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道内爬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9260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5 0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井道内爬结构的施工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如下步骤:S1:墙面预留洞口;S2:框架制造,在电梯井内先制作下层笼架,之后制作上层套架,将上层钢管插入下层钢管内,上层套架和下层笼架可相对滑动;S4:安装升降机构,在上层套架上端安装可带动下层笼架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将升降机构的下端与下层笼架下端连接;S4:安装防护机构,在上层套架上端和下层笼架上端安装分别限制两者移动的若干防护机构,并将防护机构远离上层套架或者下层笼架的一端分别插置于洞口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合理,使上层套架和下层笼架可沿电梯井道上下移动,从而只需搭设一个楼层的脚手架,从而减少了搭设脚手架需要的时间,增加了施工的效率。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climbing structure in elevator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井道内爬结构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梯井道脚手架施工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梯井道内爬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高层建筑中,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占有较高的比重。这些建筑物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电梯井道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来抵抗结构的水平剪力,同时满足建筑物电梯安装等设备的需要。该类电梯井道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从地下室至屋顶,中间没有隔层,因此电梯井道内部的模板支设、拆除时均需要使用脚手架。而传统脚手架是采用钢管扣件从地下室一直搭到顶层,此时搭设脚手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井道内爬结构的施工方法,减少电梯井道内施工需要搭设的脚手架的数量,从而减少搭建脚手架需要的时间,增加电梯井道施工的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井道内爬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墙面预留洞口,在电梯井内壁沿竖直方向预留若干组预留口,每组所述预留口包括若干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洞口;S2:框架制造,在电梯井内先制作下层笼架,之后制作上层套架,所述下层笼架包括下层顶板、下层底板和将两者固定的呈中空设置的下层钢管,所述上层套架包括上层顶板和固定于上层顶板下端的上层钢管,将上层钢管插入下层钢管内,所述上层套架和下层笼架可相对滑动;S3:安装升降机构,在上层套架上端安装可带动下层笼架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将升降机构的下端与下层笼架下端连接;S4:安装防护机构,在上层套架上端和下层笼架上端安装分别限制两者移动的若干防护机构,并将防护机构远离上层套架或者下层笼架的一端分别插置于洞口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梯井道内安装可上下移动的上层套架和下层笼架,在完成一个楼层的电梯井道的施工之后,利用升降机构使上层套架和下层套架移动至上一楼层内,从而只需搭设一个楼层的脚手架,减少了搭设脚手架需要的时间,增加了电梯井道施工的效率。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1中每个楼层的预留口的数量均为两组,且两组所述预留口之间的间距为100mm,且所述洞口均开设于电梯井道相邻于电梯门洞且呈竖直设置的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上层套架和下层笼架可一次性上升一个楼层,从而减少上层套架和下层笼架上升一个楼层所需要的次数,增加上层套架和下层笼架移动的效率。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2中的下层笼架的高度与层高相等,所述上层套架的高度超过层高1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长层套架和下层笼架在移动时两者不易产生脱离,从而使上层套架和下层笼架的使用过程更加稳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层笼架的下层顶板和下层底板四壁均与电梯井道内壁留有100mm间隙,所述上层套架的上层顶板侧壁与电梯井道内壁留有100mm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下层笼架和上层套接不会直接与电梯井道内壁接触,从而减少了下层笼架、上层套架和电梯井道内壁的磨损,也使上层套架和下层笼架的移动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2中,在下层笼架内安装爬梯,所述爬梯上端与下层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爬梯下端与下层底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爬梯在上层套架和下层笼架之间移动,使人员和物料的移动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4中,在上层顶板上端焊接上层钢板,在下层顶板下端焊接下层钢板,将升降机构的一端可拆卸安装于上层钢板上端,将所述升降机构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于下层钢板上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上层钢板和下层钢板将升降机构分别与上层套架和下层笼架连接,增强了升降机构与上层套架和下层笼架之间的连接强度,使上层套架和下层笼架在使用时更加安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4中,将空心防护套分别焊接于上层顶板下端和下层顶板下端,将自锁轴分别插入空心防护套内,在空心防护套远离电梯井道内壁的端面固定连接固定块,在上层顶板和下层顶板下端均焊接预留环,将弹簧分别置于空心防护套内,将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块靠近空心防护套的端面抵接,将弹簧的另一端与自锁轴远离电梯井道的端面抵接,将自锁轴远离空心防护套的一端插入洞口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层笼架移动时,使自锁轴可与电梯井道内壁抵接,从而在下层笼架向下移动时自锁轴可自动插入洞口内,使下层笼架不会直接掉落至电梯井道地面,从而使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更加安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自锁轴远离井道内壁的端面设置拉环,在拉环内穿绕钢丝绳,在钢丝绳远离拉环的一端设置拉钩,钢丝绳从固定块内穿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利用钢丝绳使锁止轴退回中空防护套内时,将拉钩与预留环勾持,此时不再需要人工限制钢丝绳的位置,从而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电梯井道内安装可上下移动的上层套架和下层笼架,在完成一个楼层的电梯井道的施工之后,利用升降机构使上层套架和下层套架移动至上一楼层内,从而只需搭设一个楼层的脚手架,减少了搭设脚手架需要的时间,增加了电梯井道施工的效率;2、上层套架和下层笼架可在电梯井道内加工成型,使上层套架和下层笼架的形状可适应电梯井道的形状,从而使上层套架和下层笼架不易与电梯井道内壁产生接触,同时也不易在电梯井道内产生晃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电梯井道内爬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下层笼架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上层套架的示意图;图5为图3的A部放大图。附图说明:1、预留口;11、洞口;2、上层套架;21、上层顶板;22、上层钢管;23、上支撑钢管;24、上层钢板;25、上层平台钢管;3、下层笼架;31、下层顶板;32、下层底板;33、下层钢管;34、下层平台钢管;35、下支撑钢管;36、下层钢板;4、爬梯;5、升降机构;51、法兰盘;6、防护机构;61、空心防护套;62、自锁轴;63、弹簧;64、预留环;65、钢丝绳;66、拉钩;67、拉环;68、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一种电梯井道内爬结构的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1:墙面预留洞口11,在电梯井道内壁沿竖直方向预留若干组预留口1,每层设置两组,位于同一层的两组预留口1之间留有100mm间隙,同一层的两组预留口1中位于上端的预留口1与层顶的间距为200mm。每组预留口1包括四个开设于电梯井道内壁的洞口11,洞口11分别开设于电梯井道相邻于电梯门洞的且呈竖直设置的侧壁,且洞口11的轴线与未开设洞口11的电梯井道处于竖直方向的侧壁的间距为150mm。S2:框架制造,在电梯井内制作上层套架2和下层笼架3,如图3所示,下层笼架3包括下层顶板31、下层底板32和焊接于两者之间的呈中空设置的直径为60mm的四根下层钢管33。将四根直径为48mm的下层平台钢管34焊接为下层顶板31,并用另四根直径为48mm的下层平台钢管34焊接成下层底板32,并分别在四根下层平台钢管34形成的框架内焊接若干根下支撑钢管35,下层底板32和下层顶板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井道内爬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墙面预留洞口(11),在电梯井内壁沿竖直方向预留若干组预留口(1),每组所述预留口(1)包括若干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洞口(11);S2:框架制造,在电梯井内先制作下层笼架(3),之后制作上层套架(2),所述下层笼架(3)包括下层顶板(31)、下层底板(32)和将两者固定的呈中空设置的下层钢管(33),所述上层套架(2)包括上层顶板(21)和固定于上层顶板(21)下端的上层钢管(22),将上层钢管(22)插入下层钢管(33)内,所述上层套架(2)和下层笼架(3)可相对滑动;S3:安装升降机构(5),在上层套架(2)上端安装可带动下层笼架(3)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5),将升降机构(5)的下端与下层笼架(3)下端连接;S4:安装防护机构(6),在上层套架(2)上端和下层笼架(3)上端安装分别限制两者移动的若干防护机构(6),并将防护机构(6)远离上层套架(2)或者下层笼架(3)的一端分别插置于洞口(1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道内爬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墙面预留洞口(11),在电梯井内壁沿竖直方向预留若干组预留口(1),每组所述预留口(1)包括若干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洞口(11);S2:框架制造,在电梯井内先制作下层笼架(3),之后制作上层套架(2),所述下层笼架(3)包括下层顶板(31)、下层底板(32)和将两者固定的呈中空设置的下层钢管(33),所述上层套架(2)包括上层顶板(21)和固定于上层顶板(21)下端的上层钢管(22),将上层钢管(22)插入下层钢管(33)内,所述上层套架(2)和下层笼架(3)可相对滑动;S3:安装升降机构(5),在上层套架(2)上端安装可带动下层笼架(3)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5),将升降机构(5)的下端与下层笼架(3)下端连接;S4:安装防护机构(6),在上层套架(2)上端和下层笼架(3)上端安装分别限制两者移动的若干防护机构(6),并将防护机构(6)远离上层套架(2)或者下层笼架(3)的一端分别插置于洞口(1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内爬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每个楼层的预留口(1)的数量均为两组,且两组所述预留口(1)之间的间距为100mm,且所述洞口(11)均开设于电梯井道相邻于电梯门洞且呈竖直设置的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内爬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下层笼架(3)的高度与层高相等,所述上层套架(2)的高度超过层高1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内爬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笼架(3)的下层顶板(31)和下层底板(32)四壁均与电梯井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晓龙范明明许延波唐天云
申请(专利权)人:联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