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方法和湿法脱硫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01835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0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脱硫烟气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方法和湿法脱硫系统。该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塔、气泡发生组件和加热器,处理塔的塔底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水的冷却空间,气泡发生组件设置在冷却空间内,且气泡发生组件用于在冷却空间中将脱硫烟气转换成微气泡;加热器设置在处理塔的出口处。该脱硫烟气后处理方法采用该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该湿法脱硫系统包括该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该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方法和湿法脱硫系统,可以提高对于脱硫烟气的降温效率,进而实现消白烟的目的。

Device, method and wet desulfuration system of desulfuration flue gas after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方法和湿法脱硫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脱硫烟气治理
,尤其涉及一种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方法和湿法脱硫系统。
技术介绍
锅炉、焚烧炉、催化裂化装置等燃烧产生的烟气需要经过脱硫后才能排入空气,脱硫一般采用湿法脱硫,脱硫后的烟气温度降低,烟气中的水蒸汽处于过饱和状态,这样的烟气排入空气中,遇冷会产生大量的细小水滴形成白烟,既浪费了大量的热能和水资源,又会造成强烈的视觉污染。并且,水蒸汽冷凝的小液珠与烟气中残余的NOx、SO3、亚微米颗粒物结合形成的气溶胶排出后会产生蓝烟或黄烟现象,进入大气后易形成雾霾,严重影响周边环境能见度及居民的身心健康。相关技术中,为了消除脱硫烟气的白烟现象,一般采用冷凝、再热、混兑及互相结合的方式。现有方式大多采用喷淋及间接换热的方式降低烟气温度,以减少烟气中水蒸汽的含量,但是这两种方法烟气与冷却水的传热传质效率都较低,降温过程耗水量较大,降温设备庞大,冷却降温效率有待提高。因而,亟待提出一种能够提高对于湿法脱硫产生的脱硫烟气的降温效率的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以提高对于湿法脱硫产生的脱硫烟气的降温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法脱硫系统,以提高对于湿法脱硫产生的脱硫烟气的降温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烟气后处理方法,以提高对于湿法脱硫产生的脱硫烟气的降温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塔、气泡发生组件和加热器,所述处理塔的塔底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水的冷却空间,所述气泡发生组件设置在所述冷却空间内,且所述气泡发生组件用于在所述冷却水中将所述脱硫烟气转换成微气泡;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处理塔的出口处。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还包括循环冷却回路,所述处理塔上设置有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循环冷却回路连接在所述冷却水入口和所述冷却水出口之间;所述循环冷却回路用于将从所述冷却水出口输出的冷却水冷却后经所述冷却水入口输送回所述处理塔内。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处理塔内部的雾化装置和捕雾装置;所述雾化装置连通所述冷却水入口,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冷却空间之间形成相变凝结空间,所述雾化装置用于向所述相变凝结空间喷淋雾化后的所述冷却水;所述捕雾装置设置在所述加热器和所述雾化装置之间。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循环冷却回路包括冷却器和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和所述冷却器顺次连通在所述冷却水出口和所述冷却水入口之间。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气泡发生组件能够将所述脱硫烟气转换成直径为10μm-100μm的所述微气泡。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湿法脱硫系统,包括脱硫装置和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所述脱硫装置的排烟口连通所述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的气泡发生组件。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的加热器为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媒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捕雾装置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形成的空间,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媒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处理塔的出口;所述湿法脱硫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热媒通道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媒通道形成循环回路,所述循环回路内流通有循环介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热源通道用于连通烟道和所述脱硫装置的进烟口。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补水通道,所述脱硫装置上设置有补水入口,所述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的处理塔上设置有补水出口,所述补水出口与所述补水入口之间连通有所述补水通道。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循环介质为水、蒸汽、导热油或乙二醇水溶液。基于上述第三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脱硫烟气后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冷却水中将脱硫烟气转化成微气泡,以冷却所述脱硫烟气;向从冷却水中排出的所述脱硫烟气喷淋雾化后的所述冷却水,以使所述脱硫烟气中的亚微米颗粒物生长为微米颗粒物;捕获所述微米颗粒物得到第一净化烟气;加热所述第一净化烟气得到第二净化烟气,将所述第二净化烟气排放至大气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使脱硫烟气以微气泡的形式与冷却水进行接触传热传质,与常规的喷淋冷却相比较,第一方面能够提高对于脱硫烟气的冷却效率,第二方面部分细微颗粒物在降温冷凝过程中被脱除,第三方面脱硫烟气的可降温时间延长,第四方面与常规的喷淋冷却相比,相同冷却负荷的条件下,微气泡冷却循环冷却水量可降低20%以上。且通过加热器加热第一净化烟气得到第二净化烟气后,可以进一步提高排放的烟气的不饱和度,有效消除白烟,且由于第一净化烟气的温度相较于刚进入到处理塔内的脱硫烟气的温度大幅降低,因而第二净化烟气所需的升温幅度就随之降低,即减轻了加热器的加热能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脱硫烟气后处理方法采用该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湿法脱硫系统包括该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因而该脱硫烟气后处理方法和湿法脱硫系统能够实现上述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能够实现的所有有益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湿法脱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脱硫烟气后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标:1-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10-处理塔;100-烟囱;11-气泡发生组件;12-加热器;13-冷却水;130-冷却水入口;131-冷却水出口;14-脱硫烟气;140-微气泡;141-第一净化烟气;142-第二净化烟气;15-冷却器;16-雾化装置;17-捕雾装置;18-相变凝结空间;2-湿法脱硫系统;20-脱硫装置;200-排烟口;21-第一换热器;22-第二换热器;23-循环回路;24-补水通道;240-补水入口;241-补水出口;25-高温烟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塔、气泡发生组件和加热器,所述处理塔的塔底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水的冷却空间,所述气泡发生组件设置在所述冷却空间内,且所述气泡发生组件用于在所述冷却空间中将所述脱硫烟气转换成微气泡;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处理塔的出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塔、气泡发生组件和加热器,所述处理塔的塔底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水的冷却空间,所述气泡发生组件设置在所述冷却空间内,且所述气泡发生组件用于在所述冷却空间中将所述脱硫烟气转换成微气泡;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处理塔的出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冷却回路,所述处理塔上设置有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循环冷却回路连接在所述冷却水入口和所述冷却水出口之间;所述循环冷却回路用于将从所述冷却水出口输出的冷却水冷却后经所述冷却水入口输送回所述处理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处理塔内部的雾化装置和捕雾装置;所述雾化装置连通所述冷却水入口,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冷却空间之间形成相变凝结空间,所述雾化装置用于向所述相变凝结空间喷淋雾化后的所述冷却水;所述捕雾装置设置在所述加热器和所述雾化装置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回路包括冷却器和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和所述冷却器顺次连通在所述冷却水出口和所述冷却水入口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烟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发生组件能够将所述脱硫烟气转换成直径为10μm-100μm的所述微气泡。6.一种湿法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智李玖重孙志钦高晓红高跃成王松江周天宇张婧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