2)半固定沙地:长柄扁桃株行距4.0m×2.0m,1245穴/公顷。行间混交1行紫穗槐,株距2.0m。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相对长柄扁桃裸根苗进行荒漠造林,成活率高、成本低;(2)本专利技术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长柄扁桃幼苗与紫穗槐幼苗的混交方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长柄扁桃进行荒漠造林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长柄扁桃幼苗与紫穗槐幼苗按隔行三角形配置栽植,其中,流动沙地中,长柄扁桃株行距3.0m×2.0m,1665穴/公顷。行间混交1行紫穗槐,株距2.0m,半固定沙地中,长柄扁桃株行距4.0m×2.0m,1245穴/公顷。行间混交1行紫穗槐,株距2.0m,长柄扁桃×紫穗槐混交株隔行三角形配置栽植,如图1所示,混交紫穗槐的作用是豆科植物紫穗槐有固氮、保水、保土、提高土壤肥力和产生的气味能诱杀金龟子害虫;此外,本专利技术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根系处理拌浆药液按水的重量添加1wt‰高锰酸钾、6wt‰磷酸二氢钾、3wt‰锌肥,也可选择添加500ppm生根粉提高成活率。用红泥加适量上述药液搅匀成粘稠糊状的泥浆。长柄扁桃裸根苗木栽植前将根系全部蘸上泥浆,然后进行造林,以起到消毒、增肥、保墒作用。先用药液处理后用泥浆蘸根,蘸根时对毛根适当修剪,保证每株根部完全沾到泥浆。(2)整地及栽植为集雨水,采用穴状整地,随打坑随栽植,打坑时将表层干沙铲去,再进行栽植,栽后踏实。幼苗采用截干深栽方式栽植,深栽可充分利用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资源,截去部分枝干可避免水分过度流失,一般70cm种苗在地径以上50cm处截去末梢部分;迎风坡栽深40~45cm,背风坡栽深35~40cm,地上保留5~10cm;(3)搭设沙障:在风蚀严重且植被盖度相对较少的地方,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利用现有的沙柳、沙蒿搭设行式沙障或方格网式沙障,防止风蚀幼苗。效果实施例在陕西省榆阳区和神木县两地,从2013~2016年,通过本专利技术的造林技术,长柄扁桃平均造林成活率达92.42%,平均造林保存率达84.44%。基产生的效益如下:(一)生态效益通过本专利技术造林技术对项目区的流动、半流动沙地进行了有效治理,增加了植被盖度,同时还保护了沙区物种,保持了沙区生物多样性,优化了林分结构,取得了初步生态效益,区域生态环境得以逐步改善。另外,本专利技术造林技术,一方面增加了当地森林面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可提高土壤蓄水、保肥的能力,使项目区内气候、土壤皆得到改善,从而有效地保证农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根据资料显示,森林的生态效益一般是经济效益的10~15倍;本专利技术造林技术必将使沙区人工和自然生态系统趋于良性循环,森林同化二氧化碳、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及防风固沙的功能进一步提高,为遏制沙区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提供强有力的生态保障,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社会效益本专利技术造林技术将直接和间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一是保护了长柄扁桃物种,扩大了该物种的栽植面积,改善和提高了沙区的生态环境,为长柄扁桃后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准备。二是大幅度提高长柄扁桃产量及品质,除直接增加农户经济收入外,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单一的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三是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长柄扁桃用途广泛,如进行深加工可提炼出高品质食用油,提取的苦杏仁甙是医药业重要原料,果仁榨油后产出的蛋白粉是一种高品质的功能性食品,其果壳是制造高档木质地板的最佳原料等。长柄扁桃将会以其广泛的用途,为我国未来生物质能源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供应,带动能源、医药、食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加工、运输、销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快速发展,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拓宽沙区人民的收入渠道,帮助沙区人民脱贫致富,对于加快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未来生物质能源的储备,影响极其深远,作用十分重大。(三)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造林技术,造林区在5~7年后,长柄扁桃进入盛果期,每亩平均可产种子50k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长柄扁桃进行荒漠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将长柄扁桃幼苗与紫穗槐幼苗以混交方式栽植;其中,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根系处理长柄扁桃裸根幼苗栽植前用混有药液的泥浆蘸根;(2)整地及栽植采用穴状整地以集雨水,幼苗采用截干深栽方式栽植,幼苗栽植时,随打坑随栽植,打坑时将表层干沙铲去,栽后踏实;(3)搭设沙障:在风蚀严重且植被盖度相对较少的地方,给栽植的幼苗搭设沙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长柄扁桃进行荒漠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将长柄扁桃幼苗与紫穗槐幼苗以混交方式栽植;其中,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根系处理长柄扁桃裸根幼苗栽植前用混有药液的泥浆蘸根;(2)整地及栽植采用穴状整地以集雨水,幼苗采用截干深栽方式栽植,幼苗栽植时,随打坑随栽植,打坑时将表层干沙铲去,栽后踏实;(3)搭设沙障:在风蚀严重且植被盖度相对较少的地方,给栽植的幼苗搭设沙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长柄扁桃进行荒漠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交具体为:在流动沙地中,长柄扁桃株行距3.0m×2.0m,1665穴/公顷,行间混交1行紫穗槐,株距2.0m;在半固定沙地中,长柄扁桃株行距4.0m×2.0m,1245穴/公顷,行间混交1行紫穗槐,株距2.0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长柄扁桃进行荒漠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新,栾生超,张应龙,王玉宝,高玲玲,张驰,高树军,吴志茹,
申请(专利权)人:王建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