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换流站400kV支柱绝缘子母线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666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特高压换流站400kV支柱绝缘子母线安装结构,包括第一400kV母线(4)、交叉铝绞环金具(5)和第二400kV母线(7),第一400kV母线(4)通过第一400kV支柱绝缘子(1)支撑,第二400kV母线(7)通过第二400kV支柱绝缘子(6)支撑,交叉铝绞环金具(5)设置在第一400kV支柱绝缘子(1)与第二400kV支柱绝缘子(6)之间、且交叉铝绞环金具(5)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400kV母线(4)、第二400kV母线(7)形成导电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很好地满足地震工况下的电力设备间的位移要求和电气连接要求,有效地提高400kV支柱绝缘子本体及其母线连接回路的抗震性能,具有保证400kV支柱绝缘子母线回路的稳定性、可靠性等突出优点。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400 kV Pillar Insulator Bus in UHV Converter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特高压换流站400kV支柱绝缘子母线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特高压换流站400kV支柱绝缘子母线安装领域,尤其是涉及适用于高地震烈度地区的特高压换流站400kV支柱绝缘子母线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具有输电距离远、容量大、损耗低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电网系统中。然而,电力设备在地震中容易遭遇严重的破坏,主要是:地震不仅给电力设备带来额外的机械力而导致电力设备的损坏,而且,地震可能导致电力设备顶部出现偏移,使各种电气设备之间的空气间隙可能会降低到危险水平,甚至诱发闪络。因此,电力设备的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进行重点研究。在特高压换流站中,400kV支柱绝缘子本体具有高、柔、重的特点,在地震工况下,400kV支柱绝缘子本体的位移较大,极易造成母线回路连接两侧因受到额外的地震机械力而导致回路两侧连接处发生变形损伤,甚至断开电气连接,造成停电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特高压换流站400kV支柱绝缘子母线安装结构,以提高400kV支柱绝缘子母线回路的抗震性能。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特高压换流站400kV支柱绝缘子母线安装结构,包括第一400kV母线、交叉铝绞环金具和第二400kV母线,所述的第一400kV母线通过第一400kV支柱绝缘子进行支撑,所述的第二400kV母线通过第二400kV支柱绝缘子进行支撑,所述的交叉铝绞环金具设置在第一400kV支柱绝缘子与第二400kV支柱绝缘子之间、且所述交叉铝绞环金具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400kV母线、第二400kV母线形成导电连接结构。优选地,所述交叉铝绞环金具的一端是通过管母抱箍与第一400kV母线之间形成导电连接结构。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均压环和均压环支架,所述的均压环支架与第一400kV母线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均压环与均压环支架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交叉铝绞环金具的另一端是通过管母抱箍与第二400kV母线之间形成导电连接结构。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均压环和均压环支架,所述的均压环支架与第二400kV母线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均压环与均压环支架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400kV支柱绝缘子与第一400kV母线之间通过管母固定金具形成固定连接结构。优选地,所述的第二400kV支柱绝缘子与第二400kV母线之间通过管母固定金具形成固定连接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交叉铝绞环金具设置在第一400kV支柱绝缘子与第二400kV支柱绝缘子之间,并使交叉铝绞环金具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400kV母线、第二400kV母线形成导电连接结构,从而可以充分利用交叉铝绞环金具来实现400kV支柱绝缘子母线回路的减震,并保证400kV支柱绝缘子母线回路的稳定性、可靠性,很好地满足了地震工况下的电力设备间的位移要求和电气连接要求,有效地提高了400kV支柱绝缘子本体及其母线连接回路的抗震性能,进而避免了电力设备的损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特高压换流站400kV支柱绝缘子母线安装结构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部品标记名称:1-第一400kV支柱绝缘子,2-第一均压环,3-管母固定金具,4-第一400kV母线,5-交叉铝绞环金具,6-第二400kV支柱绝缘子,7-第二400kV母线,8-第二均压环,9-均压环支架,10-管母抱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的特高压换流站400kV支柱绝缘子母线安装结构,主要包括第一400kV母线4、交叉铝绞环金具5和第二400kV母线7,所述的第一400kV母线4通过第一400kV支柱绝缘子1进行支撑。为了进一步地提高第一400kV母线4的连接可靠性和抗震性能,可以将第一400kV母线4与第一400kV支柱绝缘子1之间通过管母固定金具3形成固定连接结构。所述的第二400kV母线7通过第二400kV支柱绝缘子6进行支撑;为了进一步地提高第二400kV母线7的连接可靠性和抗震性能,可以将第二400kV母线7与第二400kV支柱绝缘子6之间通过管母固定金具3形成固定连接结构。所述的交叉铝绞环金具5设置在第一400kV支柱绝缘子1与第二400kV支柱绝缘子6之间,并且,所述交叉铝绞环金具5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400kV母线4、第二400kV母线7形成导电连接结构。为了进一步地提高交叉铝绞环金具5的连接可靠性和抗震性能,可以将交叉铝绞环金具5的一端通过管母抱箍10与第一400kV母线4之间形成导电连接结构,如图2所示。同样地,将交叉铝绞环金具5的另一端也通过管母抱箍10与第二400kV母线7之间形成导电连接结构,如图3所示。为了更好地均衡第一400kV母线4、交叉铝绞环金具5、第二400kV母线7表面电场强度、并优化电场分布,可以在第一400kV母线4上固定连接均压环支架9,所述的均压环支架9与第一均压环2之间形成固定连接结构,如图2所示。同样地,也可以在第二400kV母线7上固定连接均压环支架9,所述的均压环支架9与第二均压环8之间形成固定连接结构,如图3所示。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后,由于其中的交叉铝绞环金具5为采用水平方向的两个铝绞线半环来实现电气连接,在管母端采用交叉铝绞线的方式来优化电场分布,通过设置合理的铝绞线半环外径,使交叉铝绞环金具的导线拉直后的长度大于与之连接的两侧电力设备间的相对位移,可以很好地实现在具备大位移伸缩量的同时又能保持金具的稳定性。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交叉铝绞环金具5来使得400kV支柱绝缘子本体及其母线连接回路具有较大的位移冗余量,以便能很好地降低400kV支柱绝缘子母线连接回路的机械拉伸力对设备连接处的额外机械应力,从而有效地避免了400kV支柱绝缘子母线回路连接处的变形损伤,保证了400kV支柱绝缘子本体及其母线连接回路的安全性、可靠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特高压换流站400kV支柱绝缘子母线安装结构,包括第一400kV母线(4)和第二400kV母线(7),所述的第一400kV母线(4)通过第一400kV支柱绝缘子(1)进行支撑,所述的第二400kV母线(7)通过第二400kV支柱绝缘子(6)进行支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交叉铝绞环金具(5),所述的交叉铝绞环金具(5)设置在第一400kV支柱绝缘子(1)与第二400kV支柱绝缘子(6)之间、且所述交叉铝绞环金具(5)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400kV母线(4)、第二400kV母线(7)形成导电连接结构,所述交叉铝绞环金具(5)的导线拉直后的长度大于与之连接的第一400kV支柱绝缘子(1)、第二400kV支柱绝缘子(6)之间的相对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高压换流站400kV支柱绝缘子母线安装结构,包括第一400kV母线(4)和第二400kV母线(7),所述的第一400kV母线(4)通过第一400kV支柱绝缘子(1)进行支撑,所述的第二400kV母线(7)通过第二400kV支柱绝缘子(6)进行支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交叉铝绞环金具(5),所述的交叉铝绞环金具(5)设置在第一400kV支柱绝缘子(1)与第二400kV支柱绝缘子(6)之间、且所述交叉铝绞环金具(5)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400kV母线(4)、第二400kV母线(7)形成导电连接结构,所述交叉铝绞环金具(5)的导线拉直后的长度大于与之连接的第一400kV支柱绝缘子(1)、第二400kV支柱绝缘子(6)之间的相对位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换流站400kV支柱绝缘子母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铝绞环金具(5)的一端是通过管母抱箍(10)与第一400kV母线(4)之间形成导电连接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高压换流站400kV支柱绝缘子母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均压环(2)和均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千秀王强余波许泳吴怡敏周德才李龙才朱大鹏邢毅胡晓邹家勇李良霄骆玲樊艳冯川曾捷李珊珊王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