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及架车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9029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5 0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其中:包括车体框架、支撑座、升降装置、移动装置;支撑座包括支撑柱和支撑底板,支撑柱固定在支撑底板上表面,支撑底板位于车体框架的下方,支撑柱从车体框架中间穿过并向上突出设置,支撑柱的顶端设置与轨道交通车辆车体架车位相互匹配的定位装置;车体框架上固定设有数个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穿过车体框架的主体结构并向下延伸连接支撑座的支撑底板,并分布在支撑柱的四周,用于在支撑底板支撑于地面的工作状态位和支撑底板悬空于地面的移动行走状态位之间升降支撑座。提出了一种可通用的列车车体支撑设备,对不同车体都可进行移动式支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

Mobile body support and erection method for different types of rail transit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及架车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列车检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对高铁、地铁、市域、磁浮等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车辆车体进行支撑的移动式车体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列车的检修工作也将逐步增多,对检修工艺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大架修或高级修过程中,需将列车解编解体,车辆解体后需要借助支撑设备,将车体临时支撑,以便进入后续检修工作。在传统的轮轨轨道交通领域,车辆解体时,将车体与转向架分离,然后主要借助工艺转向架将车体支撑。但是工艺转向架成本较高,而且只能对相对应的车辆车体进行支撑,不同的车型需要配备不同的工艺转向架,不能对不同车型的车体进行支撑,通用性差、经济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通用的列车车体支撑设备,对不同车体都可进行移动式支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其中:包括车体框架、支撑座、升降装置、移动装置;所述支撑座包括支撑柱和支撑底板,所述支撑柱固定在所述支撑底板上表面,所述支撑底板位于所述车体框架的下方,所述支撑柱从所述车体框架中间穿过并向上突出设置,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与轨道交通车辆车体架车位相互匹配的定位装置;所述车体框架上固定设有数个所述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穿过所述车体框架的主体结构并向下延伸连接所述支撑座的所述支撑底板,并分布在所述支撑柱的四周,用于在所述支撑底板支撑于地面的工作状态位和所述支撑底板悬空于地面的移动行走状态位之间升降所述支撑座;所述车体框架下方还固定设置有所述移动装置。优选地,所述支撑座还包括支撑垫块,采用软性材料,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顶端,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垫块的上方。优选地,所述支撑垫块上的定位装置为长条形定位块,其用于与轨道交通车辆车体架车位上的定位槽相互配合。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为被动型升降装置;所述移动式车体支撑体支撑车体时,所述被动型升降装置允许车体将所述支撑座的所述支撑底板下降至所述支撑于地面的工作状态位从而获得支撑;所述移动式车体支撑体不支撑车体时,所述被动型升降装置将所述支撑座的所述支撑底板从地面抬升至所述悬空于地面的移动行走状态位从而可自由行走。优选地,所述被动型升降装置包括框架上部分和框架下部分;所述框架上部分和框架下部分相互套接,且两者之间固定设置有拉伸弹簧;所述移动式车体支撑体支撑车体时,车体重量克服所述拉伸弹簧的张紧力将所述支撑座的所述支撑底板下降至所述支撑于地面的工作状态位从而获得支撑;所述移动式车体支撑体不支撑车体时,所述拉伸弹簧将所述支撑座的所述支撑底板从地面拉起至所述悬空于地面的移动行走状态位也即力平衡位置从而可自由行走。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为主动致动型升降装置;所述移动式车体支撑体支撑车体时,所述主动致动型升降装置主动致动降低所述支撑座的所述支撑底板至所述支撑于地面的工作状态位从而车体获得支撑;所述移动式车体支撑体不支撑车体时,所述主动致动型升降装置主动致动抬升所述支撑座的所述支撑底板至所述悬空于地面的移动行走状态位从而可自由行走。优选地,所述主动致动型升降装置为液压缸或气缸;所述液压缸或气缸的缸座固定在所述车体框架上方,所述液压缸或气缸的伸缩杆从所述缸座向下延伸连接所述支撑座的所述支撑底板;所述移动式车体支撑体支撑车体时,所述伸缩杆伸长、降低所述支撑座的所述支撑底板至所述支撑于地面的工作状态位从而车体获得支撑;所述移动式车体支撑体不支撑车体时,所述伸缩杆收缩、抬升所述支撑座的所述支撑底板至所述悬空于地面的移动行走状态位从而可自由行走。优选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固定方向轮和万向轮。优选地,所述万向轮还具有刹车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采用如前所述的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进行架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轨道交通车辆在进行大架修或高级修时,车体与转向架或悬浮架分离后,车体吊运至车体检修列位;S2、将数个所述移动式车体支撑体推移至各架车位下方,并同步动作;S3、调节所述支撑座的位置,通过所述定位装置完成与车体架车位的定位匹配;S4、通过所述升降装置,所述支撑座的所述支撑底板下降至所述支撑于地面的工作状态位;S5、完成所有架车位的支撑,整个车体的支撑平稳后,撤下吊运设备。上述优选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能对高铁、地铁、市域、磁浮等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车辆车体进行支撑,在列车解体后,作用于车体对应的架车位,满足车体的支撑需求。2、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通用性强,结构简单,易操作,体积小巧,节约车体下方空间,移动灵活,成本较低。3、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采用软材料与车体接触,对车体无损伤。4、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采用定位块设计,与车体对接时,定位精准快速。5、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在车体支撑作业时,根据车体架车点位置,现场确定其支撑位置,对不同车体均能精确对位,契合度高;只需将车体吊运至检修列位,然后调整移动式支撑体的位置,使其与车体上的架车位匹配,然后固定连接,完成列车的车体支撑。6、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升降装置可采用被动型升降装置,架车时利用车体的重力自动完成支撑座的着地获得支撑,车体框架不受力,主体结构不会受到损害,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若损坏只需更换升降装置或支撑座,进一步节省了全寿命成本;而在行走时自动离地恢复自由行走。7、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升降装置还可采用主动型升降装置,架车时主动致动完成支撑座的着地获得支撑,便于多个架车点移动式车体支撑体的同步电传控制,精度高,动作一致性强,保证了架车的平稳和安全,而在行走时则主动收回离地恢复自由行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的空间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的正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其中:包括车体框架1、支撑座2、升降装置3、移动装置4,支撑座2与车体框架1通过升降装置3进行连接,支撑座2用来支撑车体,车体框架1通过移动装置4来移动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包括支撑柱21和支撑底板22,所述支撑柱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框架(1)、支撑座(2)、升降装置(3)、移动装置(4);所述支撑座(2)包括支撑柱(21)和支撑底板(22),所述支撑柱(21)固定在所述支撑底板(22)上表面,所述支撑底板(22)位于所述车体框架(1)的下方,所述支撑柱(21)从所述车体框架(1)中间穿过并向上突出设置,所述支撑柱(21)的顶端设置与轨道交通车辆车体架车位相互匹配的定位装置;所述车体框架(1)上固定设有数个所述升降装置(3),所述升降装置(3)穿过所述车体框架(1)的主体结构并向下延伸连接所述支撑座(2)的所述支撑底板(22),并分布在所述支撑柱(21)的四周,用于在所述支撑底板(22)支撑于地面的工作状态位和所述支撑底板(22)悬空于地面的移动行走状态位之间升降所述支撑座(2);所述车体框架(1)下方还固定设置有所述移动装置(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框架(1)、支撑座(2)、升降装置(3)、移动装置(4);所述支撑座(2)包括支撑柱(21)和支撑底板(22),所述支撑柱(21)固定在所述支撑底板(22)上表面,所述支撑底板(22)位于所述车体框架(1)的下方,所述支撑柱(21)从所述车体框架(1)中间穿过并向上突出设置,所述支撑柱(21)的顶端设置与轨道交通车辆车体架车位相互匹配的定位装置;所述车体框架(1)上固定设有数个所述升降装置(3),所述升降装置(3)穿过所述车体框架(1)的主体结构并向下延伸连接所述支撑座(2)的所述支撑底板(22),并分布在所述支撑柱(21)的四周,用于在所述支撑底板(22)支撑于地面的工作状态位和所述支撑底板(22)悬空于地面的移动行走状态位之间升降所述支撑座(2);所述车体框架(1)下方还固定设置有所述移动装置(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还包括支撑垫块(23),采用软性材料,设置在所述支撑柱(21)的顶端,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垫块(23)的上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垫块(23)上的定位装置为长条形定位块,其用于与轨道交通车辆车体架车位上的定位槽相互配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3)为被动型升降装置;所述移动式车体支撑体支撑车体时,所述被动型升降装置允许车体将所述支撑座(2)的所述支撑底板(22)下降至所述支撑于地面的工作状态位从而获得支撑;所述移动式车体支撑体不支撑车体时,所述被动型升降装置将所述支撑座(2)的所述支撑底板(22)从地面抬升至所述悬空于地面的移动行走状态位从而可自由行走。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型升降装置包括框架上部分(31)和框架下部分(32);所述框架上部分(31)和框架下部分(32)相互套接,且两者之间固定设置有拉伸弹簧;所述移动式车体支撑体支撑车体时,车体重量克服所述拉伸弹簧的张紧力将所述支撑座(2)的所述支撑底板(22)下降至所述支撑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庭羽李经伟邱绍峰张浩李加祺林飞杨震刘高坤焦博黄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