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控制系统与铲运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3062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0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液压控制系统与铲运机,其中,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升举液压缸与翻斗液压缸;多路阀,与升举液压缸、翻斗液压缸、进油流路、回油流路相连接;控制阀组,与升举液压缸、翻斗液压缸、进油流路、回油流路相连接;蓄能器,与控制阀组相连接;第一传感器,与控制阀组相连接,用于检测升举液压缸的位置信息;第二传感器,与控制阀组相连接,用于检测翻斗液压缸的位置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液压控制系统,由蓄能器与重力的配合使得升举液压缸的有杆腔及翻斗液压缸的有杆腔可以快速充满液压油,进而实现了快速回位,使铲运机作业运输更平稳、快速,减少人工操控,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并且,保证了蓄能器压力的稳定性。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and scra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控制系统与铲运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控制系统与一种铲运机。
技术介绍
铲运机的工作装置为铲斗,主要的动作控制为大臂举升、铲斗翻转,涉及到的工序为:铲斗就位-行进装载-大臂举升至运输位-物料运输-大臂举升至卸料位-翻斗卸料-铲斗回位。其中的物料运输及铲斗回位工况,一直是各主机厂商研究重点,物料运输的举升浮动控制技术和铲斗自动回位技术,将极大提升铲运机运输性能和装载效率。目前,在铲运机举升浮动控制有多个厂家方案,其主要控制方式是在添加蓄能器,由电磁换向阀或液控单向阀控制蓄能器的开启,但对蓄能器充液压力没有控制,从而举升浮动的稳定性也无法保证。在铲斗的自动下放技术中,现厂家技术多为直接通过多路阀实现,通过程序设定自动回位工序,其动作过程与人工手动一致,在下放回位过程中重力势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导致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铲运机铲斗下方回位的过程中需要完全由人工手动控制,且下方回位过程中重力势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导致能源浪费的技术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能够充分利用重力势能的,实现节能环保的液压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铲运机。有鉴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升举液压缸与翻斗液压缸;多路阀,与升举液压缸、翻斗液压缸、进油流路、回油流路相连接;控制阀组,与升举液压缸、翻斗液压缸、进油流路、回油流路相连接;蓄能器,与控制阀组相连接;第一传感器,与控制阀组相连接,用于检测升举液压缸的位置信息;第二传感器,与控制阀组相连接,用于检测翻斗液压缸的位置信息;其中,在第一传感器检测到升举液压缸处于第一卸料位置,且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翻斗液压缸处于第二卸料位置的情况下,升举液压缸的无杆腔及翻斗液压缸的无杆腔与回油流路相连通,升举液压缸的有杆腔及翻斗液压缸的有杆腔与蓄能器相连通。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升举液压缸与翻斗液压缸,由多路阀为升举液压缸与翻斗液压缸提供压力源,当升举液压缸处于第一卸料位置,且翻斗液压缸处于第二卸料位置的情况下,说明铲斗完成卸货,此时,升举液压缸的无杆腔及翻斗液压缸的无杆腔与回油流路相连通,升举液压缸的有杆腔及翻斗液压缸的有杆腔与蓄能器相连通,通过蓄能器为升举液压缸的有杆腔及翻斗液压缸的有杆腔快速充能,并且,升举液压缸的无杆腔及翻斗液压缸的无杆腔与回油流路相连接,铲斗回位过程中升举液压缸的无杆腔及翻斗液压缸的无杆腔没有液压的阻力,从而实现由蓄能器与重力的配合,充分的利用的重力势能,使得升举液压缸的有杆腔及翻斗液压缸的有杆腔可以快速充满液压油,进而实现了快速回位,使铲运机作业运输更平稳、快速,减少人工操控,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并且,每次多路阀为升举液压缸的无杆腔充液时,均能为蓄能器充液,进而保证了蓄能器压力的稳定性。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液压控制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液控阀,具有第一控制口、第一工作口、第二工作口、第三工作口和第四工作口,液控阀具有第一工作口、第二工作口、第三工作口和第四工作口互不连通的第一状态;第一工作口与第三工作口相连通,第二工作口与第四工作口相连通的第二状态;其中,第一控制口与控制阀组相连接,第一工作口与翻斗液压缸的无杆腔相连接,第二工作口与翻斗液压缸的有杆腔相连接,第三工作口及第四工作口与控制阀组相连接;在第一传感器检测到升举液压缸处于第一卸料位置,且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翻斗液压缸处于第二卸料位置的情况下,液控阀处于第二状态。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液控阀,在升举液压缸处于第一卸料位置,翻斗液压缸处于第二卸料位置的情况下,翻斗液压缸的有杆腔与蓄能器连通,翻斗液压缸的无杆腔与回油流路连,实现铲斗的自动回位;在翻斗液压缸处于第一填料位置时,翻斗液压缸的有杆腔与蓄能器断开,翻斗液压缸的无杆腔与回油流路断开,进而使得翻斗液压缸保持在第一填料位置,避免铲斗回位超出填料位,进而使得铲斗的回位更精确。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阀组包括:第一电磁阀,具有第五工作口、第六工作口与第七工作口,第一电磁阀具有第五工作口与第六工作口相连通的第三状态,及第五工作口与第七工作口相连通的第四状态;换向阀,具有第二控制口、第三控制口、第八工作口、第九工作口、第十工作口与第十一工作口,换向阀具有第八工作口、第九工作口、第十工作口与第十一工作口互不连通的第五状态,第八工作口与第十工作口,第九工作口与第十一工作口相连通的第六状态,第八工作口与第十一工作口,第九工作口与第十工作口相连通的第七状态;其中,第五工作口与第二控制口相连接;第六工作口与蓄能器相连接;第七工作口与回油流路相连接;第八工作口与升举液压缸的有杆腔及第三工作口相连接;第九工作口与升举液压缸的无杆腔及第四工作口相连接;第十工作口与回油流路相连接;第十一工作口与蓄能器相连接;第一电磁阀处于第三状态的情况下,换向阀处于第七状态。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换向阀配合,在第一电磁阀被触发时,换向阀的第二控制口与蓄能器连通,换向阀的第八工作口与第十一工作口相连通,第九工作口与第十工作口相连通,进而使得升举液压缸的无杆腔与蓄能器相连接,升举液压缸的有杆腔与回油流路相连接,使得升举液压缸的伸展,实现铲斗的举升浮动,从而起到一键上升的效果。具体地,当换向阀处于第六状态时,升举液压缸的有杆腔与回油流路相连通,升举液压缸的无杆腔与蓄能器相连通,实现升举液压缸的升举浮动功能,以完成物料的运输;当换向阀处于第七状态时,升举液压缸的有杆腔与蓄能器相连通,升举液压缸的无杆腔与回油流路相连通,从而实现蓄能器与重力配合使升举液压缸的有杆腔及翻斗液压缸的有杆腔可以快速充满液压油,从而快速回缩的技术效果;当换向阀处于第五状态时,升举液压缸及翻斗液压缸均处于保压状态。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阀组还包括:第二电磁阀,具有第十二工作口、第十三工作口与第十四工作口,第二电磁阀具有第十二工作口与第十三工作口相连通的第八状态,及第十二工作口与第十四工作口相连通的第九状态,第二电磁阀与第一传感器电连接,第二电磁阀根据第一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执行相应的工作状态;第三电磁阀,具有第十五工作口、第十六工作口与第十七工作口,第三电磁阀具有第十五工作口与第十六工作口相连通的第十状态,及第十五工作口与第十七工作口相连通的第十一状态,第三电磁阀与第二传感器电连接,第三电磁阀根据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执行相应的工作状态;其中,第十二工作口与第三控制口及第十六工作口相连接;第十三工作口与蓄能器相连接;第十四工作口与第十七工作口及回油流路相连接;第十五工作口与第一控制口相连接;第二电磁阀处于第八状态,第三电磁阀处于第十状态的情况下,液控阀处于第二状态。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电磁阀与第三电磁阀实现铲斗的自动回位,具体地,在升举液压缸处于第一卸料位置,且翻斗液压缸处于第二卸料位置时,第一传感器触发第二电磁阀,第二传感器触发第三电磁阀,使得液控阀的第一控制口与蓄能器相连接,触发液控阀,且换向阀的第三控制口与蓄能器相连接,进而使得翻斗液压缸的有杆腔和升举液压缸的有杆腔与蓄能器相连通,翻斗液压缸的无杆腔和升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升举液压缸与翻斗液压缸;多路阀,与所述升举液压缸、所述翻斗液压缸、进油流路、回油流路相连接;控制阀组,与所述升举液压缸、所述翻斗液压缸、所述进油流路、所述回油流路相连接;蓄能器,与所述控制阀组相连接;第一传感器,与所述控制阀组相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升举液压缸的位置信息;第二传感器,与所述控制阀组相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翻斗液压缸的位置信息;其中,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升举液压缸处于第一卸料位置,且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翻斗液压缸处于第二卸料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升举液压缸的无杆腔及所述翻斗液压缸的无杆腔与所述回油流路相连通,所述升举液压缸的有杆腔及所述翻斗液压缸的有杆腔与所述蓄能器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升举液压缸与翻斗液压缸;多路阀,与所述升举液压缸、所述翻斗液压缸、进油流路、回油流路相连接;控制阀组,与所述升举液压缸、所述翻斗液压缸、所述进油流路、所述回油流路相连接;蓄能器,与所述控制阀组相连接;第一传感器,与所述控制阀组相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升举液压缸的位置信息;第二传感器,与所述控制阀组相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翻斗液压缸的位置信息;其中,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升举液压缸处于第一卸料位置,且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翻斗液压缸处于第二卸料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升举液压缸的无杆腔及所述翻斗液压缸的无杆腔与所述回油流路相连通,所述升举液压缸的有杆腔及所述翻斗液压缸的有杆腔与所述蓄能器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控阀,具有第一控制口、第一工作口、第二工作口、第三工作口和第四工作口,所述液控阀具有所述第一工作口、所述第二工作口、所述第三工作口和所述第四工作口互不连通的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工作口与所述第三工作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工作口与所述第四工作口相连通的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口与所述控制阀组相连接,所述第一工作口与所述翻斗液压缸的无杆腔相连接,所述第二工作口与所述翻斗液压缸的有杆腔相连接,所述第三工作口及所述第四工作口与所述控制阀组相连接;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升举液压缸处于第一卸料位置,且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翻斗液压缸处于第二卸料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液控阀处于所述第二状态,当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翻斗液压缸处于第一填料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液控阀处于第一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包括:第一电磁阀,具有第五工作口、第六工作口与第七工作口,所述第一电磁阀具有所述第五工作口与所述第六工作口相连通的第三状态,及所述第五工作口与所述第七工作口相连通的第四状态;换向阀,具有第二控制口、第三控制口、第八工作口、第九工作口、第十工作口与第十一工作口,所述换向阀具有所述第八工作口、所述第九工作口、所述第十工作口与所述第十一工作口互不连通的第五状态,所述第八工作口与所述第十工作口,所述第九工作口与所述第十一工作口相连通的第六状态,所述第八工作口与所述第十一工作口相连通,所述第九工作口与所述第十工作口相连通的第七状态;其中,所述第五工作口与所述第二控制口相连接;所述第六工作口与所述蓄能器相连接;所述第七工作口与所述回油流路相连接;所述第八工作口与所述升举液压缸的有杆腔及所述第三工作口相连接;所述第九工作口与所述升举液压缸的无杆腔及所述第四工作口相连接;所述第十工作口与所述回油流路相连接;所述第十一工作口与所述蓄能器相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处于第三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换向阀处于第七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还包括:第二电磁阀,具有第十二工作口、第十三工作口与第十四工作口,所述第二电磁阀具有所述第十二工作口与所述第十三工作口相连通的第八状态,及所述第十二工作口与所述第十四工作口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忠群刘伟曾庆峰肖敏李晓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