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9794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5 0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马达的一个方式具有:转子,其具有沿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定子,其与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具有多个线圈;以及支承部件,其配置于定子的轴向一侧,对从线圈延伸出的多个第1导线进行支承。支承部件具有:环状部,其沿周向呈环状延伸;多个导线保持部,它们位于环状部的径向一侧,分别对从线圈延伸出的多个第1导线进行保持。在多个导线保持部上设置有支承缺口部,该支承缺口部沿轴向贯通,供第1导线插入,对第1导线进行保持。支承缺口部的内周面具有与环状部在径向上对置的对置面。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
技术介绍
公知具有支承部件的马达,该支承部件对与从线圈引出的导线连接的汇流条进行支承。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15-122880号公报中记载了作为支承部件的汇流条保持架。上述那样的支承部件有时具有导线保持部,该导线保持部对不同于与汇流条连接的导线的导线进行保持。导线有时预先进行弯折安装以使得在将其他部件相对于定子进行组装时不会妨碍其他部件的组装性。但是,若对导线进行弯折安装,则导线容易向一个方向倾倒,因此存在导线容易从支承部件脱离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利用支承部件可靠地对导线进行保持的马达。本专利技术的马达的一个方式具有:转子,其具有沿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具有多个线圈;以及支承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一侧,对从所述线圈延伸出的多个第1导线进行支承。所述支承部件具有:环状部,其沿周向呈环状延伸;以及多个导线保持部,它们位于所述环状部的径向一侧,分别对从所述线圈延伸出的多个第1导线进行保持。在多个所述导线保持部上设置有支承缺口部,该支承缺口部沿轴向贯通,供所述第1导线插入,对所述第1导线进行保持。所述支承缺口部的内周面具有与所述环状部在径向上对置的对置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能够利用支承部件可靠地对导线进行保持的马达。由以下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的立体图。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第2汇流条单元的俯视图。图4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5是变形例的支承部件的立体图。图6是具有变形例的支承部件的第2汇流条单元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各结构,有时使实际的构造与各构造中的比例尺和数量等不同。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Z轴方向是将正侧作为上侧,将负侧作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中心轴线J与Z轴方向平行,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假想线。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的轴向、即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在各图中适当地用箭头θ表示周向。另外,将轴向的Z轴方向的正侧称为“上侧”,将轴向的Z轴方向的负侧称为“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相当于轴向一侧,下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另外,将周向的从上侧朝向下侧观察时逆时针前进的一侧、即沿箭头θ的朝向前进的一侧称为“周向一侧”。将周向的从上侧朝向下侧观察时顺时针前进的一侧、即与箭头θ的朝向相反地前进的一侧称为“周向另一侧”。另外,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只是用于对各部的配置关系等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表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具有壳体11、转子20、定子30、轴承保持架50、汇流条保持架60、相用汇流条(第1汇流条)80、支承部件40、中性点汇流条(第2汇流条)70以及轴承90。汇流条保持架60和相用汇流条80构成第1汇流条单元8。即,第1汇流条单元8具有汇流条保持架60和相用汇流条80。另外,支承部件40和中性点汇流条70构成第2汇流条单元9。即,第2汇流条单元9具有支承部件40和中性点汇流条70。壳体11在内部收纳马达10的各部。转子20具有轴21、转子铁芯22以及磁铁23。轴21沿中心轴线J配置。轴21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柱状。轴21被轴承90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J旋转。轴承90例如是球轴承。转子铁芯22固定于轴21的外周面。磁铁23固定于转子铁芯22的外周面。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更详细而言,定子30在转子20的径向外侧隔着间隙对置。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1、绝缘件34以及多个线圈35。定子铁芯31为在磁铁23的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0的环状。定子铁芯31具有铁芯背部32和多个齿33。铁芯背部32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齿33从铁芯背部32向径向内侧突出。多个齿33沿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齿33的数量例如为12个。绝缘件34是具有绝缘性的部件。绝缘件34分别安装于多个齿33。多个线圈35是导线隔着绝缘件34分别卷绕于多个齿33而构成的。线圈35的数量例如为12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线圈35构成电力系统相互不同的多个线圈组。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构成了2个电力系统相互不同的线圈组。即,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例如具有2个电力系统。在各线圈组中,例如包含有6个线圈35。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线圈组所包含的线圈35在周向上相邻,并集中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从1个线圈35引出一根导线(第1导线36或第2导线37)。本实施方式的定子30具有12个线圈35,因此在定子30设置有12根向上侧延伸的导线。12根导线分别是构成线圈35的线圈线的端部。12根导线中的6根导线是与后述的相用汇流条80连接的第1导线36。12根导线中的其余6根导线是与后述的中性点汇流条70连接的第2导线37。轴承保持架50配置于定子30的上侧。更详细而言,轴承保持架50配置于支承部件40的上侧。轴承保持架50由金属制成。轴承保持架50对轴承90进行保持,该轴承90将轴21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保持架50具有圆板部51和轴承保持部53。圆板部51在从轴向观察时为圆形。圆板部51沿着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平面延伸。轴承保持架50在圆板部51的外缘固定于壳体11的内周面。在圆板部51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保持架贯通孔51a。即,在轴承保持架50上设置有保持架贯通孔51a。保持架贯通孔51a供第1导线36通过。轴承保持部53在从轴向观察时位于圆板部51的中央。轴承保持部53具有筒部53a和盖部53b。筒部53a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在筒部53a的内周面上固定有轴承90的外周面。由此,轴承保持部53对轴承90进行保持。盖部53b为从筒部53a的上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圆环状。盖部53b覆盖轴承90的外圈的上侧。汇流条保持架60配置于轴承保持架50的上侧(轴向一侧)。汇流条保持架60由树脂制成。汇流条保持架60具有汇流条保持架主体部61和筒部62。汇流条保持架主体部61为在比轴承保持架50靠上侧的位置包围轴21的径向外侧的环状。筒部62为从汇流条保持架主体部61的径向内缘部向下侧延伸的筒状。筒部62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筒部62的下端部嵌合于盖部53b的径向内侧。相用汇流条80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被保持。相用汇流条80配置于轴承保持架50的上侧(轴向一侧)。相用汇流条80具有从汇流条保持架60露出的导线连接部82和端子部89。另外,相用汇流条80具有埋入到汇流条保持架60内的汇流条主体部(省略图示)。在导线连接部82连接有第1导线36。即,相用汇流条80在导线连接部82处与第1导线36连接。在本实施方式的相用汇流条80设置有6个导线连接部82。端子部89从汇流条保持架60向上侧突出。端子部89与向定子30提供电力的外部电源连接。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其中,该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沿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具有多个线圈;以及支承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一侧,对从所述线圈延伸出的多个第1导线进行支承,所述支承部件具有:环状部,其沿周向呈环状延伸;以及多个导线保持部,它们位于所述环状部的径向一侧,分别对从所述线圈延伸出的多个第1导线进行保持,在多个所述导线保持部上设置有支承缺口部,该支承缺口部沿轴向贯通,供所述第1导线插入,对所述第1导线进行保持,所述支承缺口部的内周面具有与所述环状部在径向上对置的对置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30 JP 2018-0697821.一种马达,其中,该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沿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具有多个线圈;以及支承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一侧,对从所述线圈延伸出的多个第1导线进行支承,所述支承部件具有:环状部,其沿周向呈环状延伸;以及多个导线保持部,它们位于所述环状部的径向一侧,分别对从所述线圈延伸出的多个第1导线进行保持,在多个所述导线保持部上设置有支承缺口部,该支承缺口部沿轴向贯通,供所述第1导线插入,对所述第1导线进行保持,所述支承缺口部的内周面具有与所述环状部在径向上对置的对置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支承缺口部具有在径向上朝向所述环状部侧的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中,在所述导线保持部上设置有导线插入槽,该导线插入槽沿轴向贯通,从所述支承缺口部的开口朝向周向一侧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导线插入槽随着朝向周向一侧而朝向径向内侧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支承缺口部在周向一侧开口。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雄策梅田智之藤原英雄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