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混凝土热阻性能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0736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0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热混凝土热阻性能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隔热混凝土试件,埋设温度传感器至试件的中心位置,填充、捣实;在室内耐候试验箱内和室外自然环境下进行热阻性能测试,记录和存储温度场数据;以所得温度场数据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划分和定义惰性阶段、变化阶段和稳定阶段三个阶段,定义惰性点和转折点;定义和计算温度惯性持续时间ti、达到稳定态所需时间tt、达到目标温度T2所需时间te、变化阶段持续时间△t和热阻特性指数S,分析和评价所述试件的热阻性能。该方法能够实现对隔热混凝土热阻性能的准确和全面评价,同时也为道路功能性材料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和保证。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rmal Resistance of Thermal Insulation Concre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热混凝土热阻性能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材料性能评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隔热混凝土热阻性能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运输发展越来越快,车辆轴载越来越大,道路工作环境日益恶劣,沥青路面在建设及使用养护期间不断出现各种病害,裂缝、坑槽、沉陷、车辙、拥抱等,这些病害不仅影响道路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还会引起沥青路面水损害等其他病害,严重威胁道路结构稳定。沥青路面出现车辙如果不能及时维修,车辙会逐渐发展,愈演愈烈,直至路面结构损坏。沥青路面车辙几乎已成为沥青路面最致命的缺陷,使沥青路面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在分析沥青路面车辙产生机理的基础上,道路工作者们同时参考气候条件和车载状况,提出了诸如改性沥青、优选集料、优化级配等一系列防治措施。实践证明,这些被动的防治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沥青路面高温车辙问题,还增加了工程造价。因此,隔热路面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防治高温车辙的路面结构,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隔热路面的思路是通过某种技术措施控制沥青路面升温,以使沥青路面免受车辙产生的直接诱因-高温的影响,从而缓解沥青路面车辙问题。但是,现今对于隔热混凝土的热阻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热混凝土热阻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呈中心对称形状的隔热混凝土试件,埋设温度传感器至试件的中心位置,填充、捣实;S2.在温度差为30℃~40℃、湿度为40%~100%的条件下进行热阻性能测试,记录和存储温度场数据;S3.以步骤S2所得温度场数据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划分和定义惰性阶段、变化阶段和稳定阶段三个阶段,定义惰性点和转折点;S4.定义和计算温度惯性持续时间ti、达到稳定态所需时间tt、达到目标温度T2所需时间te、变化阶段持续时间△t和热阻特性指数S,分析和评价试件的热阻性能;其中,步骤S3所述惰性阶段定义为在外界温度作用下,恒温状态的隔热混凝土打破恒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混凝土热阻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呈中心对称形状的隔热混凝土试件,埋设温度传感器至试件的中心位置,填充、捣实;S2.在温度差为30℃~40℃、湿度为40%~100%的条件下进行热阻性能测试,记录和存储温度场数据;S3.以步骤S2所得温度场数据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划分和定义惰性阶段、变化阶段和稳定阶段三个阶段,定义惰性点和转折点;S4.定义和计算温度惯性持续时间ti、达到稳定态所需时间tt、达到目标温度T2所需时间te、变化阶段持续时间△t和热阻特性指数S,分析和评价试件的热阻性能;其中,步骤S3所述惰性阶段定义为在外界温度作用下,恒温状态的隔热混凝土打破恒温惯性,从初始恒定温度开始缓慢下降或上升的阶段;步骤S3所述变化阶段定义为隔热混凝土试件温度线性下降或上升的阶段;步骤S3所述稳定阶段定义为隔热混凝土试件温度下降或上升逐渐趋于稳定的阶段;步骤S3所述惰性点定义为温度变化曲线惰性阶段的结束点,也是变化阶段的起始点;步骤S3所述转折点定义为温度变化曲线由变化阶段的稳定变化进入稳定阶段的平缓变化的变化点;所述缓慢上升或下降是指温度变化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为0~0.577;所述线性下降或上升是指温度变化曲线斜率的绝对值>0.577,且温度变化曲线斜率为目标斜率±0.05;所述目标斜率为温度变化曲线惰性点的切线斜率;所述下降或上升逐渐趋于稳定是指温度变化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为0~0.577;步骤S4所述温度惯性持续时间ti定义为试验开始至温度惰性阶段结束所持续的时间,即温度惰性阶段持续时间;步骤S4所述达到稳定态所需时间tt定义为初始状态变化至稳定状态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即起始点至转折点之间经历的时间;步骤S4所述达到目标温度T2所需时间te定义为温度变化曲线所涵盖的时间跨度,即从初始温度变化至目标温度T2所需要的时间;步骤S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龙覃潇李善强尹应梅邹超贺绍华禹振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