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901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5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及车辆,所述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包括:天线结构、处理器模块、连接线束以及顶盖;其中,所述天线结构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一侧;所述处理器模块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另一侧;所述连接线束分别连接所述天线结构和所述处理器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可以降低所述连接线束的长度,降低所述连接线束自身的成本和安装成本,而且,可以降低所述连接线束在进行信号传输时的信号衰减,提高车辆的智能天线在进行信号传输时的信号强度,提升用户体验。

A Smart Antenna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nd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用户对于使用体验的极追求,用于对于车辆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天线在车载通信中扮演着枢纽角色,随着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在车辆上安装智能天线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车辆的智能天线通常包括鲨鱼鳍天线和车载远程处理器两部分,鲨鱼鳍天天线与车载远程处理器之间通常通过线束进行连接。现有的车辆中,鲨鱼鳍天线通常安装在车辆的顶盖上天窗与后横梁之间的位置,而车载远程处理器则通常安装在车辆的车内仪表盘里。这样,就容易导致鲨鱼鳍天线与车载远程处理器之间的线束较长,线束的卡接件数量较多,线束本身的成本和安装成本都比较高;更重要的是,由于线束较长,线束在进行高频信号传输时信号衰减较为严重,这样,往往会降低车辆的智能天线在进行信号传输时的信号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以解决现有的车辆智能天线中由于线束较长导致的线束本身成本和安装成本较高,以及信号衰减较为严重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所述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包括:天线结构、处理器模块、连接线束以及顶盖;其中,所述天线结构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一侧;所述处理器模块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另一侧;所述连接线束分别连接所述天线结构和所述处理器模块。进一步的,所述顶盖上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第一避让部,所述第一避让部用于布置所述处理器模块。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模块上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加强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避让部上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螺栓;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处理器模块和所述顶盖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横梁上还设有第二避让部。进一步的,所述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螺栓;其中,所述第二连接螺栓位于所述第二避让部;所述第二连接螺栓依次穿过所述顶盖和所述天线结构,所述天线结构和所述顶盖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天线结构为鲨鱼鳍天线。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模块为车载远程信息处理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天线结构和所述处理器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顶盖两侧,在实际的应用中,连接所述天线结构和所述处理器模块连接线束可以设置的比较短,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可以降低所述天线结构和所述处理器模块之间的连接线束的长度,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所述连接线束自身的成本和安装成本,而且,可以降低所述连接线束在进行信号传输时的信号衰减,提高车辆的智能天线在进行信号传输时的信号强度,提升用户体验。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现有的车辆智能天线中由于线束较长导致的线束本身成本和安装成本较高,以及信号衰减较为严重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所述车辆与上述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1-天线结构,102-处理器模块,1021-安装支架,1022-加强结构,1023-第一安装孔,103-连接线束,104-顶盖,1041-横梁,1042-第一避让部,1043-第二避让部,105-第二连接螺栓。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所述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可以包括:天线结构、处理器模块、连接线束以及顶盖;其中,所述天线结构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一侧;所述处理器模块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另一侧;所述连接线束分别连接所述天线结构和所述处理器模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天线结构和所述处理器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顶盖两侧,在实际的应用中,连接所述天线结构和所述处理器模块连接线束可以设置的比较短,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可以降低所述天线结构和所述处理器模块之间的连接线束的长度,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所述连接线束自身的成本和安装成本,而且,可以降低所述连接线束在进行信号传输时的信号衰减,提高车辆的智能天线在进行信号传输时的信号强度,提升用户体验。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参照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具体可以包括:天线结构101、处理器模块102、连接线束103以及顶盖104;其中,天线结构101设置在顶盖104的一侧;处理器模块102设置在顶盖104的另一侧;连接线束103分别连接天线结构101和处理器模块102。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天线结构101通常安装在顶盖104的顶部,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顶盖104的一侧可以指顶盖104的顶部,而顶盖104的另一侧可以指顶盖104的底部,具体到实际应用中,天线结构101可以设置在顶盖104的顶部,处理器模块102则可以设置在应该104的底部。下面提供一种所述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的安装示例:首先,可以先将天线结构101安装在顶盖104的顶部,然后再将处理器模块102安装在顶盖104的底部,最后,再安装连接天线结构101和处理器模块102的连接线束103。由于天线结构101和处理器模块102可以分别安装在顶盖104的两侧,因此,连接线束103的长度可以较短,这样,就可以降低连接线束103的自身成本和安装成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由于连接线束103的长度可以较短,因此,天线结构101和处理器模块102在进行信号传输时信号衰减较少,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车辆的智能天线在进行信号传输时的信号强度;另一方面,由于连接线束103在进行信号传输时信号衰减较少,连接线束103可以适用于更高要求的信号传输,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天线结构101和处理器模块102的功能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丰富。例如,当天线结构101为鲨鱼鳍天线时,由于连接线束103在进行信号传输时信号衰减较少,天线结构101可以采用第五代(Fifth-Generation,5G)移动通信技术鲨鱼鳍天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顶盖104上可以设有横梁1041,横梁1041上可以设有第一避让部1042,第一避让部1042可以用于布置处理器模块102。在具体的应用中,由于第一避让部1042可以用来布置处理器模块102,不仅可以提高处理器模块102与顶盖104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也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所述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的美观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处理器模块102的安装性能和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包括:天线结构、处理器模块、连接线束以及顶盖;其中,所述天线结构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一侧;所述处理器模块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另一侧;所述连接线束分别连接所述天线结构和所述处理器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包括:天线结构、处理器模块、连接线束以及顶盖;其中,所述天线结构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一侧;所述处理器模块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另一侧;所述连接线束分别连接所述天线结构和所述处理器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第一避让部,所述第一避让部用于布置所述处理器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模块上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加强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避让部上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智能天线安装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学成刘振东荀丰苗钱盛祖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