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隧道变形缝的自密实型热固性沥青混合料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0470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04:52
一种用于隧道变形缝的自密实型热固性沥青混合料及施工方法;自密实型热固性沥青混合料将常温型热固性改性沥青与AC‑10或AC‑13级配在10~15%的油石比下进行混合,并通过相应的施工方法成型得到。自密实型热固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旧路面的处理,(2)粘结层的实施,(3)混合料的生产,(4)混合料的成型工艺,(5)路面养护。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密实型热固性沥青混合料采用常温型热固性改性沥青混合料作为铺装材料,可以有效提高路面的密水性、抗反射裂缝性能、抗疲劳性能、高温稳定性及柔韧性,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的材料及铺装方式,可操作性更强,施工更方便且节能环保。

Self compacting thermosetting asphalt mixture for tunnel deformation joint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隧道变形缝的自密实型热固性沥青混合料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交通工程
,涉及一种用于隧道变形缝的自密实型热固性沥青混合料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迅速发展,高等级公路的建设里程飞速增长,地下隧道建设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隧道路面是隧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了隧道的通行能力和行车舒适度。现下,一般隧道路面采用热塑性改性沥青混合料作为沥青面层的结合料。但在隧道内变形缝处的路面维修时,常见的热拌沥青混合料难以保证新旧沥青混凝土平顺过渡且耐久性较差,对行车舒适性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考虑采用自密实型沥青混合料可使得新铺的变形缝沥青路面与旧路面能平顺过渡。目前常见的自密实型沥青混合料主要有浇筑式沥青混合料。浇筑式沥青混合料采用浇筑的施工工法,不同于普通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因此浇筑式沥青混合料具有许多特性,如依靠自身流动性成型而无需碾压、孔隙率小、密水性、耐久性、疲劳性能良好等,该混合料解决了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在工作面较小时难以摊铺、碾压的问题。但由于浇筑式沥青混合料采用了粘度很高的改性沥青,且沥青及矿粉含量很高,使得该沥青混合料需要在240℃-260℃的条件下摊铺且施工时会产生大量烟气,无法满足隧道的工作环境。因此,研究一种既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又具有自流平特性的新型沥青混凝土铺装材料是极其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采用普通热拌改性沥青作为隧道变形缝处沥青路面维修时的存在压实不足性、抗反射裂缝等使用性能低以及采用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施工时产生烟气无法满足隧道工作环境等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隧道变形缝的自密实型热固性沥青混合料及施工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隧道变形缝的自密实型热固性沥青混合料,所述自密实型热固性沥青混合料是将常温型热固性改性沥青与AC-10或AC-13配在10~15%的油石比下进行混合制得;所述常温型热固性改性沥青包括C组分和D组分,在常温下,由A组分、B组分和C组分分别混合均匀后,将A组分、B组分混合形成D组分,再由C组分与D组分混合均匀在10-60℃固化得到;所述的A组分、B组分和C组分的组成以质量份计分别如下:A组分为:二聚酸2-10质量份、环氧树脂稀释剂5-30质量份、沥青10-60质量份;B组分为:沥青2-30质量份、环氧树脂1-50质量份、苯乙烯1-20质量份;C组分为:沥青10-35质量份、胺类固化剂10-40质量份、固化促进剂1-5质量份、聚丁二烯马来酸酐加成物1-10质量份、聚异丁烯加二亚胺1-10质量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隧道变形缝的自密实型热固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⑴、旧路面的处理:采用铣刨机对出现病害的变形缝处进行铣刨处理,接着用真空吸尘器及热风机分别对新露出的路面的灰尘、残余的旧沥青混合料进行清扫并干燥,保证裸露的旧路面顶面的洁净性及干燥性;⑵、粘结层的实施:将热固性改性沥青的C组分和D组分按1:1.8-1:3.0的质量比在10-60℃温度范围内采用手持式电动搅拌器搅拌1min,使其充分混合;将混合好的热固性改性沥青粘接料采用小型乳化沥青洒布机喷洒在经步骤⑴处理后的路面顶面,粘接料的洒布温度控制在10-60℃温度范围内,再洒布覆盖率为70%-85%的粒径为5.0-10.0mm单一粒径集料;⑶、混合料的生产;将常温型热固性改性沥青的C组分和D组分按1:1.0-1:2.0的质量比在10-60℃温度范围内采用手持式电动搅拌器搅拌1min,使其充分混合;再将混合好的热固性改性沥青结合料装到拌合一体机中,与集料湿拌30s,最后出料,确保混合料油石比为10.0-15.0%,出料温度为10-60℃温度范围内;⑷、混合料的成型工艺;将拌合一体机中拌合好的热固性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在变形缝,用2m长的平板沿着平行于行车方向并整平该热固性改性沥青混合料;⑸、路面养护:施工完成后,采用带有加热墙的辅热设备对新铺路面进行加热养护,加热墙离路面顶面大于50cm,在加热过程中,要对混合料表面的温度进行监控,温度控制在65-70℃,加热时间5-10min,该热固性改性沥青混合料再自然养护1h即可开放交通。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的隧道自密实型热固性沥青混合料采用热固性改性沥青混合料作为铺装材料,热固性改性沥青的防水性及抗反射裂缝能力都比现有技术的普通沥青和浇筑式沥青混合料要优异得多,可有效缓解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裂缝的现象。2、本专利技术的隧道自密实型热固性沥青混合料采用热固性改性沥青混合料作为铺装材料,高油石比保证了热固性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在常温下具有自流平特性,很好的解决了隧道变形缝处沥青混合料密实性低、施工温度高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的隧道自密实型热固性沥青混合料采用热固性改性沥青混合料作为结合料,热固性改性沥青和集料混合、固化后大大提高了变形缝处沥青面层的抗疲劳性能、抗车辙性能及低温抗裂性能,从而提高了隧道变形缝处沥青路面的耐久性。4、本专利技术的隧道自密实型热固性沥青混合料采用的热固性改性沥青可在常温下快速固化,因此该沥青混合料可在常温下施工,不仅降低了施工温度也避免了大量烟气的产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实施例:一种用于隧道变形缝的自密实型热固性沥青混合料,所述自密实型热固性沥青混合料是将常温型热固性改性沥青与AC-10或AC-13配在10~15%的油石比下进行混合制得;所述常温型热固性改性沥青包括C组分和D组分,在常温下,由A组分、B组分和C组分分别混合均匀后,将A组分、B组分混合形成D组分,再由C组分与D组分混合均匀在10-60℃固化得到;所述的A组分、B组分和C组分的组成以质量份计分别如下:A组分为:二聚酸2-10质量份、环氧树脂稀释剂5-30质量份、沥青10-60质量份;B组分为:沥青2-30质量份、环氧树脂1-50质量份、苯乙烯1-20质量份;C组分为:沥青10-35质量份、胺类固化剂10-40质量份、固化促进剂1-5质量份、聚丁二烯马来酸酐加成物1-10质量份、聚异丁烯加二亚胺1-10质量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隧道变形缝的自密实型热固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⑴、旧路面的处理:采用铣刨机对出现病害的变形缝处进行铣刨处理,接着用真空吸尘器及热风机分别对新露出的路面的灰尘、残余的旧沥青混合料进行清扫并干燥,保证裸露的旧路面顶面的洁净性及干燥性;⑵、粘结层的实施:将热固性改性沥青的C组分和D组分按1:1.8-1:3.0的质量比在10-60℃温度范围内采用手持式电动搅拌器搅拌1min,使其充分混合;将混合好的热固性改性沥青粘接料采用小型乳化沥青洒布机喷洒在经步骤⑴处理后的路面顶面,粘接料的洒布温度控制在10-60℃温度范围内,再洒布覆盖率为70%-85%的粒径为5.0-10.0mm单一粒径集料;⑶、混合料的生产;将常温型热固性改性沥青的C组分和D组分按1:1.0-1:2.0的质量比在10-60℃温度范围内采用手持式电动搅拌器搅拌1min,使其充分混合;再将混合好的热固性改性沥青结合料装到拌合一体机中,与集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隧道变形缝的自密实型热固性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密实型热固性沥青混合料是将常温型热固性改性沥青与AC‑10或AC‑13配在10~15%的油石比下进行混合制得;所述常温型热固性改性沥青包括C组分和D组分,在常温下,由A组分、B组分和C组分分别混合均匀后,将A组分、B组分混合形成D组分,再由C组分与D组分混合均匀在10‑60℃固化得到;所述的A组分、B组分和C组分的组成以质量份计分别如下:A组分为:二聚酸2‑10质量份、环氧树脂稀释剂5‑30质量份、沥青10‑60质量份;B组分为:沥青2‑30质量份、环氧树脂1‑50质量份、苯乙烯1‑20质量份;C组分为:沥青10‑35质量份、胺类固化剂10‑40质量份、固化促进剂1‑5质量份、聚丁二烯马来酸酐加成物1‑10质量份、聚异丁烯加二亚胺1‑10质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隧道变形缝的自密实型热固性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密实型热固性沥青混合料是将常温型热固性改性沥青与AC-10或AC-13配在10~15%的油石比下进行混合制得;所述常温型热固性改性沥青包括C组分和D组分,在常温下,由A组分、B组分和C组分分别混合均匀后,将A组分、B组分混合形成D组分,再由C组分与D组分混合均匀在10-60℃固化得到;所述的A组分、B组分和C组分的组成以质量份计分别如下:A组分为:二聚酸2-10质量份、环氧树脂稀释剂5-30质量份、沥青10-60质量份;B组分为:沥青2-30质量份、环氧树脂1-50质量份、苯乙烯1-20质量份;C组分为:沥青10-35质量份、胺类固化剂10-40质量份、固化促进剂1-5质量份、聚丁二烯马来酸酐加成物1-10质量份、聚异丁烯加二亚胺1-10质量份。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旧路面的处理:采用铣刨机对出现病害的变形缝处进行铣刨处理,接着用真空吸尘器及热风机分别对新露出的路面的灰尘、残余的旧沥青混合料进行清扫并干燥,保证裸露的旧路面顶面的洁净性及干燥性;、粘结层的实施:将热固性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永军郭屹忠武建朱吉鹏杨若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城建隧桥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